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提高農村婦女綜合素質匯報

時間:2022-01-13 04:45:00

導語:市提高農村婦女綜合素質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提高農村婦女綜合素質匯報

余姚市共轄21個鄉鎮、街道,265個村,31個社區,13個居委,總面積152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85萬。在全市47萬勞動力中,女性勞動力占到43%。目前,全市鄉鎮、街道、村、居、社區婦聯、婦代會組建率達100%,并建有村以上企業、新經濟組織婦代會78個;流動人口婦女組織51個,農村婦女經濟合作組織6個;巾幗幫扶協會等聯誼組織11個,已初步形成了縱橫交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網絡化婦女組織。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離不開婦女的參與、婦女的智慧、創新,農村婦女素質影響著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全面提升她們的綜合素質,已成為全社會和諧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近年來,余姚市婦聯以培養新型農民為己任,“越位思考,定位工作”,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走出“三八”線,以社會發展大局為背景,積極尋找與社會各界聯系的銜接點與切入點,全面開展農村婦女素質工程,教育引導廣大農村婦女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提高綜合素質,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

現狀篇:夯實基礎,形成婦女教育培訓新格局

——底子掌握清。為了有利于學習培訓活動組織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市婦聯要求各基層婦代會組織對本村(社區、居)的女性的基本情況做到個個清。年起,為切實加強基層婦女組織建設,組織開展了五星級婦代會創建活動。其中即要求基層婦代會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全面建立女黨員、女代表、女能手、巾幗志愿者、全體婦女群眾等群體的基本檔案,促使基層婦女干部對本轄區內每個婦女的基本情況,特別是女性勞動力的培訓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要求制訂了相應的分類學習培訓制度、計劃。

——陣地建設廣。為確保婦女學習培訓有地方可學,市婦聯要求各基層婦聯、婦代會重視資源的整合利用,除了鄉鎮(街道)勞動力培訓中心主陣地外,切實加強基層婦女組織的陣地建設,因地制宜,建立婦女學校、家庭教育婦女教育點、遠程教育接收點等。目前,全市已建有216所婦女學校,957個婦女家庭教育點,305個遠程教育接收站點。這些陣地在組織農村婦女開展素質工程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同時,我們還積極借助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256所家長學校,女性組織、企事業單位的社會教育培訓陣地等,加強婦女素質的綜合培訓。

——培訓形式多。為滿足不同層次農村婦女在求知和就業發展方面的需求,我們要求基層婦女組織因地制宜,大膽創新,逐步形成了提升女干部能力的綜合型培訓、提升廣大女性文明素質的知識型培訓、促進就業轉移的的技能型培訓等培訓模式,努力做到多管齊下,將知識傳授與科學導航相結合,將提高自身素質與就業上崗培訓相結合,將基本技能培訓和訂單、定向培訓相結合,努力提升廣大農村婦女的綜合素質

——培訓內容豐富。面對基礎素質參差不齊的眾多農村婦女,我們堅持因人而宜,在農村婦女中開展以轉變觀念、提高素質、技能和創業能力等為主題內容的多層次、多門類、多樣化的綜合素質培訓。近年來,全市各基層婦女組織開辟了計算機、家政服務、農家樂、插花藝術、縫紉、文明禮儀等30余種不同門類的培訓課程,努力實現素質培訓、科技致富、文明禮儀,綠色環保、科學教子、普法維權等“六進”農家。

——專家隊伍優。為努力提高學習培訓效果,近兩年來,我市婦聯組建了多個專家隊伍組織。一是加強與大專院校的聯系和合作,邀請高校有關專家組建高校專家技術指導隊伍,目前全市有獺兔養殖、名茶培植及制作等方面的高校專家技術指導隊伍10支;二是健全完善市鎮兩級科技指導服務中心、服務站的市內各級專業技術培訓隊伍,全市有科技指導服務隊伍23支;三是組織專業大戶形成專業技術幫扶隊伍,目前全市有蜜梨種植、水產養殖等專業技術幫扶隊伍8支;四是邀請全市40余名教育專家建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成立家庭教育講師團、“教子有方”專家組織等;五是巾幗志愿者隊伍由法律工作者、教育、衛生等部門組成。

——培訓實效好。20年,我市各級婦女組織主辦、協辦農村婦女實用技術培訓班250余期,培訓婦女2.1萬余人次,有近萬名婦女就業;組織開展遠程網絡培訓600余場,受益婦女近3萬人。市鎮村三級婦女組織共組織各類短訓講座農業新技術等知識講座、咨詢120多場次,發放各種資料5多萬份。

