行政體制改革調研

時間:2022-08-28 04:39:00

導語:行政體制改革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體制改革調研

最新一期的香港《經濟導報》載文指出,中國深化改革的種種跡象顯示,政府的部門利益已成為管理體制改革的最大障礙。據專家估計,目前全國各級政府部門每年收費總收入高達8000億元,這是形成部門利益的重要因素,反映了政府職能改革的滯后,是造成當前很多矛盾和問題的根源。

文章認為,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權力過大的問題,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推進改革的關鍵。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表示,中國將圍繞三個著力點,不斷將改革引向深入。與此同時,各部委也在此次會議上公布了今年改革的主攻方向。

文章稱,馬凱所說的三個著力點包括,圍繞消除不利于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改革,重點是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完善所有制結構、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圍繞消除不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改革,重點放在財稅、金融、價格等方面的改革;圍繞消除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改革,重點將推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和教育、衛生體制改革,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有利于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

作為直接負責改革指導與總體協調的政府機構,國家發改委對改革的部署代表著中國高層對改革的態度。因此從上述三點來看,改革的脈絡已經非常清楚:改革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改革必須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和改革宏觀調控;改革必須改善民生狀況,增進人民的福祉。換言之,改革的市場化方向不變,同時,改革又須以人為本,講究協調、共享。

文章強調指出,政府轉型要適應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客觀需求。今后幾年,要有效地解決社會日益突出的兩大矛盾,政府要扮演好兩種角色:一是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的轉變,尤其要“合理界定”和“嚴格規范”政府投資范圍以及中央與地方的投資事權;二是強化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主體地位,加快建設公共行政型政府。目前,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長與公共產品供給的短缺、公共服務的不到位,已是一個相當突出的問題。

中國自1993年實行分稅制以來,中央與地方的經濟關系基本沒有變動。當前,又有一些新的問題需要理順。因此,從建立公共行政體制的需求出發,重新界定中央與地方的職權范圍。同時,啟動和規范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和對政府部門的公共行政的問責制將成為新的改革方向。

為此有專家建議,按照建立公共行政體制的要求,推進政府改革和事業機構改革。一是以擴大公共服務職能為重點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二是鄉鎮政府改革要與建設農村公共行政體制結合起來。新農村建設,從制度創新看,應主要解決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務體制建立和鄉村治理結構建設這三大問題。三是將事業機構納入公共行政體制統籌規劃和改革。按照公共行政體系建設的要求,統籌考慮和設計事業機構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