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旅游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01 04:45:00

導語:聊城旅游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聊城旅游發展調研報告

旅游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聊城市立足原有旅游資源開發新的旅游項目,把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來培植發展,大做“水”的文章,積極打造“江北水城”的旅游品牌,在國內外產生極強的轟動效應。同時借助水滸、古運河、古代軍事文化、紅色旅游、民俗文化、生態農業和工業示范園等全方位的發展旅游產業,使聊城成為全省重要的旅游熱點城市之一。

近年來,聊城市委市政府在發展旅游業方面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全面整合、開發旅游資源,加快了旅游景點和配套設施建設,旅游業發展成效顯著。據企調隊國內旅游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440.47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4.3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15679.****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67%。旅游業主要指標在全省的位次逐年提升,聊城正成為旅游熱點城市之一。

一、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根據企調隊20****年旅游抽樣調查資料顯示,我市旅游業發展健康快速平穩,內部結構合理,各項經濟指標增長快速。

1、從國內游客的結構看:男性游客要多于女性游客,其中城鎮居民仍是出游的主體,占樣本總體的89%。

性別性別占總人數比重

男68.3%

女31.7%

2、從國內游客的年齡段看:25-44歲的游客所占比重最大,占66.7%,其構成見下表:

年齡段各年齡段人數占總人數比重

25-44歲66.7%

45-64歲21.00%

19-24歲11.00%

65歲以上0.9%

18歲以下0.40%

3、從出游方式看:選擇家庭或與親朋結伴的出游占多數,比重達40.40%,主要構成:

旅游方式所占比重

家庭或與親朋結伴40.40%

單位組織13.90%

旅行社組織5.00%

個人31.60%

其他9.10%

4、從出游目的看:觀光和游覽是首選,占25.6%,其次是休閑和度假,占23.60%,詳細構成:

出游目的構成

觀光和游覽25.60%

休閑和度假23.60%

商務16.40%

探親訪友16.20%

會議4.20%

文化/體育/科技交流3.00%

其他11.00%

5、從出游花費情況看:人均花費489.66元,同比增長2%;旅游住宿設施國內旅游者人均花費829.40元,同比增長2.73%;住親友家去景點的國內旅游者人均花費為607.27元,同比增長4.70%。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費186.49元,同比增長4.34%。詳細構成:

花費項目比例構成

住宿22.16%

長途交通10.91%

市內交通1.6%

餐飲18.80%

游覽娛樂13.06%

其中:景點游覽7.68%

娛樂5.37%

購物23.15%

郵電通訊0.7%

其它9.62%

從花費項目可以看出,購物、住宿、餐飲仍是游客花費的主體,游覽娛樂花費比重偏低。

6、從游客對聊城旅游服務質量“軟件”和旅游設施“硬件”方面的評價看:用5分制表示,5分表示最好,1分表示最差,游客對我市“軟件”綜合評價、“硬件”綜合評價的平均分分別為4.07分、4.****分,處于比較好的狀態,具體來看:

評價項目高于平均得分(分)低于平均得分(分)

一、“軟件”(服務質量)——

賓館和飯店4.31—

餐飲4.18—

郵電通訊—4.06

交通—4.****

導游服務—4.06

購物4.09—

娛樂—3.95

二、“硬件”(住宿設施)——

賓館和飯店4.25—

餐飲4.18—

購物4.07—

游覽和參觀點4.09—

娛樂3.96

景區(點)廁所—3.81

7、從游客對聊城感興趣的旅游資源排序看:最感興趣和最喜歡的是山水風光,其次是文物古跡,詳細見下表:

指標感興趣程度%喜歡的活動%

對旅游活動感興趣程度(最多選三項)(選一項)

山水風光68.0031.8

文物古跡69.1021.40

民俗風情46.1010.00

藝術/節慶活動28.407.30

飲食烹調22.905.30

生態旅游32.1016.40

主題公園18.804.70

工/農業特色游10.202.70

其他4.400.40

8、從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渠道看:電視傳媒、朋友或家人介紹以是獲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見下表:

指標信息渠道%宣傳方式%

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渠道(最多選三項)(選一項)