特色篇:務實創新,打造婦女教育培訓新陣地

——以各類政府培訓中心為主陣地,促進農村女性就業、創業

一是圍繞市委市政府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目標,用足用好政策資源,聯合鄉鎮(街道)社保中心因地制宜地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村婦女職業技能培訓,推動農村婦女轉產轉業。近兩年,共有3.7萬名女性接受培訓,近萬名婦女實現再就業。如朗霞街道婦聯培訓的100名縫紉工全被當地一家公司錄用;泗門、梨洲等鄉鎮(街道)開展絲襪花的制作培訓,培訓婦女150多人,現有近100人在為企業加工絲襪花。

二是整合就業服務中心資源,為農村富裕女勞動力創業就業服務。利用大嵐鎮的丹山家政服務中心,陽明街道的就業咨詢服務站,梨洲街道的巾幗就業服務站,臨山鎮臨浦村的村級巾幗家政服務站等資源,開展職業技術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提供職業咨詢,介紹崗位,今年已服務近5000名婦女。如臨山鎮臨浦村巾幗家政服務站,首期培訓的50名農村女家政人員,在結業典禮上當場被當地企業一一雇用;丹山家政服務中心培訓的大嵐保姆,在寧波、余姚兩地供不應求,出現了一保姆難求的局面。

三是開展實用技術等綜合能力培訓。充分利用各級培訓網絡、陣地資源、依托各類專家隊伍,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實用技術,法律知識,文明禮儀,農業生產新知識、新品種、新技術,生產標準化、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相關技術知識,農業經營管理、市場貿易和信息收集與應用等方面知識培訓等,開展手把手的技術傳授、經驗交流等互助活動,提高農村婦女綜合素質。

——以遠程教育網絡為平臺,提升婦女綜合素質

一是定方案抓試點。結合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開展,市婦聯把通過遠程教育開展教育培訓作為提升廣大農村婦女綜合素質和致富能力的重要途徑。成立了農村婦女遠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余姚市農村婦女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對婦女培訓工作的目標、任務、要求、措施、方法和步驟進行了明確,形成了完整的運用遠程教育開展大規模農村婦女教育培訓的工作方案。為推動全市農村婦女遠程教育工作深入開展,市婦聯還由主要領導親自主抓,確定了試點鄉鎮、街道,邀請遠教辦技術人員上門進行技術指導,先行開展試點工作。在試點過程中,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學習計劃、工作措施,健全教學組織、活動登記、信息反饋等制度,在全市普及推廣。

二是建陣地強保障。市婦聯把建設婦女遠程教育陣地,提高組織保障能力作為落實農村婦女教育培訓效果的重要環節,分別在市、鄉鎮(街道)二級婦聯設立了農村婦女遠程教育輔導中心,在村一級結合婦女活動中心、婦女學校等建立農村婦女遠程教育輔導站,并延伸到“婦字號”農業龍頭企業、“雙學雙比”女能手和婦女家庭教育點20余個。目前,305個遠程教育接收站點遍及全市各個村、居、社區,并已開始向有關婦女家庭教育活動點、文化中心戶延伸,以確保遠程教育對全市農村婦女的教育覆蓋面。

三是重質量求實效。為提高教育實效,確保廣大農村婦女能“進得來、坐得住、學得會、用得上”,市婦聯針對當地農村婦女需求特點,收集了婦女維權、科技致富、婦幼保健、社交禮儀、家庭教育等各類課件12部,20余小時,并制作了以案說法、婦女維權、反暴力等法制宣傳課件。年9月、07年3月,市婦聯還分別邀請省家庭教育專家朱棣云教授、杭州市委黨校馬曉秋副教授作“家庭教育”、“婦女維權”等專場報告,高質量的培訓講座,同時惠及全市10000多名婦女。全市各鄉鎮、街道婦聯充分利用各種時機,廣泛組織農村婦代會委員、女干部、女黨員、婦女代表、女能手、女能人、外來婦女骨干等利用遠程教育開展教學活動。各村也相應制定了各自的學習培訓計劃,如市鳳山街道勝一村婦代會,計劃通過遠程教育每年對全村1500余名婦女進行1遍輪訓,目前,該村婦女已基本接受1次培訓。

——以女性創業組織為依托,發揮培訓輻射效應

一是利用女性創業示范基地,開展實地培訓。如依托市科農獺兔場這個省級女性創業示范基地,一改常規培訓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弊端,把課堂設在了獺兔養殖基地中,學員歷時一個多月學習包括配種、養育、常見病預防和治療以及兔皮的采收等所有實際養殖技術,使學員學到的技術更具有實際操作性。如:本地實地培訓的6個女能手都發展了養兔業,其中苗美娣已有年出欄獺兔10000多只的規模。

