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0 05:18:00
導語:招商引資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招商引資、內聯協作現狀
自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全區的招商引資、內聯協作從局部到全方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年,全區共落實執行內聯合作項目金額732億元,引進區外到位資金325.74億元。其中,僅**年落實執行內聯項目金額518.87億元,引進區外到位資金265.39億元,落實的內聯項目為增加財政收入2.05億元,增加農牧民收入2.21億元,擴大就業人數2.64萬人(其中安置下崗職工1.57萬人)。
自治區招商引資、內聯協作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各級領導空前重視、高位推動
在自治區主要領導的推動下,各級領導深深認識到,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中,只有搞好協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更多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才能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為此,自治區各地、各部門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資的工作機構,有些地州市的主要領導親自擔任招商引資領導工作小組組長,將招商引資工作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了常抓不懈,并且對內聯協作、招商引資實行目標管理,把項目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從而大大提高了項目的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年10月,自治區人民政府與14個地州市簽訂了**年招商引資責任狀。
(二)圍繞“三增”,堅持項目高起點、高履約率
各地州市縣在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中,對項目引進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更符合當地實際發展需要,不僅項目規格高,資金額大,見效快(多數項目都是當年簽約,當年建成,當年投產),而且能有效把“三增”同協作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此作為衡量協作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據和評判標準。同時,堅持深入企業,掌握第一手資料,加大了為企業的服務力度,合作項目履約率明顯提高,并能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取信于企業,努力成為“合作者之家、投資者之家、企業家之家”。
(三)突出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的招商引資,不斷拓寬招商引資新路子
全區各級協作部門、有關企業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項目,圍繞加快把建成西部國際商貿中心的戰略目標,堅持把內聯協作、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市區,緊緊盯住大企業、大集團,把引進國有企業的資金同引進私營企業、民間資本作為內聯協作、招商引資的突破口,不斷加大了這方面工作的力度,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引進的資金約有80%左右來自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區,其中,引進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占整個招商引資數的65%。
(四)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參與各類經貿洽談活動
各級協作部門、廣大企業充分利用參加“烏洽會”、“西洽會”、“天交會”、“廣博會”等經貿洽談會的機會,廣泛開展內聯協作和招商引資活動。**、**、**年“西洽會”,連續三年派出了規模層次很高的黨政與經貿代表團,全面介紹了的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三屆“西洽會”,代表團共與兄弟省市區簽訂各類合作項目457個,總成交額約196.2億元,目前,經過各地州市努力,大部分項目得到了落實執行。此外,已成功舉辦了十一屆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全國大部分省市區都派出代表和企業參加。**—**年三屆烏洽會共簽訂國內貿易合同2496份,成交金額681.42億元,其中,簽訂內聯合作項目2147份,合同金額798.09億元。
(五)努力優化投資環境、不斷加大服務力度
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加強和改善投資軟環境的建設,在**年出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招商引資若干政策規定》的基礎上,又先后出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招商引資若干政策規定實施細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于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問題的實施意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于改善投資軟環境的若干規定》。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得到優化,完成了一批重大的基礎設施項目,特別是公路、鐵路、民航、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的投資硬環境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進一步提高和改進。不斷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招商引資“搭橋鋪路”、“筑巢引鳳”,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切實保障投資者利益已成為各地州的共識。各地相繼出臺了改善投資軟環境的有關規定,實行了“一廳式辦公,一站式服務”,減少了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簡化了辦事程序,提高了辦事效率,逐步建立了招商引資責任量化管理與督導機制。
(六)加強同兄弟省區和高校的聯合、推動“科技興新”戰略