報刊50.705.50

雜志34.703.80

電視69.5023.00

廣播26.103.70

網絡站點28.108.00

朋友或家人55.0047.00

宣傳材料18.804.70

旅行社推介11.804.30

9、從游客客源地分析:按客源地游客多少的排序,省外游客占51.3%,河南游客占9.20%,河北游客占8.2%,江蘇游客占4.3%,北京游客占4.00%,可見聊城初步成為了魯西區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10、從游客喜歡的旅游紀念品看:文化藝術品是首選,其次是旅游紀念品,詳細見下表:

最喜歡的旅游商品(可選三項)%

旅游紀念品61.40

工藝美術品54.10

民俗、民間藝術品60.67

文化藝術品65.10

土特產品48.40

一般用品、日用品10.10

其他商品10.50

二、20****年全市國內旅游呈現的特點

1、紅色旅游的迅速升溫給全市的旅游業注入了活力。

今年是“中國紅色旅游”主體年,自從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孔繁森紀念館、范筑先紀念館、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劉鄧大軍渡黃指揮部舊址等的紅色旅游線路成為黨員和游客的好去處,黨員紛紛赴景點上一堂黨課,接受黨的教育,重溫黨的歷史發展進程。因此,全國紅色旅游景區都備受關注,紅色旅游異常火爆。我市精心設計以吸引了眾多游客。同時,不斷改善的城市環境,使我市面貌煥然一新,一大批新景點和新項目的出現,也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使聊城市國內旅游人數和收入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2、三個黃金周成為20****年旅游的“重頭戲”。

“春節”、“五一”、“十一”三個旅游黃金周期間,各大景點、賓館、商場、旅行社緊緊抓住這難得的消費黃金時期,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旅游宣傳促銷活動。旅游節一個顯著特點是文化活動豐富,形式多樣,“節里有節”。使全市旅游市場呈現出活動豐富多彩、旅游團隊進出火爆、市場秩序井然的較好形勢。三個旅游黃金周期間國內旅游人數和國內旅游收入數據如下:

旅游人數(萬人)旅游收入(萬元)

春節18.9****43396.26

五一勞動節98.598632895.23

十一國慶節73.148723066.00

合計190.652759357.49

三個黃金周共接待國內旅游人數190.65萬人,占全年國內旅游人數的43.28%,國內旅游總收入59357.49萬元,占全年國內旅游總收入的27.52%。(人數多收入低仍是我市旅游黃金周的特點)

3、全市國內旅游人數及國內旅游收入逐年增長。

酒香不怕巷子深。近年來,聊城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行專業化、系統化旅游宣傳促銷,效果十分明顯。從20****年開始。每年“五一”舉辦“中國江北水城文化旅游節”,“十一”舉辦“水城之秋”旅游觀光周活動,節日期間每天都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和水上項目表演,豐富了旅游內容,吸引了大量游客。相繼組團參加了上海、昆明國際旅游交易會,鄭州、煙臺、長春、哈爾濱北方旅游交易會和杭州、南京、桂林國內旅游交易會,并多次赴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等主要海外客源市場進行旅游宣傳推介。數字雖然是枯燥的,但又是最有說服力的。20****-20****年國內旅游人數及國內旅游收入如下:

年度國內旅游人數(萬人)國內旅游收入(萬元)

20****262.35124774.70

20****385.18184862.90

20****440.47215679.****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全市的旅游業發展之快。僅兩年的時間國內旅游人數增幅就達67.89%,國內旅游收入增幅就達72.85%

4、旅游的組織協調工作更加規范化、程序化。

今年,進一步加大了對旅游的工作力度,各個部門的組織協調工作已基本步入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特別是三個黃金周期間,各個部門在宣傳促銷、市場整頓、安全檢查、動力調配、信息預報等工作均配合的井然有序。各部門的大力配合使旅游秩序明顯好轉,旅游安全工作進一步加強,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游客的旅游質量。

5、全市各個景區(點)注重對自身的宣傳,樹立形象品牌。

全市各個景區(點)已漸漸由過去的“等客上門”向“引客上門”進行轉變,通過各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自身促銷,注重在游客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已成為各景區樹立良好形象品牌的主旋律。各大景區(點)節目紛呈,江北水城文化旅游節大型綜藝演出、山陜會館廟會、聊城市龍舟比賽、聊城市鳳凰苑舉辦的第二屆青年集體婚禮、《聚焦江北水城——記者眼中的聊城》全國新聞攝影采訪活動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迎接了廣大游客的到來。

