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局勞動力市場供需分析報告
時間:2022-05-30 04:59:00
導語:勞動保障局勞動力市場供需分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職業介紹中心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年里,本市勞動力市場招聘崗位數和求職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雙雙突破百萬大關。
1.**年共有近7萬家各類單位通過公共職業介紹網絡(含**專業人員招聘網)招聘崗位100.3萬個,比上年度增長19.3%。
2.100.3萬個招聘崗位中,專業技術管理崗位(指要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具有技術職稱)31.7萬個,比上年度增長28.3%;普通技能操作崗位68.6萬個,比上年度增長15.5%。
3.**年本市通過公共職業介紹網絡求職的總人數累計為103.1萬,比上年度增長6.1%。
4.從求職者年齡結構來看,35歲以下占43.7%,36-45歲占21.1%,46歲以上占35.2%。
5.從求職者文化程度構成看,高中、中專及以下占52.3%,大專、高職占33.5%,本科及以上占14.2%。
6.從求職者人員類別構成看,失業協保人員占56.8%,在職人員占15.4%,應屆畢業生占8.5%,農村富余勞動力占19.3%。
7.從供求對比來看,**年本市勞動力市場整體求人倍率為0.97,較**年的0.93略有改善。
**市職業介紹中心負責人認為:**年勞動力市場供需兩旺,一方面,本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促進就業優惠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實,招聘崗位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市場就業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公共就業服務手段不斷豐富,專業人員招聘網影響力日益擴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求職者接受公共就業服務。
進一步分析表明,**年本市勞動力市場還具有以下特點:
一、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1.“缺位”、“擠位”相對嚴重,半數行業供需失衡
在勞動力市場上,如果求人倍率≤0.5或求人倍率≥1.2,一般可以認為勞動力供需失衡。按此標準,**年**勞動力市場總共20個行業中,勞動力供需失衡的主要有8個行業。在這些行業中,既有因要求學歷高、專業精、經驗足而使求職者望而卻步的金融業,又有因社會信息化而需求量激增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求職者應聘相對不足;既有因未來前景看好而令求職者趨之若騖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又有因福利待遇好、工作穩定而廣受求職者歡迎的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求職競爭激烈。
2.民營企業求賢若渴,三資企業應聘者眾
非公有制經濟繼續成為新增崗位的主要提供者,其中民營企業穩穩占據用人第一大戶地位,在招聘總人數中所占比重達27.9%;但在廣大求職者心目中民營企業目前仍只是第三選擇,希望到民營企業工作的求職者比重只有17.8%;而希望到三資企業工作的求職者比重占25.2%;國有企業崗位只占市場總量的12%,但吸引了21.3%的求職者。
3.高技能人才稀缺,高薪難覓一技師
最近三年用人單位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總量不斷增加,而增量主要集中在中高級技能人才尤其是具有技師以上資格的高技能人才,崗位需求每年增加50%以上。與之相應的是,用人單位開出的工資價位也呈現幾何級數增長:如果說,初級工的月薪為1000元,那么中、高級工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想要招一名技師開出4000元月薪還難以招到人。
職業指導專家特別指出,目前勞動力市場上無技術等級求職者在整個求職者隊伍中仍占較高比重,超過55%。然而,有高級證書者僅有3.5萬人,是市場需求7.8萬人的45%不到,求職者的技能結構總體偏低,與用人單位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形成了鮮明對比,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十分尖銳。