二是利用婦女專業合作社,開展行業技術培訓。如黃家埠鎮果蔬專業合作社,由龍頭企業——銀樹蔬菜有限公司為社員統一供種,統一技術培訓,進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戶科技致富能力;杭州灣兔業專業合作社每年組織社員進行兔業信息交流、養殖技術培訓,提高周邊農戶的養殖技術,推動了一方產業的形成。

三是利用女性創業技能培訓中心,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如余姚市女性創業技能培訓中心,依托市欣農兔業有限公司開展裘皮深加工培訓,第一期培訓100人都將在該公司就業。

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級女性創業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基地6個,兩年來,已開展各類專業技能培訓2000余人次,其中市科農獺兔場共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兔農300多個。

——以家庭教育活動為著力點,導航現代生活新理念

一是充分發揮婦女家庭教育活動點的陣地作用。婦女家庭教育活動點是婦女代表聯系戶制度的深化和完善,是按照“地域相近,便于聯系,便于服務,便于管理”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寶塔型組織網絡,以婦女代表、婦女骨干、婦女積極分子為中心戶長的每個“袖珍型”培訓基地,有相對固定的10—12戶婦女家庭參與,以其教育規模小,靈活性強,對應性強的特點,深受廣大婦女的青睞。在教育培訓中,我們充分發揮這塊陣地的作用,要求基層婦聯、中心戶長通過充分聽取廣大農村婦女的意向,采取因群而異、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針對不同的年齡和文化層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針對性地組織婦女群眾培訓學習,每年不少于4次。教育內容的安排上,除每逢中心工作時,必須及時傳達市、鎮、村的中心工作,宣傳溝通,營造氛圍外,其余相關的家庭教育等科普知識按類別進行針對性培訓,注重實際需求,收到較好效果。

二是充分發揮主題性活動的家庭現代生活理念導航作用。自去年以來,市婦聯著眼提升婦女群眾的綜合素質,在廣大農村家庭中積極倡導現代生活新理念。通過編發宣傳資料、組織法律進村、開展法律電視大賽、制作維權專題片等方式,倡導學法守法理念;通過發放“知榮辱,揚新風,共創和諧家園”全市家庭倡議書,組織“知榮辱,揚新風,共話和諧家庭”電視論壇,開展“十佳新余姚人家庭”評選活動等,倡導家庭和諧理念;通過組織東風小學“1+6節能環保進家庭”主題現場會,開展“綠色家庭”評選活動等,倡導家庭環保理念;通過組織科學營養生活方式咨詢活動,開通“教子有方”家教心理咨詢廣播熱線等,倡導科學生活理念;通過組織“文明余姚”組合型單親家庭陶藝大賽,開展“浦發之約”困難母親家庭子女冠名助學活動等,倡導全社會團結互助理念。

探索篇:正視不足,尋求婦女教育培訓新舉措

——調查研究,了解存在不足

一是農村婦女教育培訓普及面還不夠廣泛。雖然各級婦聯和教育、科技、勞動、農業等相關部門千方百計為農村婦女教育培訓提供服務,但由于農村婦女人多面廣,且文化層次及經濟發展程度參差不齊,教育培訓環境差別很大,目前,其接受教育培訓的普及面還不夠廣泛,甚至還存在著教育死角。

二是農村婦女教育培訓經費缺乏。由于有些鄉鎮(街道)行政村對提高農村婦女綜合素質的認識程度不高,重視程度不夠,開展教育培訓所需的經費難已得到保障,限制了此項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三是農村婦女教育缺乏有效的工作機制約束。農村婦女教育培訓涉及面廣,婦聯、教育、科技、農林都擔負著相應的教育職責,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機制,影響了各種教育資源的充分整合和合力的形成。

——積極探索,尋求良方舉措

一是要大力加強面向社會,尤其是廣大婦女進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教育的宣傳力度,進一步促進性別平等意識及婦女自我發展意識的覺醒,培育“四自”精神,幫助婦女轉變觀念,增強接受教育培訓、學習的自覺性,以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轉變。

二是要積極營造有利于農村婦女接受教育培訓的良好環境,爭取黨委政府部門對農村婦女教育培訓工作的更大支持和重視,在經濟上、工作上多解決婦女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婦聯要把加強農村婦女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婦女綜合素質作為婦聯工作的主要內容。

三是聚合行政和社會的教育資源,開展婦女教育培訓工作。充分鄉鎮(街道)勞動力培訓中心、成校培訓資源,大規模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地開展農村婦女科技職業技能實用技術培訓,促進農村女勞動力的就業、轉變、創業培訓,充分發揮婦教點、文化中心、遠程教育網絡、女性創業基地、專業合作組織的陣地作用,并聚合教育、勞動、科技、農林、司法、計生、衛生等部門的專家師資力量,提高婦女科技致富、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健康衛生、科學教子的文明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