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就業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30 09:50:00

導語:女大學生就業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大學生就業的調研報告

女大學生就業既涉及到高層次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也象征著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可以說既是一個具有復合性的社會問題,又是一個具有公共性的政策問題,其獨特的群體特征及發展的顯性化態勢,受到了社會與媒體的格外關注。近年來,各地在促進女大學生就業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完善公共政策調控,保證女大學生擁有公平而充分的就業機會,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快去做。對此,有以下幾點思考:

思考一:要以貫徹*精神為出發點,搭建平臺,優化促進女大學生就業的社會環境

黨的*報告強調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女性在家庭、生育等方面承擔的責任應該得到社會的理解和同情,但事實上卻成為就業不利因素,這些問題讓女大學生自己來扛,顯然是不合適的,在實現女大學生充分就業方面,政府和高校都應當有所作為,社會決不能充當旁觀者。

一要強化政策完善,創造女大學生公平就業的法律環境和制度環境

推動政府在以下五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建議政府成立專項基金,給予政策扶持和優惠待遇,對招用女大學生較多的企業給予經濟補償、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二是建議在政府購買工作崗位、建立健全培訓機制中體現社會性別意識,面向女大學生提供優惠政策和扶持,保障女大學生平等接受職業指導、創業培訓的機會均等。三是對可能造成的歧視和不公平現象進行政策限制,同時培養單位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四是提高女大學生在選調生和大學生村官中的比例。五是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將女職工生育保險由單位承擔改由社會統籌或政府公共財政承擔,以利益導向促進企業吸納女大學生就業。

二要強化政策落實,為女大學生就業提供法律保障

進一步加大從法律層面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就業權的力度,特別要推進非公企業嚴格執行法律規定,消除用人中的性別歧視行為;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明確就業歧視應承擔的責任。黨政機關要帶頭模范地遵守法律規定;進一步加強對女大學生就業方面的專項執法檢查,對存在性別歧視行為的單位或個人追究法律責任。

三要強化監督管理,進一步優化女大學生就業社會環境

深入開展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教育,引導大眾媒體進行輿論引導和監督,形成支持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輿論環境;強化對就業過程中的性別平等關系的執法監督和維護,如在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設立必要的監督窗口,建立健全就業性別歧視公益訴訟制度、就業歧視舉證責任倒置制度,保護和幫助女大學生獲得平等的就業待遇。

四要強化跟蹤服務,積極推動女大學生就業創業

通過政府、企業幫助高校建立女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基地,增加女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工作實習的機會,為女大學生提供有效的職業指導、創業咨詢和就業服務;針對女大學生開展擇業觀、競爭力的教育培訓,開設各具特色的職業規劃和職業實踐課程,增強就業創業能力。

思考二:要以解決阻礙女大學生就業的難題為切入點,對癥下藥,創造促進女大學生平等就業的機會

現實中女大學生就業難現象仍然突出,需要各方對癥下藥,共同攻克這一難題。

一是要針對女大學生初次簽約率低現象,把好用人單位選人監督關。一項面向江蘇省的調查顯示,20*年畢業的女大學生中,截止4月,已經簽約的占23.3%,比男生低8個百分點。有78.1%的女生和68.9%的男生認為求職過程中存在用人單位歧視女生的現象。對此,建議政府人事、勞動部門加強對用人單位招聘信息把關監管力度,確保公平公正。

二是要針對女大學生就業壓力問題,把好用人單位政策落實關。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政策規定,用人單位必須負擔女性孕產期和哺乳期的工資和相應補償費用。源于女性勞動成本較高,導致用人單位排斥女大學生。為此,需要從人性化角度加大對女職工權益的宣傳保護力度,增強用人單位的責任、大局意識,拆除用人單位在用人過程的性別“圍墻”。

三是要針對女大學生就業觀念陳舊情況,把好女大學生擇業觀念轉變關。調查顯示,46.0%的女生把有發展的大城市作為就業首選地;24.3%的女生優先考慮工作穩定;62.0%的女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中優先考慮收入和福利;僅有24.8%的女生愿意自主創業,低于男生2.3個百分點;女生對就業政策的了解程度,低于男生9.1個百分點。在此方面,高校應著力加強對女大學生進行“四有”、“四自”、“三創”精神教育,著力引導女大學生轉變擇業、就業觀念,樹立艱苦奮斗、自主創業的理念,從社會需要的實際和本人能力結合上創造就業機會。

四是要針對女大學生職業規劃不足問題,把好課程設置關。女大學生以文科類專業過多,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不相銜接。被調查大學生中,學習工科、理科的女生占25.5%,比男生低14個百分點,而學習人文科學和外語類的占49.2%,比男生高17.7個百分點。另外,高校課程設置中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造成女大學生職業技能、素質、技巧儲備不足。因此,高校對在課程設置上要突出教學與社會掛鉤,理論與實踐結合,以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率。

三、要以提升女大學生素質為著眼點,增強信心,拓展女大學生的就業空間

發展思良將,事業需人才。當前,全國上下都在以黨的*精神為指引,凝心聚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干群中蘊藏的積極性、創造性正在競相迸發,在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時刻,迫切需要一大批各類型、各層次、各方面的人才來做支撐,這也為*市女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新的更大空間。同時,各級政府越來越關注女大學生的就業,紛紛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女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并相繼納入各級政府婦女發展規劃,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環境日益優化。20*年,*市高校畢業生中女大學生就業率達到95.2%,女大學生成為了人才隊伍中的重要資源。因此,作為女大學生,在擇業就業的過程中,要增強信心,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高就業競爭力,靠實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作為女大學生,一要確立科學的職業觀。打破傳統的“就業終身職業”的錯誤觀念,培養自己的獨立創業能力,降低個人的職業偏好,善于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努力發現個人的優勢,明確定位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而不是按照社會熱點確立自己的職業。二要注意培養個人實力。要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自己的心理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都得到全面發展,以增強就業中的適應力。三要增強自我就業、創業的能力。敢于在社會中自謀職業或自主創業,成為社會勞動隊伍中激流勇進的一員。同時,要善于借助《勞動法》等法律手段,在勞動市場上保護和爭取自己合法的勞動權利。四要提升個人心理素質。尤其要注意培養自信心,克服來自各種因素的干擾,盡量排除自卑畏怯、急功近利、依賴等不良情緒和心理,正確對待就業挫折,保持健康的就業心態和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