三、旅游業對社會貢獻的分析

1、旅游業推動了對外開放。

旅游本身是一種開放行為,旅游業特別是國際旅游的發達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旅游業已成為聊城對外開放的窗口。主要表現為:一是旅游業以其顯著的外向性、開放性、國際性的特點和直接的交流活動,通過經貿、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等項目的合作與交流,促進了聊城與外省市的交往和橫向經濟聯系,促進了與國外友好城市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增進了國際上和全國各地對聊城的了解和認識,提高了聊城的知名度,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種大開放的意識和氛圍。二是旅游業的發展為推動全市對外貿易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年我市共接待海外游客826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4.3%;實現旅游外匯收入49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4.1。

2、旅游業擴大了消費需求。

旅游業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要素之一。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通過旅游把不同形式的消費統一到一個過程中來,把單點的活動變成群體的規模消費,使個人可支配收入更多地流入到國民經濟的循環體系中來,促進社會產品由生產到價值實現的飛躍,加快了從供給到需求的轉化過程,進而達到拉動社會總需求的作用。在總花費中,用于長途交通花費占10.91%,游覽費占7.68%,住宿費占22.16%,餐飲費占18.80%,娛樂費占5.37%,購物費占23.15%,郵電通訊費占0.7%,市內交通費占1.6%。

3、旅游業創造了就業崗位。

隨著全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在全市上下掀起了發展旅游業的新高潮,各級旅游社、飯店、旅游產品生產單位,旅游住宿單位、旅游餐飲單位、旅游娛樂單位、旅游運輸單位、旅游商貿服務單位迅速增加,旅游業為社會勞動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旅游業創造的就業機會,既大量吸納了新增勞動力,安排了國企下崗職工和各類大中專畢業生再就業與就業,又促進了部分農村多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的轉移。

4、旅游業提高了社會文明程度。

旅游業是跨經濟產業和文化產業之上的優勢產業,近年來,旅游業在為全市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為加速全市社會文明程度做出了積極貢獻。主要表現為:一是加快了城市化進程步伐。隨著全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各旅游中心城市,景區、景點,根據市場需求通過各種方式打出自己的產品,全方位開展市場促銷,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聊城在全國及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納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來聊投資觀光,旅游業客觀上促進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二是促進了我市文化藝術的交流和繁榮。旅游業是傳承和弘揚文化的最好載體,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的消費,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產品的消費,通過旅游活動,先進的文化、藝術在聊城達到廣泛傳播,對繁榮文化、藝術事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三是促進和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全市旅游景區、景點有些分布在農村,對于促進農民更新觀念,帶動農村脫貧致富起到推動作用。

四、目前聊城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旅游業作為全市的一項正處于高速成長期的新型產業,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應該看到,全市旅游業與發達城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對國內外游客缺乏吸引力,過路游客多,逗留時間短,消費比較低;旅游商品開發滯后,未形成綜合購物網點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旅游業的發展。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旅游景區“硬件”設施存在薄弱環節。

雖然各個旅游景區的升溫速度在加快,但部分景區的吃、住、行、游、購、娛等各項配套服務設施卻沒有跟上,形成一定的進度失調。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到,很多客人在景區內的消費都僅限于門票,而對于國內旅游來說,游客停留最多的地方也就是景區。景區都留不住游客的錢,全市整體的旅游收入就難以提高。

2、旅游商品開發滯后,缺乏特色。

旅游商品在旅游經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以來,旅游商品始終是我市的薄弱環節。在各個旅游景區,我們看到的旅游商品千篇一律,缺乏本地特色。但由于宣傳力度的不夠,外地人來聊幾乎無處可覓特色小吃的出處。因此要加大旅游商品的開發力度,增加購物網點。應該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推動旅游商品設計、生產和銷售,完美購物網點,特別是要營建一兩處正規大型旅游商品購物場所。同時,對商品銷售員進行專業培訓,為游客提供關于旅游商品高質量的講解,激發游客的購買欲。

