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工作者職業道德教育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6 10:56:00
導語:廣電工作者職業道德教育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是黨的新聞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廣播電視既屬于物質文明范疇,又屬于意識形態領域,廣播電視生產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要加快發展廣播電視事業,發揮廣電的輿論導向作用,這種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要用職業道德來規范、約束和激勵。實踐證明,加強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是推動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一、加強教育,提高廣播電視工作者政治素質和思想覺悟
加強新聞從業人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的學習教育,是提高新聞從業人員政治素質和思想覺悟,明晰新聞工作者立場、觀點和為誰服務的關鍵問題。《關于新聞采編人員從業管理的規定(試行)》的第一條就明確規定了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貫徹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支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這就要求新聞從業人員要自覺地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努力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科學認識世界,積極對待人生,正確實現個人價值。在新聞采編過程中,自覺做到不為利所累,不為名所困,恪守清正廉潔、敬業奉獻、誠實公正、團結協作、遵紀守法的職業道德,堅決杜絕各種有償新聞的行為。嚴禁利用采編報道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和接受可能影響新聞報道客觀公正的宴請、饋贈以及向采訪報道對象或利害關系人索取財物,嚴禁新聞從業人員從事與職業有關的有償中介活動和經商辦企業以及在無隸屬關系的其他新聞單位或經濟組織兼職取酬,切實維護新聞單位良好的公眾形象。
二、倡導和培育廣播電視工作者優良的道德品質
優良道德品質是新聞工作者修養中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因為作為一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終日活動在社會上,生活在群眾中,周圍有千萬雙眼睛盯住你,你是廣播電視的代表,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在社會上或群眾中產生好或不好的影響,為了愛護好廣播電視的聲譽,也為了愛護好新聞工作者自己,一定要把思想道德修養提到日程的主要位置上來。一個優秀的廣播電視工作者一定要自尊、自重、自愛。我國著名記者范長江曾說過:“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聞記者,新聞記者應當是社會所尊重的人物,如果是人格上有根本的缺點,就不能算為新聞記者。”一個優秀廣播電視工作者,要清清白白寫稿,堂堂正正做人。私心是影響新聞工作者的重要原因。廣播電視不但要將社會好的一面展示給人民群眾,更要將社會的陰暗面揭露出來。寫批評報道得罪人,批評哪個部門,再去采訪就會遭冷遇。面對這種情況有二種選擇:一是少寫或不寫批評稿件,免得來麻煩;二是堅持黨性原則,不怕得罪人,不怕遭冷遇,非把問題弄得水落石出不可,作為一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如果選擇第一種,就會失去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廣播電視工作者一定要去掉私心,在多寫正面報道的同時,大膽地寫批評報道,為群眾說話反映群眾呼聲,對說情者決不讓步;其次,這些年新聞商品化日趨嚴重,我們決不能低估這種錯誤傾向帶來的消極影響,它沾污了新聞工作者的自身形象,直接影響和降低了宣傳報道的質量,腐蝕少部分新聞工作者的靈魂,因此,反對新聞商業化傾向,清清白白寫稿,堂堂正正做人,已成為當前新聞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倡導和培育廣播電視工作者必須恪守新聞真實性原則
新聞報道必須反映事實全貌,新聞本源是事實,事實是第一性,新聞是第二性的,有了事實,才有新聞。真實性是新聞報道主要要求,也是新聞學起碼的常識。不清楚上面這些就不能當記者,也當不好記者。美國著名報人普利策在主持《世界報》期間,一再告誡記者要“準確、準確、準確”必須每個人都與報紙聯系在一起,編輯、記者、通信員、改寫員、校對員,讓他們相信準確對于報紙就象生命對于人一樣重要。“誠實、真實、準確—忠誠于讀者是一切新聞工作者的名副其實的基礎。”一個正直的記者,沒有任何權利以任何形式弄虛作假。講真話,讓事實說話,是科學的態度,是宣傳的藝術,也是記者高尚道德的表現。為真實性而戰斗,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莊嚴職責,不真實,寧可擱筆,也決不違心。
四、建立有效職業道德監督約束機制
職業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之一,屬意識形態范疇,如何把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具體化、剛性化?實踐證明,要完善可操作的工作內容,把道德建設與實際工作融為一體。具體要建立以下兩大約束機制:一是建立制度約束為本的機制,加強紀檢監察工作力度。建章立制是規范職業行為的根本,加強從業人員職業行為監督監察是規范職業道德行為的保證。近年來,我國就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頒布了許多法律、法規和條例,國家廣電總局也就優化廣電發展環境作出明確規定,新聞部門要結合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實際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以規章制度約束職工道德行為。加強紀檢監察工作是保證規章制度得以落實,端正行業風氣,規范職業行為的有效途徑。如果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網絡,就可以對行業腐敗行為起到一種威懾、監控和抵制作用。近年來,我國新聞界在這方面逐步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做法,主要是:拓寬監督渠道,建立評議制度,定期邀請社會各界代表對廣電從業人員職業行為進行“挑刺”,做到從業人員工作到哪里,監督就實行到哪里;擴大監督范圍,做到工作監督與生活社交監督兩者并舉,看從業人員是否潔身自好;把握監督重點,著重對新聞從業人員進行監督,看其是否有吃、拿、卡、要等不廉潔行為,從而有效遏制了敗壞職業道德的行為。二是建立考核為準的機制,做到職業道德行為考核與履行崗位工作職責相統一。建立客觀全面的考核機制是規范從業人員職業行為的關鍵步驟,也是保證崗位任務目標完成的重要舉措。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考核要與干部職工的聘用期考核緊密結合,要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重點加強對工作紀律遵守及崗位職責履行等方面的考核。通過考核掌握在崗人員職業道德和工作業績等情況,及時調整不合格人員,增強了全員危機意識。
廣播電視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是廣播電視事業的生命。每一個廣播電視工作者,都要以《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教育準則》約束自己的行為,指導自己的實踐,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從而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新聞隊伍,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 上一篇:藥監局廉政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 下一篇:廣電局理論創新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