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0 04:53:00

導語:醫療服務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服務調研報告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結構和消費層次發生了很大變化,一部分高收入患者已不滿足于基本的醫療服務。**年國家計委、衛生部《印發關于改革醫療服務價格管理的意見的通知》(計價格[**]962號)規定“放寬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供患者自愿選擇的特需醫療服務的指導價格,以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需要”。在政策鼓勵下,特需醫療服務發展迅速,目前國內知名醫院幾乎都在開展特需醫療服務,我區也有部分三甲醫院開展特需醫療服務。在特需醫療服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其負面效應逐漸突顯,個別醫院因過度發展特需醫療服務,已影響到了正?;踞t療服務。今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對公立醫院開展特需醫療服務提出了限制,要求公立醫院用于特需醫療服務的病床數不得超過總床位數的10%,服務所得部分應用于解決弱勢人群就醫困難等。如何利用價格政策引導和規范我區公立醫院開展特需醫療服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一、對特需醫療服務的界定

特需醫療是相對于基本醫療而言的。目前衛生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對特需醫療服務沒有明確的界定,勞動保障部在基本醫療保險診療范圍中提到了出診費、檢查治療加急費、點名手術附加費、優質優價費、自請特別護士屬于特需醫療服務?,F在醫院開展的特需醫療服務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特殊病房,如高級病房;二是專家門診;三是特種護理,如導樂式分娩、全程陪護、家庭護理等;四是優先診療;五是點名服務,如點名麻醉;六是衛生保健及非治療性專項醫療服務,如美容、整形、減肥、健身服務等。

二、適度控制公立醫院特需醫療服務

理論上公立醫院作為公共的醫療資源,提供的醫療服務是一種公共產品,主要是為滿足大多數人基本醫療的需要,而特需服務只是滿足少數人的特殊醫療需求,理應由私立醫院來提供。但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公立醫院占主導地位,無論在技術力量和醫療設備方面,私立醫院還存在較大差距。據統計,**年診療人次中,公立醫院占97%;住院人次中,公立醫院占98%。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高收入患者還會選擇公立醫院。另一方面,由于財政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實際上公立醫院承擔著自負盈虧的效益壓力。此外,公立醫院還承擔為困難群眾提供濟困病房,解決看病貴等政策性任務。由于市場有需求,公立醫院也希望通過提供特需醫療服務來增加收入,彌補財政投入不足和補貼濟困病房。因此,在目前醫院運行體制下,應允許公立醫院開展特需醫療服務,通過特需醫療服務盈利來補貼困難群體看病費用??紤]到公立醫院開展特需醫療仍要與基本醫療服務共享醫技精良的醫護人員和醫療儀器設備,政府監管的重點是控制公立醫療開展特需醫療的規模,避免因特需醫療而影響基本醫療的服務質量。

三、全國部分省市對特需醫療服務的監管情況

對特需醫療服務的監管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一是特需醫療服務的范圍;二是特需醫療服務的規模;三是特需醫療服務的價格管制。

目前北京、江蘇、陜西、青海、四川、青島等地出臺文件明確了特需醫療服務項目內容和質量標準。各地的特需醫療服務項目主要有特需專家門診、特需病房。浙江將導樂式分娩、口腔種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試管嬰兒等列入特需醫療服務。江蘇將中醫保健配方、膏藥配置、醫學整形美容服務、家庭保健和醫護服務、輔助生殖技術等內容列入特需醫療服務范圍。北京的特需醫療服務項目還包括專家會診和出診、旅途護送、健康檢查、部分中醫理療、特需病房、特需護理、點名麻醉、搶救。

在開展特需醫療服務的條件上各地做法不一,有的是限定提供特需醫療服務主體資格的,如四川規定有條件的三級乙等及以上醫療、婦幼保健機構可開展特需醫療服務,江蘇規定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北京是通過認定制度來確定醫療機構是否有資格開展特需醫療服務。各地對特需病床規模限制標準也不同,大致為醫院總床位數的10—20%。

部分省市還對特需醫療服務的專家資格做了限定,一般都要求主任醫師、教授以上高級職稱(或國家、省學科帶頭人)的專家,四川省和青島市還對專家特需門診時間做了限定。

對特需醫療服務的價格管制方面,上海、江蘇、浙江、湖北等地了特需醫療服務價格,北京、四川、陜西、青海等地對特需醫療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但價格標準較基本醫療價格高很多,以床位費為例:(單位:元/日床)

普通病房干部病房特需病房備注

北京16-2480-100200-1000特需病房為單人間、套間

四川20-4550-80150-300特需病房為單人間

陜西10-6045-100100-500特需病房為單人間、套間

青海8-1530-100100特需病房為單人間

四、加強我區特需醫療服務監管建議

(一)應明確特需醫療服務的范圍??紤]我區的醫療條件和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特需醫療服務范圍不宜過寬,可將特殊病房、專家特需門診、特種護理、家庭保健和輔助生殖列入特需醫療服務。

(二)特需醫療服務的規模。從醫院的技術力量和硬件條件來看,特需醫療應僅限于三甲醫院,特需病房床位數不宜超過醫院總床位數的2%,這樣對基本醫療服務的影響不會很大,防止特需醫療擠占基本醫療。

(三)特需醫療服務價格按成本加適當盈余,同時兼顧市場供求情況的定價原則制定,價格適當放寬,并與基本醫療服務價格保持一定差價。

(四)加大對特需醫療服務價格等行為的監管。特需醫療服務必須實行公示告知制度,醫院必須明確特需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標準、服務規范(規程),特需醫療服務由患者自愿選擇,醫療機構不得暗示或強制患者接受服務。

(五)對特需醫療服務收入的支出范圍進行監管。特需醫療服務的收入除彌補醫療服務成本外,全部要用于補貼濟困病房特殊困難病人的醫療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