目前,已與全國各省市和自治區建立了廣泛的、經常性的經濟技術協作關系,已有11個省市在設立了辦事處,也在8個省市設立了辦事機構,形成了遍及全國的協作網絡。同時,加大了同國內著名高校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達成了一批重大協作項目,促進了科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山東省作為對口支援省區,三年來派出了百余名初、高中教師,分別到伊犁、阿勒泰、塔城、阿克蘇、克州等5個地州市及兵團有關團場任教;由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北京大學共同興建的“北大新疆高科技產業園區”已于**年9月正式揭牌開園,目前已引進高新技術項目22個,總投資達6億元人民幣;由深圳市政府向劃撥1億元設立的助學基金也于**年9月正式啟動,已到位資金6600萬元,利用這筆助學金,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100名特困學生,每人已得到1000元助學金;**年10月,投資900萬元的北大附中新疆分校在昌吉市正式開學,實現了新疆基礎教學與名校的零距離接觸。
(七)援疆干部抓協作、對口扶貧見成效
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對口支援的13個省市加大了支援力度,積極投身西部大開發,對口扶貧有聲有色,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區的援疆干部紛紛擔當起“協作大使”的角色,主動擔當起兩地協作的橋梁,把新疆作為第二故鄉,不僅為當地無償援建了一些公益性項目,還著力解決了一些項目的前期費用,促進了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八)兵地融合、發展勢頭良好
各地州市逐步加強了同兵團、鐵路運輸、石油勘探開采單位的協作,尤其是兵團各師局發揮其管理優勢,力促其上市公司和大企業同地方協作,如:農四師伊力特實業股份公司在鞏留縣興建野生果類綜合加工廠,總投資4100萬元,年生產黑加侖濃縮汁**噸、野生果濃縮汁1250噸,可實現工業增加值2450萬元,稅收760萬元,與之配套的鞏留縣黑加侖和果品基地已達1.5萬畝,計劃**年達到10萬畝。伊犁州合作項目中有25%是兵地融合項目。此外,哈密、阿克蘇、伊犁等地州還加強了同中央企業的合作,尤其加大了支油、支鐵工作的力度。
二、存在的問題
(一)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中的相關旅游政策不配套。主要表現在:對新疆旅游基礎設施投入不夠;對新疆周邊國家的旅游開放度不夠且手續繁雜,影響了新疆旅游業的發展。
(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資源性開發建設項目缺乏資金配套能力,建議中央設立西部開發基金,對西部省區資源性開發項目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增強本省區資金配套能力。
(三)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山東等國家確定的對口扶貧省份加大了對新疆支援的力度,但大多為安排無償資金援建一些公益性項目和教育項目,真正體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經濟開發項目較少。
(四)土地是西北五省區開展對外合作的優勢,但目前的政策使這一優勢得不到充分體現,建議降低土地租賃費和出讓金標準。
(五)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之間不配套,出現政策歧義,導致難以操作,具體表現在:
1、企業所得稅的起算日期不同。如:《優惠政策實施細則》第四條所稱“自生產經營之日起”、“自經營之日起”是指生產性企業自實際開工投產之日起和非生產性企業自實際開業之日起,而不是指企業工商注冊登記之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于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實施意見》中的表述也是“自生產經營之日起”、“自經營之日起”,但是稅務部門在執行中并沒有按照政府出臺的三個政策來辦,而是執行的條條管理,即《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新辦企業所得稅優惠執行口徑的批復》(國稅函[**]1239號)“各地對新辦企業、單位生產經營之日理解不一,為便于各地具體執行和掌握,對新辦企業、單位開業之日的執行口徑統一為納稅人取得營業執照上標明的設立日期”。優惠政策執行中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令企業無所適從,錯失申報減免稅的良機,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承諾無法兌現,致使政府失信于企業。
2、對享受優惠政策主體的限制不同,難以規范操作,無形中增加了人為因素。如:《規定》中要求享受優惠政策的區外投資企業,其投資項目應當符合國家及自治區產業發展政策和方向。《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沒有此項限制,除國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企業外,新辦的區外投資企業都可以享受稅收優惠。
(六)產業目錄中部分內容同產業發展的現實相脫節。
三、今后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的目標任務、重點及方向
目標任務: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新疆同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集團的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關系,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和網絡化,力爭以亞歐大陸橋為紐帶的區域經濟組織取得卓有成效的進展。“十一五”期間引進區外資金1000億元;爭取每年引進資金的數額不低于200億元。
重點及方向:
(一)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合作力度,聯合發展大農業、特色農業
依托新疆豐富的水土光熱資源,重點圍繞建設國家級商品棉基地、畜產品生產基地及特色農業資源的開發,采取多種合作形式,吸引內地資金、技術和人才參與新疆農業開發,并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聯合與協作,建設一批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精加工為龍頭,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集農工貿為一體的東西部合作的經濟聯合體。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發展特色農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農牧民收入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種植業、養殖業和綠色食品產業,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基地、重要的畜產品基地、林果基地和具有區域特色的綠色食品基地。(二)強化外引內聯,加快工業結構調整
