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參與農村建設思考
時間:2022-02-04 06:42:00
導語:婦女參與農村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婦女的智慧和創造。如何發揮婦女更大作用,使廣大婦女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受益者,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彰顯婦聯組織的重要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面對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婦女組織需要切實把握機遇,立足職能,主動加入,推動和諧新農村的建設。
一是婦女已成為農村勞動力主體。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大批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在發達的家庭個私經濟中,農村婦女既是家庭個體經濟發展主力軍,也是建設新農村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我市現有女性52.1萬人,婦女勞動力26.76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60%以上。
二是婦女作用發揮平臺有了新拓展。新農村建設讓農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實惠,也為發揮農村婦女的主體作用、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農村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僅大有作為,而且將在促進生產發展、推動生活富裕、倡導文明新風、維護社會穩定中進一步彰顯作用和地位,實現互動發展,相得益彰。
三是婦女自身發展空間有了新增加。伴隨著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廣大農村婦女參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層次將更高、空間將更大,不斷優化的和諧發展的環境將更有利于促進農村婦女全面發展,社會地位和發展環境也必將得到進一步優化。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的規模化、系統化培訓的開展,為農村婦女提高綜合素質、促進農村婦女全面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二、組織農村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婦女素質現狀與新農村建設還有較大差距。從目前諸暨廣大婦女的整體素質看,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相比,諸暨的農村婦女相對文化素質較高,經濟能力、民主意識、管理能力較強,但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等傳統觀念的影響,特別是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相對照,大多農村婦女的綜合素質不夠高,觀念、理念與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有一定距離,依法維權、合理表達利益訴求的意識不夠強;組織化程度、民主參與能力比較低,文明生活習慣、發展生產的技能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等,這些現實問題嚴重阻礙了她們參與新農村建設主體作用的發揮。
二是基層組織建設尚需加強。我市以民營經濟為主導,農村婦女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正在快速發生分化。因而傳統的基層婦女組織形式、工作方式等已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由于農村勞動力的加快轉移,基層婦代會主任干部隊伍不穩定,婦女活動陣地不鞏固,工作資源難以整合等問題嚴重影響婦聯組織職能的發揮。
三是農村婦女工作思路尚需探索。新農村建設中的婦女工作,沒有成熟的理論可供依據,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供參照,沒有系統的經驗可供借鑒,婦聯如何在全局工作中找準定位,如何引導婦女發揮作用,如何在參與新農村建設中推動婦女自身發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三、努力探索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新理念和新載體。
緊緊圍繞時代精神、黨政所需和婦女要求,準確把握農村婦女工作的現實定位,從農村婦女最關心、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選準切入點,找準載體,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優勢,動員引領農村婦女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
(一)創新“三大”機制,夯實婦女組織基礎。
基層婦女組織是婦聯組織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源頭和保障,需要不斷探索并形成組織多元化、職能活躍的組織運行格局。
一是抓三級聯創機制。對村級婦代會組織,繼續以“巾幗示范村”(優秀婦代會)三級聯創為載體,建立完善“聯系片制度、調研月制度、代表聯系制度”等長效機制。對婦代會主任進行輪訓,完成全市“五有”(有經費、有陣地、有隊伍、有機制、有活力)婦代會標準化建設。開展“五個一”(一個好帶頭人、一個好班子、一支好隊伍、一套好機制、一批好陣地)婦代會創優活動,不斷鞏固村婦代會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抓社企組建機制。要探索新經濟組織中的婦女組織的組建模式,重點抓好非公有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婦代會建設。在婦女領辦的農民合作社、已建黨組織合作社中建立婦代會。通過女職工健身娛樂隊、流動婦女活動中心、婦女維權服務中心、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探索,進一步完善企業婦代會組建模式,較好地體現組織延伸的理念。
三是抓崗村結對機制。“巾幗示范村”與“巾幗文明崗”牽手共同創建新農村活動,是實現城鄉婦女資源共享,統籌發展的有效舉措。重點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婦女的需求,發揮示范崗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帶動農村婦女工作的開展。
(二)創新三大主體工程,倡導社會文明風尚。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婦聯組織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建設”的工作理念,整合資源,創新載體,在推動鄉風文明中創佳績。
一是深化“文明家庭”工程。立足家庭,繼續做好以“和諧”“道德”為核心內容的實踐活動。舉辦家庭運動會,家庭才藝表演,家庭科學生活知識競賽等家庭文化活動,引導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觀念,組建秧歌、腰鼓、太極拳、木蘭扇等各種婦女文體隊伍,凝聚婦女,教育婦女,鍛煉身體,陶冶情操,求美求樂。提高婦女的文明意識和新農村建設中的主人翁意識。要組織婦女志愿者隊伍,參與村莊保潔、衛生監督、健康宣傳活動,
二是深化“家庭教育”工程。“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是社會和家庭的共同愿望。婦聯要通過建立學校和社區家長學校,組建三級家庭教育講師團,發揮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資源優勢,開展家長與孩子同步入學、同步學習、同步畢業的“三同步”教育,開設《空中家教課堂》欄目,開展家庭讀書月、家教知識巡回講座等活動,促進家教知識的普及和家教環境的優化。
三是深化“平安家庭”工程。引導廣大家庭成員學法、守法、護法,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意愿,處理家庭成員之間、家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以家庭穩定促進社會穩定,廣泛禁賭禁毒、預防艾滋病,預防家庭暴力,形成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的風氣。
(三)創新“三培育”工程,提升婦女創業能力。
要圍繞“創新創業、和諧發展”主題,把激發婦女創新活力,推動婦女創業就業,減少低收入婦女家庭作為中心任務,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因地制宜開展培訓。
一要突出“新型女農民”的培育。要結合新農村建設目標要求,圍繞“幫助婦女增收致富,促進富余勞動力轉移”,深化“493”女農民素質培訓工程。以六大“婦字號”企業婦女就業培訓基地,鎮鄉婦女培訓學校為依托,開設“鎮鄉培訓基地、企業實踐基地、科普電教基地”,開展現代農技、農莊巧媳婦、企業生產技能、家政服務技能和來料加工等培訓,形成“一村一課”婦女教育培訓體系,著力提高農村婦女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
二要加大“創業女能人”的培育。實施婦女發展“333”培養計劃和“雙百”婦女示范基地建設。以創業成功女性為主要對象,宣傳創業典型和創業經驗,開展現代農業知識、新技術培訓,提供小額貸款等創業就業服務,帶動更多城鄉女性投入到創業者隊伍。
三要加強“再就業明星”的培育。繼續實施《加強女農民培訓和轉移工作的實施意見》,以農村富余女勞動力、失土婦女為主要對象,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建立農村手加工經紀人隊伍,聯合以家政服務、女性創業為主的經濟實體,開展就業推薦、就業招聘,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