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基礎問題研究報告

時間:2022-10-03 03:12:00

導語:執政基礎問題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執政基礎問題研究報告

群眾工作無小事,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事關能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圍繞這樣一個重大課題,結合當前我市群眾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最近,我們到一些企業、社區和有關部門進行了調研并形成此報告。

一、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維護當前穩定的需要

1、這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需要,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依*人民群眾奪取政權,成為執政黨,黨要長期執好政、掌好權,同樣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是魚水關系,也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只有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系、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地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落實到黨的群眾工作中,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斗,才能取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賴,也是黨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因此,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需要。

2、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需要。十六大提出要抓住本世紀頭20年這一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必須最廣泛、最充分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這一偉大事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因素,而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聚民心、凝民力,使大多數群眾參加到建設者的隊伍中來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奮斗,是至關重要的一篇。

3、這是維護穩定,為加快發展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的需要。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但各項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要保持一個經濟快速增長期,推進各項改革事業順利進行,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做好新形勢下的黨的群眾工作,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理順群眾情緒,是維護穩定、創造和諧社會、加快發展的需要。

二、當前黨的群眾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逐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群眾享受到了發展和改革的成果。從近五年情況看(1998—2003),呼市GDP年均增長19.7%,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達到以82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9%,達到3169元,預計到今年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社會保障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養老保險參統人數達到24.9萬人。從98年以來,為4.5萬人發放基本生活費,累計為2。8萬失業人員發放救濟金,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統人員達到45.64萬人,覆蓋率達到87.7%,對城市3.1萬生活困難居民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農村經過調整產業結構、龍頭企業帶動,再加上全部減免農業稅賦,農民收入逐年增加,農民基本沒有負擔。所有這些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巨大成就,贏得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但是,總體上我市還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雖然增速較快,但經濟總量較小,改革還處于攻堅階段,社會還處在轉型時期,資源需要重新配置,各種利益關系正在調整分化,深層次的矛盾正在逐步顯露,相當一部分群眾的利益還沒有得到落實,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還不斷發生,這給黨的群眾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從近年來呼市上訪群眾反映的一些問題看,主要表現為:

1、國企改革和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的問題。隨著國企改革,大量工人下崗,新增勞動力就業困難,再加上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給就業帶來更大的難度。全市累計出現下崗失業人員13萬人,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達9.8萬人,累計有9.5萬人實現再就業,其余大部分進入城市失業保險金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范圍。到目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3.1萬人,享受失業保險的2.8萬人。現有國企改革總體進行順利,大多數職工安定,但由于一些國企改革不規范,國有資產流失,國企領導人員腐敗;一些轉制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安置不到位、補償不到位;一些企業欠繳養老、醫療保險費,職工有后顧之憂。此外,城市拆遷、城中村改造、居民安置和補償問題也是矛盾焦點之一。

2、由于工業化、城市化推進征用土地引發的農民安置和補償問題,這是“農民包圍城市”的一個突出問題。此外,進城務工農民返鄉要地也大量增加。這幾年由于稅費改革、退耕還林、糧食直補及減免農業稅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過去不少外出民工(土地撂荒、不繳稅)返鄉要地、農村土地承包30年不變,新增人口要地的問題,還有村干部不執行有關政策、村務財務不公開、村干部貪污腐化等問題、村民反映也較為強烈。

3、因為改革政策性問題引發的矛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滯后,引起企業退休人員的攀比。軍隊復轉軍人分配制度改革滯后,不僅引起目前轉業到效益不好的企業的復轉軍人的不滿,而且也給整體人事制度改革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還有如國企領導人員的退休安置問題,有的退到社保、一月拿幾萬欠養老金,而有的退在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是前者的一倍以上,諸如此類等等。

4、涉法涉訴問題。這類問題以個體為主,我市到北京越級上訪的大都是涉法案件,反映司法判決不公。有的判決后執行不了,有的反映基層執法人員執法為民意識不強,法律觀念淡薄,存在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知法犯法和司法腐敗的問題。

5、其它問題,如政府、企業拖欠工人、農民工工資問題,反映一些建筑工程質量問題,物業管理問題,季節性問題如冬季取暖問題等。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上述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是屬于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根據一些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經驗表明,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這個階段,社會經濟結構劇烈變化,利益矛盾不斷增加,社會穩定問題非常突出。我們目前恰好處于這一階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是必由之路,市場經濟體制正進入轉型期,改革定將調整原有利益格局,出現不同利益群體都屬正常情況,這些都是改革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不管出現什么情況,都要堅持改革、加快發展,不能因為出現問題而使改革半途而廢。

二是改革和政策缺位造成的。群眾反映的許多問題有的是改革滯后形成的,比如,事業單位改革包括養老保險的改革遲遲不到位,造成企業人員同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待遇的攀比,引起企業退休人員群眾上訪。在機關公務員實行凡進必考,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的情況下,軍轉干部和退伍軍人仍實行計劃分配制度,一些事業單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進不來,卻要接收一些高中以下文化服了2年兵役的退伍軍人,安排不好也要上訪。有些政策的出臺和問題的處理有隨意性,只顧平息化解眼前矛盾,不顧“歷史”也不看“未來”,結果造成高攀后比,按下葫蘆起來瓢。政府成了“救火隊”。有些政策的制定上顯失公平,忽視了弱勢群體困難群體的利益。