抓好以石油天然氣開發為重點的聯合與協作,積極發展地方與石油單位的協作,通過搞好為石油服務和發展石油下游產品的加工,帶動新疆經濟發展;圍繞棉紡織業結構升級和推動骨干棉紡織企業向高、深、特方向發展,抓好外引和內聯,積極為現有棉紡企業引進先進設備、先進工藝、先進管理,搞好嫁接改造,增加花色品種,使其達到一個新水平。抓好毛紡、棉紡、絲織、針織、服裝行業的聯合和協作,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出口創匯能力;抓住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東部地區部分產業向西部原料產地轉移的機遇,加快與東部省區合作步伐,吸引內地資金、技術、設備來新疆投資辦廠,以促進和加快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在番茄醬、紅花、石材、藥材等具有新疆特色和優勢的產品領域,積極引進新技術、新產品,通過技術合作和技術改造,培育出具有規模效益、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和產品。
(三)通過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加快礦產資源開發
新疆礦產資源開發潛力很大,有條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通過實行風險勘探和聯合開發,以資源換資金、技術,打破區域封鎖,走大聯合、大發展的路子,加快新疆資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建設速度。
(四)大力推進企業聯合,積極引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
通過聯合協作,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資產為紐帶實行強強聯合,帶動一批企業優化改組;積極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落戶新疆;鼓勵新疆大中型企業同東部沿海地區有實力的大中型企業進行嫁接改造,發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橫向聯合,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創造良好的政策和投資環境,吸引國內發達省區非國有經濟來投資辦廠,支持和鼓勵非國有經濟參與國有中小企業的改革、改組和改造,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非國有經濟企業集團。
(五)通過聯合協作,實施“名牌戰略”
積極組織企業與兄弟省區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協作,幫助企業引進國內名優產品和生產技術或掛靠國內名牌產品,實現企業產品升級換代,培植名優特色產業,并在此基礎上,合作開發和研制一批新產品和名牌產品,不斷增強新疆企業產品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六)加強東聯西出,擴大對外開放
以沿“橋”沿“邊”為重點,加強與兄弟省區在對外開放方面的合作,共建大通道和開放口岸、聯手開拓國外市場、聯合發展外向型產業,通過引進技術、聯合辦廠、聯合銷售等形式,加強商貿活動,聯建出口商品基地、跨國公司,聯合開發對外貿易,共同參與國際競爭。加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技術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以及開放城市的招商引資和東聯,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
(七)加強旅游合作,促進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
的旅游資源獨具特色,為自治區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國內、國際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要通過與兄弟省市聯合與協作,學習引進內地旅游城市先進的旅游管理方式,借助他們的市場渠道和網絡,共建旅游基地,聯合銷售開發旅游產品,促進旅游事業快速發展。
(八)加強科技、文教衛生等領域的聯合與協作
全方位地加強同東部沿海地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聯合協作,積極引進一批專利產品、專利技術、高精尖技術,提高新疆企業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東部沿海地區科技教育方面的優勢,采用委培、代培、輪訓等多種形式,加速新疆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東部地區高科技人才;加強同東部地區農科院校聯合與協作,引進和開發培育一批高產、抗病蟲害、穩產的優質棉花、糧食、油料、果樹等新品種及優良種畜品種;加強東西部之間學術和科研交流,針對國家發展重點,選好一批課題,與東部地區科研單位共同研討、共同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四、政策措施和建議
(一)調整和完善現有的優惠政策,積極草擬出臺更加符合新疆實際的優惠政策。將現有政策中出現的不配套的地方,組織專門小組仔細斟酌研究全部挑選出來,調整修訂現有政策,對部分條款進一步細化,補充相關內容。自治區政府盡快制定通過鼓勵區內外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建設工業園區的優惠政策和實施細則。
加大對新疆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簡化新疆到周邊國家旅游審批手續,確定新疆本省為手續辦畢省份。
對新疆的支持力度從選派援疆干部擴大到以項目支援為重點突破口,從而更緊密地建立起新疆與內地省份的經濟紐帶,推動東西部長期經濟合作。
(二)補充完善產業目錄。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是**年修訂的,自治區的鼓勵類產業目錄雖然增加了若干內容,但是對于許多自治區單行的產業政策歸集的不夠完整,建議組織專家小組盡快將適合經濟發展的產業目錄作必要的補充和完善,使其真正成為投資者的投資向導。
(三)充分利用民族區域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協調好執行政策的相關職能部門的關系,特別是同稅務、工商、土地、礦產管理部門的關系,各部門在優惠政策執行上最終能達成共識,使得政令暢通,從政府職能部門出來的政策是同一種聲音,讓優惠政策落到實處,更好地為企業做好服務工作。
(四)以企業為主進行招商引資。無論項目招商還是工業園區招商,無論是參加各種洽談會還是出國考察都應以企業為主,特別是要發揮新疆3個30戶企業的積極性。
(五)積極鼓勵委托中介機構進行招商引資。與世界知名的招商中介機構和在中國落戶的外資銀行合作,包括同新疆的各大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合作,節約招商成本,全面提升招商引資的品質。
(六)學習蘇州工業園經驗,鼓勵工業園區進行規模招商,由企業牽頭積極籌建工業園區,如廣東工業園區、北京工業園區、浙江工業園區、江蘇工業園區等。利用新疆浙江企業聯合會、新疆廣東企業聯合會、新疆江蘇企業聯合會等商會的影響,吸引大批東部有實力的企業來疆投資興業。
(七)依托新疆口岸優勢、綠色食品優勢、土地資源優勢、礦產資源優勢,積極尋求與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的合作,力爭每年能引進1-2家知名企業落戶新疆。
- 上一篇:工業化信息化調研
- 下一篇:社會公共服務調研報告
精品范文
10招商引資獎勵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