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藥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6 11:13:00

導語:農村藥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藥品調研報告

農村醫療機構是為了滿足農民預防保健醫療需要而設立的,在一定程度上為廣大農村患者的求醫問藥提供了便利。然而,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醫療消費層次也隨之不斷提高,農村醫療機構由于機制、體制上原因,長期來缺乏投入,無論在軟硬件設施,還是人員素質上,已不能滿足農民群眾更

高質量醫療消費的要求,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相適應。藥品安全關系著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農村醫療機構的藥品使用情況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老百姓的用藥存在著安全隱患。

作為縣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其重要職責是承擔著全縣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五河縣全縣總人口71.7萬,其中農業人口63.2萬,因此占全縣總人口的88.1%的農業人口的用藥安全無疑成為藥品監管中的重點、難點。今年以來,我局組織專門力量,截至目前,已深入全縣126家農村醫療機構(村衛生室、村衛生站)進行檢查,現就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加強農村醫療機構藥品監管,保證農民用藥安全談一些粗淺認識。

存在問題

1、鄉村醫療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農民用藥安全堪憂。農村醫療機構是最基層的用藥單位,但鄉村醫生業務水平偏低嚴重影響了農村用藥安全。鄉村醫生中大部分是三重角色于一身,往往一名工作人員自己既做醫生又當護士,同時還是藥品管理人員,“以護代藥“、“以醫代藥”的現象較為普遍,這些人員沒有經過系統正規培訓,對藥品的藥理知識掌握不夠,對藥物的禁忌及不良反應知之甚少,安全用藥知識貧乏。農村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法律意識不強,認識不足,對藥監部門舉辦的培訓班不認真學習,沒有把所學的法律知識切實運用到工作中去,造成不違現象的發生。

2、藥品存放條件惡劣。部分農村醫療機構房屋陳舊,有的墻面表層已經脫落、里面潮濕、門窗破爛,有的藥房光線暗,藥品隨意擺放,甚至將日常生活用品與藥品一起混放;有的藥品包裝盒上滿是灰塵,藥品與地面或墻壁接觸,衛生條件極差,根本不具備藥品必要儲存條件,藥械混儲現象較普遍,無通風、防潮、溫控、貨架等基本設施;有的農村醫療機構沒有設獨立藥柜,無藥品專用存儲庫房;有庫房的也未實行色標和分類管理,需低溫存放的藥品,多數無低溫存儲設施。

3、藥品購進渠道不規范。目前,農村醫療機構由私人經營,其醫療機構收益主要來自藥品,導致一些人片面追求高利潤,采購藥品一般很少去考慮供貨單位的資質和質量保證能力,只圖價格低廉,隨意向這些醫藥代表和個體藥販購進藥品,往往不向對方索取相關證照,不簽訂藥品購進合同,不按規定索取合法發票,不按藥品標識認真詳細驗貨,致使一些假劣藥品流入農村市場,對農民用藥構成嚴重威脅。近年來,查處在村級醫療機構的藥品案件中,由于這部分假劣藥品無進貨憑證,造成藥品監管部門無法追根溯源地查處。

4、藥品管理制度不健全。少數村衛生室(站)沒有建立藥品進貨驗收臺帳,采購藥品未按規定索證,對近效期藥品沒有實行效期管理,沒有建立完善的藥品進貨檢查驗收、藥品儲存、養護管理、特殊藥品管理、不合格藥品及退貨藥品管理等制度。

幾點思考

1、加大法律法規宣傳的力度,努力增強農民用藥安全意識。在日常監督和各類專項檢查等活動中,執法人員應盡可能多地向相對人及周圍群眾宣傳藥品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知識,指導廣大農村群眾正確、合理地購買、使用藥品,提高他們對藥品這一特殊商品的相關知識及安全、合理使用等問題的認識。利用城鄉集市等群眾聚集的機會,講解相關的政策法規與合理用藥的小常識,或發放宣傳單、利用電視字幕、宣傳條幅,或深入到中小學校向學生授課等多種有效的形式進行宣傳;努力通過“五五”普法活動加強藥品法規宣傳活動,把對農民宣傳藥品法律法規作為開展法律法規五五”普法的重要內容認真落實,通過藥品法規常識的宣傳,達到農民自覺維護藥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2.加大培訓力度,增強從業人員法律意識,提高用藥水平。針對農村藥械人員業務素質低,管理水平差這一問題,應積極爭取衛生部門配合,加大培訓的力度,建立農村藥學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制度,全面提高專業素質、法律意識和藥學服務水平,通過有針對性培訓,宣傳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和政策,講明藥房規范管理的目的和意義,強調藥品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現階段在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同時,應重點加強《安徽省藥品和醫療器械使用監督管理辦法》的培訓和宣傳。

