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監督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2 04:07:00

導語:黨內監督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內監督調研報告

我國是一黨執政的國家,共產黨的黨風問題不僅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而且關系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敗。近年來,黨在加強黨內監督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黨內監督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學化和規范化。但由于各種原因,黨內監督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黨內民主政治建設,影響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

一、黨內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監督方式方面黨內監督主要包括上級黨委、紀委的下行監督,同級黨委、紀委的平行監督,下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的上行監督,黨員干部的自我監督以及班子成員的互相監督五種形式。現實中,這五種形式的監督有弱化、虛化甚至空化的危險。一是上級監督鞭長莫及。一個上級統率若干下級,極少數人對多數人監督,加上空間距離的遙遠、信息渠道的不暢通和違法違紀行為的隱蔽性,都有可能使上級對下級處于失察狀態。二是同級監督軟弱泛力。黨章盡管規定了同級紀委監督同級黨委的責任,但因受同級黨委的領導,其人員調動、物質保障及經濟待遇均在同級黨委政府的管轄范圍,使監督主體處處受制于監督客體。這種體制使得同級之間的監督、尤其是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缺乏必要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三是互相監督難以推行。由于現行干部考察任用體制的影響和彼此利益上的需要,班子成員之間互怕得罪,各自抱著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心態,黨內正常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卻難以開展,互相監督處于乏力狀態。四是下級監督被動滯后。由于決策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及決策的不透明性,下級監督只能是對事后結果的監督,而且這種監督有很大一部分是矛盾激化后通過信訪渠道反映上來的,這就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動局面。五是自身監督很難做到。自身監督實際就是自我約束、自我控制。一位貪官被判刑后曾經說到:“事先無人制約,事中無人監管,事后有人保駕,現在搞腐敗的條件實在是太優越了。”說明目前在外部監督不力和市場經濟利益驅動的作用下,真正做到自我約束、自我控制是非常困難的。

2、在監督對象方面現行體制決定了黨內主要領導干部具有絕對的權力,造成“一把手”處于無人監督的地位。以我縣近年查處的尹某案為例。尹某是我縣一個偏遠墾殖場的黨委書記兼場長,在任不到兩年,就先后十多次貪污受賄4萬余元。究其原因,主要是權力過于集中且缺乏平行監督制約。

3、在監督內容方面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監督工作的重點放在“查錯糾偏”上,偏重于追懲性的事后監督,忽略了對行為的事前和事中監管。在具體的監督過程中,也存在著“三多三少”問題,即:監督違法違紀多,監督工作情況少;事后審查多,日常滲透少;具體事項監管多,宏觀調控少。造成監督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且監督的路子越來越窄,監督的作用越來越弱。

4、在責任追究方面存在執紀偏軟、偏寬,甚至對事不對人的現象,以致一些違紀違法的領導干部得不到應得的處理,甚至帶病提拔到異地為官,有的還官運享通。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一些權力主體行使權力時毫無顧忌,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現象屢屢發生。

二、黨內監督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影響黨內監督的因素是多方面,既有思想意識方面的,也有體制方面的;既有黨內的,也有黨外的。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監督意識比較淡薄首先,被監督者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缺乏。一些領導干部雖然口頭上重視監督,行動上卻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思想上對監督有反感和厭惡情緒,認識不到接受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擊報復監督者的事情時有發生。其次,監督者主動監督意識不足。多數人只有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才投訴,有的甚至逆來順受,正所謂“屈死不告狀”。

2、監督主體權威不夠實踐表明,有效的監督應是平行監督和事前、事中監督。在黨內,紀委是我們黨內監督的專門機構,但同時受同級黨委的領導,其人事任免、人員編制、經費等都由其統籌安排,使得紀委成為了同級黨委的一個執行部門。這種組織的粘連關系和雙重領導強弱不等的運行方式,決定了紀委對同級黨委的監督就出現了“氣不足、力不夠”的疲軟狀態,尤其是對大權在握的黨政“一把手”難以實行真正的監督。

