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段民主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8 09:48:00
導語:站段民主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路局直管站段以來,各單位在完成整合、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時,積極探索民主管理的新途徑、新方法,出臺并實施了許多深化民主管理的措施,使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健康發展之路。但是,對照和諧鐵路建設的要求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宗旨,基層站段民主管理工作仍有不少差距。結合近年來的探索實踐,我認為要讓民主管理更具實效,必須進一步加強這一工作的問題思考。
存在的主要問題:
1.職代會民主決策過程中的局部利益容易疏忽的問題。
職代會的表決是按多數人原則進行的,這一原則的關鍵是少數服從多數,是多年來被證明合理有效的。然而,我們發現它在應用到職工代表大會的表決時,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一方面,為平衡大局,兼顧多數,客觀上要犧牲少數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常常形成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局面,出現“多數人”的表決,并不能真正代表多數人利益的現象。比如:基層單位都要在職代會上確定職工的收入分配方案,但收入分配方案往往與生產作業量和貨運營業收入等指標緊密掛鉤,而恰恰這些指標不僅專業性強,而且不可預見性也強,指標下達滯后,不與職代會同步,參會多數人并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又比如:某一代表團的的職工代表對草案或需職代會通過的方案在會前征求意見或會中提出異議時,往往因不涉及整體利益或本團代表“勢單力薄”,而使征求的意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最后提交會議通過的方案“山河依舊”。
2.廠務公開不均衡發展的問題。
一是公開的內容廣度深度不均衡。有多有少,有大有小。比如:有些單位公開了領導班子的收入,而有些單位連職工的收入公開都遮遮掩掩,甚至在一個車間只公開本車間的收入水平,職工看不到站段整體的收入分配情況,看不到不同車間各工種的收入差別。二是公開的范圍覆蓋面不均衡。大多局限在一定人員參加的會議、局域網、固定的廠務公開欄以及限量發行的刊物上。因為大部分的職工參加不了會議,而干部又常常“中間梗阻”,公開的效果大打折扣。局域網、廠務公開欄、刊物建設又受到單位條件以及環境、業務性質所限,很難公開到一線職工。經常見到的情況是與會干部負責任、職工思想活躍、交流充分的單位,公開的效果就好。干部責任心不強、職工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單位,公開的效果就差;陣地建設投入大覆蓋面廣的效果好,陣地建設投入小困難多的效果差。三是公開的質量高低不均衡。往往是“報喜不報憂”,“成績好事”公開的多,熱點、難點和存在的問題公開的少,特別是生產經營領域深層次問題公開的少。比如:受本位主義思想影響,有些車間不愿公開,不敢公開詳細的經營收入;再比如:工程項目招(議)標、物質采購招(議)標工作雖公開了程序和結果,但大多數職工“看不懂,難監督”。
3.職工代表巡視檢查發現的熱問題冷處理的問題。
職工代表在職代會閉會期間每年都要參加兩次以上的檢查巡視活動,如防暑降溫視察、防寒過冬視察、春檢、秋檢等,這些視察和檢查活動是職工代表發揮作用的真實體現,大多數職工代表很負責任,作用發揮很好,發現了很多問題,大部分都編號轉交行政有關部門處理解決。至于處理解決的怎樣,常常沒有主動反饋,或反饋不及時不全面,導致有些問題久拖不辦,重復出現。
4.民主管理創新難的問題。
近幾年,路局在創新民主管理方面推出了《民主管理廠務公開工作規范》,明確了職工代表大會和職代會聯席會的程序、任務等,制定了廠務公開工作的內容、方式和方法,有力的推進了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發展。但是在實踐中發現基層干部職工習慣于等政策、要政策,往往等上級“要我民主”,而不是發揮主觀能動性“我要民主”,特別是管理的主體創新的內動力不足,民主管理工作局限于上級的規定的范圍內。拓寬民主管理渠道,創新民主管理內容在基層單位舉步維艱。
主要成因分析
出現上述四個問題的原因很多,我認為,主觀原因至少有三個方面。
思想認識不到位。
作為領導決策層存在著“做決策要照顧大多數職工群眾的利益,必然會影響少數人利益”的思想,存在著“公開內容越多,意見越大,越難管理”的思想,存在著“差不多就行,穩步推進、循序漸進”的思想,等等,以致在影響了局部團體的利益時、在解決處理一些問題時、在解決廠務公開不均衡現象時、在創新民主管理的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做為中間管理層存在著“只要執行好決策就不會挨板子”、“職代會都通過了職工代表有意見我們也沒辦法”、“我們只要做好內部二次分配就行”、“禍從口出,職工知道的越少越好”、“解決問題主要是機關科室的事”的認識。做為職工代表則有“有意見提出了就是發揮作用了,多說也白搭”、“想讓你知道的才公開出來讓你知道”、“問題解決不了可能有原因”、“創新不創新是領導和專業部門的責任”等思想認識。這些認識上的偏差是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
制度落實不到位。
企業管理發展到今天,應該說一些必要的規章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之所以還存在上述問題,關鍵還在于制度落實不到位,柔性較大,剛性不足。比如,要求職代會通過的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方案,要在會前充分征求職工代表的意見,可有些單位意見雖然征求了,但對征求職工代表的意見在采納的環節上打了折扣,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釋”上,以致損害了代表的積極性。再如,廠務公開的責任、程序、形式、內容對機關科室的要求十分明確,但是各科室執行起來時好時壞,忽冷忽熱,更多地在看“領導”的關注程度和考核力度,主動意識較差。此外,由于干部的責任心不強,好人主義嚴重,導致考核獎懲走了形式,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改進不了工作,而且也使好的制度乏力虛設。
有效監督不到位。
