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稽查成本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6 04:33:00

導語:國稅稽查成本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稅稽查成本調研報告

國、地稅機構分設以來,國稅局負責征收管理的主要稅種是增值稅、消費稅,國稅稽查局也主要是對增值稅、消費稅違法案件進行查處。由于增值稅、消費稅屬于流轉稅性質的稅種,這就使國稅稽查人員產生一個誤區,即只注重對涉及物流科目的檢查,而忽視對成本類科目的分析檢查,即使對成本類科目進行檢查也僅僅局限于是否有收入直接沖減成本或費用等淺層次上,使得查案在深度難以挖掘,在廣度上難以延伸。現結合對我縣某紡織公司的增值稅稽查,探討在增值稅稽查中對成本類科目分析檢查的運用。

一、基本案情

根據日常選案,我們于**年3月19日,對XX紡織公司**年度增值稅納稅情況實施稽查。該公司成立于1996年,法定代表人:徐XX,辦稅人:李XX,主要從事絳紗(21S紗為主)生產和銷售,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進項和銷項增值稅稅率均為17%,**年度帳面應稅銷售收入727.98萬元,實現增值稅24.32萬元,增值稅稅負率3.3%。

二、成本審查,發現疑點

1、對其主要產品21S絳紗生產成本的審查。從生產成本發生的絕對數來看,從5月份往后月生產成本發生額明顯增加,尤其是10月、12月份發生額特別大。疑點:為什么生產成本發生額變化會如此之大?

2、對其主要產品21S絳紗產出量的審查。發現該產品月產量上半年月產量基本穩定在45噸左右,下半年月產量猛增到60噸左右,增長幅度33.3%,疑點:為什么產品量變化會如此之大?是否生產能力增加?

3、對其主要產品21S絳紗單位成本的審查。發現該產品單位成本在本年度內呈現出不規則性,5月、6月、10月和12月份4個月的單位生產成本分別是13740.21元/噸、15922.04元/噸、11677.11元/噸和13133.71元/噸,明顯高于全年平均單位成本10502.67元/噸和全年平均售價10786.99元/噸,疑點:為什么同一產品單位產品成本變化會如此之大?這幾個月產品單位產品成本會如此之高?

4、對其主要產品21S絳紗單位成本進行類比分析。一是與企業上年度類比,**年平均單位成本9350.92元/噸,**年平均單位成本10496.67元/噸,**年比**年增加12.24%;二是與同行業類比,同行業**年平均單位成本約為8720元/噸,高7.24%,**年年平均單位成本約為8745元/噸,高20.03%。疑點:為什么單位產品成本與上年和與同行業相比偏高?

通過對成本類科目的分析,發現該企業在成本上存在異常,因此,我們確定了以檢查成本構成為突破口,并將稽點鎖定在5月、6月、10月和12月份這4個月。

三、圍繞單耗,詳查深掘

圍繞單耗,將**年度21S滌紗成本按料、工、費進行細化分析,查明成本變化異常的原因。

1、**年5、6兩個月,生產成本發生額明顯增加和月度單位生產成本偏高的原因是結轉轉入的制造費用額較其它月份明顯增加造成。

進一步追查“制造費用”帳,發現5月份制造費用發生額109903.72元,其中大額領用的是“并條機改造件”和“電子清紗器”,此兩項領用金額高達104733.65元,進一步追查此兩項配件購進,發現為4月23日從“張家港XX閥門廠”購進,并取得專用發票兩份,驗收入庫手續齊全并申報抵扣稅金17804.72元;發現6月份制造費用發生額210761.76元,其中大額領用的是“細紗機配件”,品名為錠子、搖架、羅拉等,此項領用金額高達202916.29元,進一步追查此項配件購進,發現為5月28日從“張家港XX閥門廠”購進,并取得專用發票兩份,驗收入庫手續齊全并申報抵扣稅金34495.77元。企業其它月份正常維修費用在8000元左右,這兩個月為何如止之大?聯系到產量的審查時發現月產量下半年猛增的現象,是否是技術改造或固定資產“化整為零”變相抵扣稅金?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兵分兩路,直奔生產車間和配件倉庫進行實地勘查。

