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環境思考

時間:2022-02-05 04:51:00

導語:兒童成長環境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童成長環境思考

黨的***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道德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強調要動員社會各族人民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這是新形勢下兒童培養和教育工作的行動綱領,也是指導婦聯開展兒童工作的根本指針。馬鞍山市婦聯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緊緊圍繞兒童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凝聚社會多界力量,整合社會各種資源,努力營造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五年來,馬鞍山市先后榮獲全國、省實施兒童婦女綱要先進集體、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省實施春蕾計劃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

一、廣泛宣傳,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動家庭教育的重任

我們把面向家長、面向社會宣傳作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傳播科學育兒理念的重要途徑。宣傳形式上采取“四個”結合。

一是平時宣傳與集中宣傳相結合。每年初我市對縣區婦聯和婦兒辦下達工作目標管理考核時就明確要求,縣、區、鄉鎮每季度,行政村、社區每兩個月各出一期黑板報或宣傳欄;縣、區全年在新聞媒體發表的宣傳稿件不少于5篇。同時以“三八”節、“六一”節和世界環境日、人口日及法制宣傳日為契機,請市領導發表電視講話和在報紙上發表紀念文章,開展專題宣傳咨詢等活動。通過經常性宣傳的量化要求和強化節日宣傳攻勢,宣傳工作不斷深入,宣傳效果不斷強化。

二是媒體報導與板報宣傳相結合。運用墻報、黑板報、宣傳欄、“中國家庭教育網站”、“裴老師信箱”等宣傳陣地,利用《馬鞍山日報》、馬鞍山電視臺、電臺等新聞媒體,借助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周和“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月活動載體,采取上街咨詢、進社區宣傳服務等形式,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科學知識覆蓋面。每年“六一”期間,街道、社區、學校出墻報、宣傳欄370余期,張貼標語、掛橫幅430余條,在新聞媒體刊登、播放宣傳稿件、圖片160余篇。

三是論文研討和項目宣傳相結合。先后開展了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征文和家庭教育論文評選活動,共收到征文152篇、論文114篇;縣、區也分別開展了家教論文征集、研討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同時,連續兩年分別在當涂縣和花山區認真實施了“母親安全,兒童健康”宣傳行動項目,使廣大婦女掌握了健康知識,增強了防止疾病意識,促進科學、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在農村、城鎮逐步形成。

四是知識競賽和培訓相結合。組織萬名家長參加全國“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家庭教育知識競賽和在全市中、小學家長中開展家庭教育知識競賽活動。充分發揮全市288所家長學校教育培訓的功能,開展“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通過“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隔代教育報告會”和“家長熱線”等形式,每年培訓家長13萬多人次,著力引導家長學習和運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樹立科學家庭教育理念,爭做“雙合格”示范家庭。

二、拓展陣地努力構建兒童健康成長的實踐平臺

我們把關愛未成年人成長、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作為“百年大計”傾注滿腔熱情,打造少兒活動陣地品牌。全市選樹了20個小公民道德建設基地和8個婦女兒童教育示范點;在留守兒童比較集中的鄉村,建立了63個農村留守兒童文化活動室,為其配備了一批文體運動器材;居委會改社區后,通過整合資源,使90%的社區重新建立了兒童文化活動室。為加強兒童文化活動室的建設,每年“六一”兒童節期間,組織各級領導及各單位到社區兒童文化活動室進行慰問,贈送各類文化體育用品;兩次組織市婦兒工委成員單位和機關干部向社區兒童文化活動室捐書兩萬余冊。還鼓勵社區與轄區內單位結對共建,借力發展陣地。

全市社區兒童文化活動室暑假期間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并組織他們學法律、學環保、學交通安全、學健康衛生的知識;舉辦親子趣味運動會、文藝表演、書畫大賽、青少年模擬法庭等文體活動;開展清掃樓院、整治小區內環境衛生,幫助孤寡老人做好事,慰問軍烈屬和軍事、科技、環保、消防等夏令營,既讓少年兒童度過一個安全、愉快、健康的暑假,又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使廣大未成年人在參與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全市社區兒童文化活動室每年暑期共開放2700多次,接納兒童46500余人次。

市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以小公民“五小”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了“青少年科學活動周”、“暢談神六、我也想飛”及以“未來小發明家”為主題的科技教育活動,并通過“我為父母做一次飯”、生活技能競賽、“愛心賣報”、當一次“小導游”、“護綠保潔”、“你丟我撿”、交通法規宣傳等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還免費為流動兒童、特困兒童舉辦暑期樂器、計算機培訓班,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同在藍天下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文化活動室依托村和小學而建立和開展系列活動。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制定“代管家長”制度,推選“代管家長”隊伍。對留守兒童進行法制法規、安全常規教育,組織開展“拒絕、遠離黑色網吧”、“小手拉大手”、安全電網知識宣傳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維權意識、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建立親情熱線,幫助留守兒童每月與父母通一次電話或寫一封信,讓他們知道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使他們懂得感恩;舉行“親情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夏令營,組織參加蒙牛乳業現代化企業、廣播電視臺、花卉生產基地等,游覽參觀城市建設,使他們感悟知識改變命運,激發他們勤奮學習、奮發向上的精神。

三、整合資源優化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市婦兒工委辦雖然設在婦聯,但行使的是政府管理婦女兒童事務的職能。我們通過婦兒辦與政府職能部門結合,整合社會資源,為兒童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共同推動兒童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是盡心幫助貧困兒童完成“九普”教育。除了婦兒工委成員單位實施希望工程、育才關懷和關愛女孩子行動及春蕾計劃外,我市為保障流動兒童和貧困兒童的九普教育權利,出臺了相關政策,規定農民工子女到指定學校入學,免交借讀費,與市區兒童享受同等待遇;民政、計生、教育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成員單位通力協作,建立了城市特困家庭子女入學和就業援助制度,制定了《關于幫困助學工作的意見》,建立幫困助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20*年實施城鄉義務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小學危房改造,建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中階段困難家庭學生助學制度三項教育民生工程;2008年,又向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免費提供學生教科書,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學生免交學雜費,積極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二是積極提高兒童衛生保健水平。市婦聯與相關單位共同努力,20*年7月1日起,我市實行免費醫學婚檢,為降低出生人口缺陷率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提供了保障。今年又將推進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工作納入民生工程之中;同時納入2008年民生工程的還有全面實施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工作,對疫苗接種實行免費,并規定流動兒童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實施接種,確保全市適齡兒童接受14種疫苗接種;在全省率先將兒童納入醫療保險人群,因而從小保障了兒童身體健康成長。

三是努力改善農村兒童生活條件。為解決包括兒童在內的農村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20*年9月,我市正式啟動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投資了2.59億元,新建規模水廠7座,改造水廠17座,新建加壓站6座,基本解決了全市61.67萬人口安全飲水,實現農村集中居民自來水供給率達100%,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90%以上;還加大農村改廁工作力度,共籌集3000萬元資金,改建衛生廁所10萬余座,大大提高了衛生廁所普及改率;47.4%的鄉鎮有垃圾處理站,22.4%的村實施垃圾集中處理,凈化了農村環境衛生,改善了農村兒童生活的條件。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我們必須以高開闊的視野,堅定不移地貫徹兒童優先原則,依法保障兒童的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努力推動我市兒童事業實現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