職工代表既是職代會上的決策者又是政策執行過程中的監督者和出現問題時的合理化建議提出者。上述問題的存在與職工代表作用的發揮程度有直接關系。局部利益容易疏忽的問題,很可能是“聽證、溝通、討論不充分”造成的,最后,代表局部利益的職工代表只得在職代會上“孤掌難鳴”了。但是,在決策執行的過程中,職工代表仍然可以發現并提出問題的調整方案,通過職代會聯席會議的形式解決問題。因此,這個問題最終沒有解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職工代表的監督缺位。在實際工作中,職工代表身在一線,最有發言權,但是現實是多數職工代表在閉會期間不愿說,不敢說,說不到點子上。因此,如何增強職工代表監督的實效性,顯得更加迫切。
三、加強改進的幾點建議
加強企業民主管理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廣大職工群眾主人翁作用的具體體現,也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內容。企業民主政治的核心就是保障廣大職工對企業改革和生產經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因此,發動和依靠職工群眾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實現職工群眾當家作主是當前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講,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廣大職工群眾參與民主管理的意識、維護合法權益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現在,職工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廠務公開的積極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漲,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更需要我們積極去適應。我們要緊扣中心,自覺圍繞確保安全、強化經營、促進改革、維護穩定搞好民主管理廠務公開工作,理解、支持和引導職工群眾積極參與企業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提高職代會質量,提高職工代表素質,落實有關制度。
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新形勢下加強民主管理工作的責任感。
當前,基層站段面臨著巨大的安全、經營和穩定壓力,迫切需要廣大干部職工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投身改革發展。新的形勢任務,對于我們深化民主管理和廠務公開工作,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層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民主管理工作在推進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方面的重大作用,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聽取和充分尊重職工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要繼續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領導干部、中層管理人員民主管理廠務公開知識的培訓,大興民主管理之風,營造民主管理氛圍。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把落實職工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各項權利同構建和諧企業有機結合起來,努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職工的民主政治權益和經濟權益,激勵職工積極投身企業改革發展,參與企業決策和管理,確保民主管理工作沿著健康深入的方向不斷前進。
2.進一步關愛職工代表,全面強化其綜合素質和參政議政能力。
職工代表是推行民主管理的主體,是職代會的決策者和民主管理過程的參與者,職工代表的政治素質、分析能力、處理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在職工中的影響力等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民主管理的質量和效果。因此,一要合理優化職工代表隊伍結構,重視代表的普遍性,重視代表的政治素質,重視代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重視代表的親和力,保證代表的廣泛性、責任感、參政議政能力和較強影響力。二要強化對代表的培訓,使代表在熟練掌握基本民主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的同時,重點掌握收集職工意見建議并分析歸納提出提案的能力,掌握在既照顧本群體利益又不影響整體、個體利益的前提下提出切實可行建議的能力等。三要加大對職工代表的監督考核力度。除每年職工代表向本單位職代會述職接受評議外,對不能履行職責或不能很好履行的職工代表,堅決進行撤換。
3.進一步建立民主管理廠務公開績效評估體系。
一方面,加大職代會和職工代表的評價力度,在對集體合同履行情況、提案處理落實情況等方面,不僅讓職工代表進行評價,而且要向職代會報告。另一方面,加大各方面人員的評價力度,每年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集中了解職工群眾對廠務公開工作的滿意程度和意見建議,并有針對性地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切實抓好有關問題的整改。
4.進一步創新拓寬民主管理廠務公開渠道。
推進廠務公開創新,是新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企業民主管理、深化廠務公開的根本出路。幾年來,鄭州北站在廠務公開工作中不斷創新,拓寬渠道,收到很好效果。如在開好職代會聯席會基礎上,充分利用好站內局域網,站內刊物《編組場》,信息交流平臺及《鄭州北站信息》等載體進行公開。同時,探索建立了職工代表對行政首長的質詢制度和對重要問題的持證查詢制度。使廣大職工擁有了更多、更廣泛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參議政能力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