3、景點宣傳與開發力度仍嫌不足。

由于全市有名的景點相距較近,往往外地游客只需“一日游”即可;雖然近兩年景點的開發力度非常大,但景點普遍存在景點內容,配套的經濟型灑店等設施不完備等因素,也往往使招來的游客草草的“一日游”了事,并會招致“不過如些“的評價,令人心疼。

4、旅游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尚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在宏觀管理方面,由于絕大多數景區景點分別由文化、文物、宗教、林業等部門代表政府直接管理,整體上呈現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并存的局面,聊城成立旅游業發展協調促進委員會,將有利于改善對旅游業的統一管理。在旅游產業單位運行機制方面,景區景點及國有旅游企業的市場化程度低,不少景點景區目前仍是“吃皇糧”的事業單位,缺乏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難以適應旅游市場快速發展的需要。全市目前已開發經營的景區景點中,真正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的很少。

五、幾點思考:

旅游業作為全市一個新的支柱性行業和增長點,其發展已進入全面加速期,且勢頭非常強勁,為了更好地發展聊城市的旅游業,我們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認識,科學規劃,整體推進全市旅游業發展。

發展旅游業,不斷提高認識是關鍵。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當今世界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及旅游業發展后勁的深入研究,把旅游業的發展納入到國民經濟的大前提下考慮,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旅游業的發展,重點解決目前存在的旅游設施“小、散、弱、差”的現狀,要把旅游業發展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土地開發利用、文物保護、交通通信等與旅游業相關的經濟活動結合起來,打破“靠天(資源)吃飯”思維定式,在建造一座建筑物,修造一條馬路時都應賦予其獨特的旅游內涵,構筑都市旅游的大格局。

2、整合旅游資源,重視旅游與文化相結合。

旅游資源的整合,就是將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統一開發,整體利用,充分發揮資源的整體優勢,求得旅游的最大規模效益。我市目前缺乏一個能整體規劃、協調和管理旅游資源的權威機構,使得全市旅游資源無法形成合力,旅游城市的形象維護得不夠好。景點、旅行社、導游服務、交通行業等在內的各旅游窗口行業缺乏旨在做大做強旅游城市的統一規范的標準和服務。建議市政府加大對旅游事業的調控力度,建立全市的統一協調機構,將創建一流旅游城市的觀念深入到每一個相關行業,追求旅游空間和效益的最大化,完成各方面旅游資源的轉化、升值。另外,旅游業是最突出的點子行業。往往一個好的策劃,就能成就一個有名的景點。要通過不斷創新包裝,賦予旅游景點以新的內容,爭取年年有新包裝,月月有新內容。要舍得花錢,吸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邀請著名旅游專家,對旅游資源進行包裝。

3、積極開發專項專線旅游,增強創新的市場意識。

隨著現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擁有較好生態環境的農村和特色農業已成為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載體,農村作為一個現代旅游目的地,正接納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各種城郊休閑游、鄉村旅游、"農家樂"旅游將農業和農村融入了現代旅游大潮之中,目前農業旅游在我市還處在起步階段。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生態、種植和民俗資源,開發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對拓展我市的“一日游”會是一項非常好的舉措。

4、要形成合力,加強對外宣傳促銷。

要精心整合旅游資源、旅游產品、旅游線路和旅游服務設施等資源優勢,旅游部門應和企業一起,加強聯合促銷,形成對外宣傳推介的強大合力,包括旅行社間的合作促銷,景區間的協作促銷,旅行社和景區點、酒店等方面的捆幫促銷等,使全市旅游整體形象、特色形象更加鮮明,推介效果更有成效。國內市場主要加強周邊省市等地的促銷,努力把重點客源地市場做大。要大力開展新聞媒體、電子網絡促銷,進一步提升旅游的市場影響和吸引力。

5、加強旅游行業監督管理,努力提高服務質量。

努力做好旅游部門的職能轉變,加強其管理、監督、協調、服務功能,抓好有關配套建設,規范旅游企業的行為,清理整頓旅游景點存在的不正常現象,凈化旅游市場。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業務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以優質服務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聊城作為新一批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在加大旅游投入、旅游資源整合、項目開發、產品包裝、市場開拓等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旅游支柱產業地位還有待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總結全市旅游業的發展,政府的大力推動是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展望未來,全市旅游業必將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