3、干部作風和工作方法問題。有相當部分群眾訴求是合理的,為什么會造成這種情況,為什么遲遲解決不了。說明我們的干部執政為民的意識不牢,制定和執行政策沒有把群眾利益放在出發點和落腳點上,有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群眾對群眾的要求和反映置若罔聞,使矛盾上交。有的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對群眾缺乏應有的感情和交流,習慣以權代法,以言代法,使矛盾激化,有的不敢正視矛盾,不會化解矛盾,工作不負責任,推諉扯皮。有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損害群眾利益,更有甚者欺壓群眾,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四是一些群眾心態失衡,有的極端利己主義思想嚴重。過去實行“廣就業、低工資”政策,盡管影響了企業的效益,工人收入也很低,但保持了社會的穩定,現在國企轉制下崗了,原來工人階級的一員,現在成了弱勢群體,心里反差大對生活前景失去信心,對社會不滿、對黨和政府不滿,有的黨員、下崗工人到教堂尋找精神寄托。受“不患寡而患不均”傳統觀念影響,面對貧富懸殊過大的現實、心里極不平衡,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有的極端利己主義嚴重,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提一些過份要求,當無法滿足其所欲,就無理取鬧,以至到了擾亂正常工作秩序和社會秩序。

三、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的幾點意見

針對當前群眾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是擺在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面前的一項重要保證。這些新情況、新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利益問題,解決的辦法應從滿足合理利益要求和加強教育兩方面入手。

(一)發展和改革是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困難的最好藥方。

綜上所述,當前群眾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是發展和改革中出現的不可避免的問題,只有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才能最終解決。矛盾的焦點是利益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如何把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搞好群眾工作,也要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只有加快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等方面的需要。雖然在改革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是暫時的,局部的,可以通過進一步地深化改革逐步解決。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就是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自治區黨委七屆八次全委會精神和市委召開的九屆七次全委會精神,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三個第一、一個提高”的奮斗目標,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推進首府現代化建設。

(二)制定政策開展工作要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制定出臺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時,要深入群眾中調查研究,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同時構建和諧社會要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特別是多想一點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利益,要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決策時,既要考慮當時的情況,還要注意歷史政策,同時要兼顧長遠,瞻前顧后,不能顧此失彼。更重要的是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各項政策,執行政策不走樣,讓人民群眾滿意,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三)改進干部作風,改進群眾工作方法,密切黨群關系

干部是黨聯系群眾的紐帶、群眾工作是*各級干部做的。我們各級干部只有心里裝著群眾,才能做好群眾工作。要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再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打牢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基,深刻領會和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明確群眾觀點的內容和意義,把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體現到制定和實施政策的工作中去,體現到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

要樹立堅定的公仆思想,高度重視對下負責的問題。對下負責就是對人民群眾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就是要為人民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到群眾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這樣才能保證為人民用好權、謀好利。把改進黨員干部的作風問題作為執政為民的一件大事來抓,在干部考核中,把對群眾的利益關不關心,對群眾的疾苦焦不焦心,對群眾的困難上不上心,對群眾的冷暖操不操心,作為衡量干部思想作風的重要標準,真正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特別要重視弱勢群體的利益問題,切實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抓好落實工作。

對下負責就要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領導干部要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從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群眾,始終把謀求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要經常用群眾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來檢驗領導干部工作的質量高低、效果好壞,當前,尤其要關注下崗失業人員、困難企業職工、離退休職工、城市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群眾等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還要注重解決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衛生、供暖等問題,要多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改進群眾工作方法,對有效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增加群眾對黨的向心力有著積極的作用,改革攻堅階段,必須正確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領導干部要定期下基層、進企業、入農戶、變上訪為下訪,化消極為積極,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聽取,要深入了解、及時解決。要懷著對群眾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春風化雨、潤物細聲,克服簡單粗暴,盛氣凌人,防止把矛盾擴大化和復雜化,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要依法執政,依法辦事,克服以言代法、以權代法,防止和糾正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的發生。

(四)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應成為群眾工作的一線指揮員。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黨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基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和保證。通過基層組織密切聯系群眾,經常了解群眾對黨員、黨的工作的批評意見,維護群眾的正當權利和利益,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和群眾的積極性。

黨的基層組織中的黨員干部應該是基層情況反映的信息員,黨的政策的宣傳員,矛盾處理的調解員。應經常走訪群眾,聽取群眾意見,深入到群眾中去,特別要到生活困難的群眾中多了解情況,關心愛護他們,盡心竭力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還要經常宣傳教育群眾,讓群眾了解和理解黨和政府的工作,引導群眾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個人利益和大局利益的關系。對群眾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釋,得到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要體現時代的要求,要求黨員履行義務的同時,也要給黨員應有的權力和責任,要經常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還要注意黨員的思想狀況,對那些理想信念不堅定,淡忘黨的宗旨,考慮個人利益多,履行黨員義務少,個別不想當黨員的問題,要對癥下藥,做好這部分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堅定黨的信念,增強黨的觀念,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注重加強在新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建設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一些新的經濟形態、組織方式也不斷出現。要注重擴大黨的群眾工作對象的覆蓋面,做到哪里有群眾活動,哪里就有黨的群眾工作,而決不能把任何一部分群眾忽略或排斥在黨的群眾工作對象的范圍之外。

(五)做好教育引導群眾工作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是就總體而言,就局部和個體而言,群眾中有左中右、好中差。一些群眾覺悟不高,思想落后,利己主義嚴重,法律意識淡薄。要做好這些群眾工作,首先立足于教育,講道理、講政策、講法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要教育群眾正確看待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教育群眾正確對待利益得失問題,教育群眾顧全大局,處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和自己這個小家的關系問題。使不理解變為理解,不配合變為配合。同時,我們是法治國家,任何行為都要受法律的約束,有些問題需要通過法律去解決。發展需要穩定的環境,大多數群眾需要穩定的環境,政府的重要職能就是維護社會的穩定。如果一味遷就縱容,影響政府權威不說,也影響改革發展順利推進。無理取鬧,屢教不改,滋意鬧事,干擾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的人,政府應該采取必要的果斷的措施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