3、加快推動農村醫療機構“規范藥房”創建工作。“規范藥房”創建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統一認識、積極參與、相互配合,周密部署實施。目前,應充分結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制定進一步推進村級醫療機構藥房規范化管理的具體措施,加大醫療機構“規范藥房”創建工作力度,逐步規范其藥品的采購、驗收、入庫、保管、養護、使用等諸環節的內容,促其不斷提高藥品管理水平和層次,加快推動農村醫療機構藥房早日走上規范化軌道,保證農民用藥安全有效。要求村衛生室必須獨立配備藥房與治療室嚴格分離,藥房必須達到防潮、防霉、防塵、防鼠、防蠅及避光通風的要求,保持環境整潔;配備與用藥規模相適應的、便于藥品陳列、儲存的標準藥柜,做到內服藥與外用藥、性質相互影響、易串味藥品與一般藥品、藥品與醫療器械分開存放;精神藥品、拆零藥品單獨存放,使藥品陳列有序、分類明顯、美觀整潔;使用生物制品和其他有冷藏要求藥品的村衛生室,應配備冷藏柜,做到專柜儲藏;藥房必須配備并懸掛溫濕度計,并做好記錄,當溫濕度超過藥品儲藏規定范圍時,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建立藥品購進驗收臺帳,各農村醫療機構要按規定做好驗收記錄。

4、加大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水平。作為監管部門,更應主動把農村醫療機構的監管工作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布局中去,進一步創新監管方式,加大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水平,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多做貢獻。對農村醫療機構的監管應采取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以嚴查購進藥品渠道和使用假劣藥品為切入點,對農村醫療機構進行全覆蓋檢查不留死角,同時加大檢查次數,嚴厲打擊農村醫療機構從沒有藥品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藥品和使用假劣藥品的違法行為;要以農村藥品市場整治為重點,加大對非法藥販、無證經營、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大對違反《安徽省藥品和醫療器械使用監督管理辦法》的查處力度。充分利用藥品檢測車的快速檢測功能,對可疑藥品進行快速篩查,避免監督抽驗盲目性,提高監督管理工作效率,為拓展農村藥品市場監管特別是質量監管提供技術保障。

5.鞏固兩網建設成果,推進“兩網”建設向縱深發展。根據安徽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藥品監督和供應網絡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部門職責、經費保障、協管員和信息員隊伍建設等問題,為鞏固和深化“兩網”建設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要把“兩網”建設納入作為一項為廣大人民農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滿意工程來抓,要積極將“兩網”建設與“新農合”等農村衛生工作有機結合,加大與衛生部門的協作力度,促進“兩網”建設中“三員”作用,讓他們明確責任、履行職權。定期對農村藥品協管員和信息員進行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其協管能力和水平。要建立一種規模化、覆蓋廣、便捷有效的農村藥品供應體系,村衛生室應從達到GSP認證的藥品批發企業購進藥品;鼓勵通過GSP認證的大型藥品批發企業建立基層藥品配送中心,將藥品直接配送到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按照“政策引導、市場運作、強化監管、促進規范”的原則,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支持、引導通過競標等方式確定藥品配送企業,對農村涉藥單位的藥品實行統一配送;結合商務部門“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鼓勵大型藥品批發企業和零售連鎖企業向農村延伸網點。

6、建立部門協作監管機制。各級藥監和衛生行政部門應通力合作,整合監管資源,全面建立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齊抓共管的運行機制。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與公安、工商、計生、郵政等部門合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過聯席會議定期通報村級醫療機構藥品監管情況,及時交流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并適時開展聯合執法確保監管取得成效。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醫療機構面貌,解決農村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上存在問題,提高鄉村醫生醫療服務水平,應在加快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農村衛生室藥品管理的同時,要開拓思路,因地制宜,努力構建農村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監管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廣大農民朋友用藥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