3、監督機制比較滯后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擴大了主要領導的生活空間和權力范圍,但現行的監督內容仍基本停留在經濟問題和生活作風問題等方面。有的主要領導僅僅滿足于“錢不裝錯袋子,人不上錯床”,其它則可以為所欲為。此外,從現有的監督制度看,嚴重存在著“一種尺碼的鞋子大家穿”的傾向,對主要領導的特殊性兼顧不夠,缺乏對癥下藥、貼船下篙的約束效力。另外,監督機構之間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分工不合理不清晰,缺乏權威性和協調性,這就給那些素質不高的主要領導有了可乘之機。

三、加強和改進黨內監督途徑和方法

“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反腐倡廉,監督是關鍵,是制約權力,不能腐敗的必要保證;是懲治腐敗,使腐敗分子不敢腐敗的有效手段;是警示后者,使廣大黨員干部不愿腐敗的生動教材。因此,強化監督至關重要。

1、強化監督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強化監督,首先要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監督意識,使他們具有監督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把監督看作是黨組織賦予的嚴肅任務和光榮責任。其次,在對權力進行科學分解、合理配置的基礎上,嚴格規定監督主體和監督客體的權力與義務,以硬性的規定和操作來強化有關人員的監督意識,使任何一個部門的權力運行都受到其他部門的監督和制約。

2、完善監督制度“制度是監督之本”。對權力的監督關鍵靠法制,也就是用制度約束各級各類權力行為,法國著名學者孟德期鳩曾說過:“一切有權力者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因此,必須針對腐敗易發領域和市場經濟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根據《黨章》、《中國共產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等規定,制定科學具體且操作性強的黨內監督制度,如干部人事監督管理制度、重大事項決策制度,規范行使權力的范圍、權限、責任方式、程序,以及救濟途徑等,使之與民主政治相符合,與經濟建設同步。

3、賦予監督權力首先,建立和完善縱向監督管理體制。相對獨立的監督官制度曾在我國歷史上長期存在。例如,秦代曾設立御史大夫,既掌管糾察又是三公之一,是該項制度的肇始。魏晉時,御史臺脫離少府,成為專門部門,直接向皇帝負責。在探索建立社會主義監督體制中,蘇聯于1923年1月,選舉產生了俄共(布)黨的中央監察委員會,與中央委員會平級,其成員不得在國家其他機關中兼職。鄧小平也曾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看來,建立縱向的監督領導體制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其次,賦予監督機構相應的權力,如必要的調查、聽詢、處分權及信息知情權等。同時,對其公職人員實行競爭上崗、定期培訓、嚴格考核,并給予其優厚的待遇,促使其廉潔執法執紀。再次,暢開權力運行過程,非因國家機密都實行公開,保障人民獲取政治信息的平等權,充分發揮黨內專門監督機構和社會監督的作用。

4、突出監督重點目前,我國腐敗的多發領域是干部人事、行政審批、工程建設及財經方面,而“暗箱操作”是誘發腐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須建立健全防范領導干部濫用職權的監督制度,對容易產生腐敗問題的重點環節、重點行業、重點對象和重要領域,進行特殊預防和重點監控。如在干部人事任免方面,要擴大競爭上崗、群眾直選和民主監督范圍,嚴格人事任免程序,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作保證;在工程建設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工程招投標制度、監理制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度等。要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有效監督,建立健全重大事項申報制度、一把手不分管財經制度、年終考廉述廉制度、民主決策制度等,把一把手的權力限制在履行職務所允許的范圍。并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精簡審批項目,制定與審批行為相配套的內部約束和監督措施,堵絕部門利益及其尋租設置的腐敗根源,推進市場經濟自由、公開、公正、公平競爭。

5、創新監督機制首先,對現有的監督體系進行調整,明確監督權限,強化監督職能,使各監督主體做到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協調一致的反腐敗體制。其次,在條件成熟時,組建一個全國性監督機構,形成一個由監督中心、職能機構、綜合協調機構、智囊機構和信息機構構成的主輔匹配、環節封閉的系統。再次加強監督網絡建設,拓寬監督的渠道,建立健全預防性、日常性、懲處性和補充性監督機制,重點放在預防性和日常性的監督方面。同時,建立群眾廣泛參與的監督制約機制,確保群眾監督的規范性和保障性。(肖桂蘭匡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