到生產車間對主要生產設備進行實地盤點,發現實有并條機4臺,比賬面多2臺;同時對大量領用機械配件情況以及主要生產設備添置和維修情況向有關知情人詢問,證實5月份下旬完成了對原有設備一3臺并條機和4臺筒子機技術改造,主要部件均進行更換,生產能力、使用壽命、技術含量都發生根本變化;**年6月份新添置并安裝投入使用整機細紗機2臺,領用的錠子、搖架、羅拉等從品種、數量正好組成2臺細紗機。

到五金倉庫對機械配件購進和領用環節進行核查,發現4月份購進“并條機改造件”和“電子清紗器”和5月份領用記錄齊全;倉庫實物賬上沒有5月份購進細紗機配件入庫記錄和6月份領用記錄,經出示財務帳內購進并條機配件入庫和領用單,保管員證實了當時是整機購進,沒有此配件入庫的事實,并交待了財務帳內入庫和領用單是根據總賬會計的要求空進空出的事實。

2、**年10、12兩個月,生產成本發生額明顯增加和月度單位生產成本便高的原因,除產量增加因素外,主要是單位耗用原材料一白滌較其它月份明增加造成。

進一步核查此兩個月白滌領用手續,雖然領用手續齊全完備,但發現10月21—24日和12月18—24日期間日領用量明顯高于平常日領用量,是產量增加還是虛耗用?帶著這個疑問,對原料倉庫和成品倉庫同時進行突擊檢查。

到原料倉庫對白滌購進和領用環節進行核查,發現10月和12月倉庫記錄白滌實際發出數比財務耗用數分別少21.328噸和40.2395噸,保管員以漏記等借口拒絕說明真象。成品倉庫檢查反饋信息,領用異常期間產量并非明顯增加,據此可以推斷此差額是財務帳虛耗用,進而進一步推斷有接受虛開行為。隨即將財務帳上白滌購進情況與倉庫進庫記錄相對,終于發現4月至7月,分別接收“江陰市XX化纖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8份,數量61.5675噸,不含稅金額400220.90元,并已申報抵扣稅金68037.58元,貨款一直掛在虛設的“應付帳款一江陰市XX化纖廠”科目內。經外調,江陰市XX化纖廠在鐵的事實面前,法人、會計和保管員不得不交待接虛開、虛進虛耗等違法事實,查補增值稅68037.58元。

四、單刀直入,再追帳外帳

通過對成本構成的分析,扣除已查明固定資產購置和改良以及虛耗因素外,該公司**年平均單位成本9344.92元/噸,比同行業同期平均單位成本8745元/噸高出將近600元/噸;**年年平均單位成本9350.92元/噸,比同行業同期平均單位成本8720元/噸高出630元/噸。分析其原因無非是產出數帳面少記或虛耗這兩種可能性,**年經核對虛耗問題已排除,那么產出數帳面少記的嫌疑較大,結合對成品倉庫突擊檢查時,發現成品庫有根據現金會計開具現金收具發貨的現象,與帳務核對未發現其入帳,種種跡象表明該企業有帳外帳,因此立即對現金會計辦公場所依法實施檢查。

盤點現金比帳面庫存現金多12萬多元不能說明來源,責成其提供開具現金收據,在強大攻勢和倉庫取得現金收據實物證據面前,現金會計不得不交出自98年10月份以來的賬外銷售資料,不入賬產品銷售、加工費收人、下腳料銷售等含稅銷售收入3051935.64元,查補增值稅443443.64元。

至此,通過對成本科目的分析,挖掘出該公司固定資產技術改造或“化整為零”變相抵扣稅金、接受虛開專用發票、帳外經營等深層偷稅行為,查補增值稅563781.71元,該案已移交司法機關進一步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