二、兩張職業招聘排行榜折射三大趨勢
由于勞動力市場職業千差萬別,為了具有更強可比性,我們以是否招聘專業人員為界,列出兩張排行榜:
1.“軟人才”悄悄崛起
與品牌塑造、商務策劃等有關的產品設計制作和廣告客戶服務等“軟人才”將成為今后企業用人需求的熱點。這些新興的職業概念大部分由外資企業引進,隨著市場需求及經營理念的變化,國內一些企業也對“出思路、定方針、打市場、搞開拓”的“軟人才”產生大量需求。
據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人事部負責人介紹,他們目前需要的“品牌主任”及“品牌經理”,主要負責將產品的品牌打進市場,并維護品牌形象。這些職位在國外是極常見的,而國內卻較鮮見。他認為,隨著人們品牌意識的增強,這方面的人才不光是外資企業需要,內資企業也將產生需求。
另外,具備豐富的市場經驗、敏銳的洞察力,思維周密而反應敏捷的策劃人才,也炙手可熱。這些人才帶給企業的往往是“點石成金”的妙術。據專家預言,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國企業迫切需要產權改革、兼并收購、資產運作,而這些都是策劃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
2.擇業須避熱趨冷另辟蹊徑
按常規,人們總是趨熱而避冷。如果大家都抱著這種心態求職,那么熱門職業會愈加熱門,而冷門職業會更加冷落。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抓準機會,反其道而行之,來個避熱趨冷,往往可以逮到“大黑馬”。殊不知,再冷門的職業,也終會因“人才稀缺”而身價倍增。前幾年,千軍萬馬都向“白領”擠;而今天,高級技術工人、技師的身價已經基本與普通工程師持平。**通用汽車公司在招聘千余名人才時,最難招的是工段長。某國有企業要招兩名七級鏜床操作工,開出的月薪已經超過了同企業的工程師,但信息長達兩個月卻也無人問津。既然冷熱是互換的,求職者們不妨現在耐住寂寞,苦練內功,當機會降臨時就能自然而然把握住。
3.市場企盼“綠色專才”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日益注重,生物、醫藥、食品、環境等與綠色相關的各類職業開始為市場所追捧。以房地產業為例,它對人才的需求最初只停留在工程師、營銷員、房產評估師等。隨著對居住品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級綠化園林人才開始成為房地產業新的緊缺人才。他們不僅要懂得綠化工程、花苗養護,更要懂得綠化經營管理,能夠預算和規劃。一家房地產公司以前在樓盤開發中忽視綠化,在激烈的樓市競爭中吃虧不少,前不久,他們通過公共職介網絡“誠招”高級園林工程師。“我們需要懂得園林設計,有自己的創意和構思,同時又精通建筑設計,能將二者融會貫通,進行整體規劃的高級園林工程師。”房地產公司希望招聘的往往是年輕、有大專以上學歷,或有中級職稱,綜合素質較高的綠化園林人才。然而,既精通建筑又懂得園林設計的復合型人才還畢竟不多。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抓緊培養高素質的綠化園林人才乃當務之急。
三、兩類求職現象值得關注:在職年輕人求職多和“反串”擇業多
1.**年通過公共職業介紹網絡找工作的求職者中在職人員所占比重達到15.4%,進一步分析在職求職者的年齡構成,可以看到35歲以下特別是25歲以下年輕人占了80%:其中16-25歲在職求職者占53.3%,26-35歲在職求職者占26.7%。換句話說,與年長的人相比,年輕人換工作的意愿要強烈得多。
對于這一現象,職業指導專家指出:年輕人頻繁跳槽的原因可以分為主客觀兩方面。主觀方面是由于首次就業的極大盲目性,表現為選擇崗位不科學,定位不準,崗位與其個人愛好、理想、特長不相符。客觀方面則是由于用人單位出于經濟效益考慮,通常只與年輕人簽訂短期合同,合同到期不再續約并重新招聘;這樣,很多在職的年輕求職者在合同未到期前就要未雨綢繆,進入勞動力市場尋找新的崗位。
2.所謂“反串”擇業,簡而言之,就是所干非所學。比如原來學建筑的,卻去搞了服裝設計;本來學歷史的干起了廣告策劃,中文系學生當上了售樓經理等等。在勞動力市場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的今天,這一做法在求職者中越來越多,也很難避免,為此,職業指導專家提醒求職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切不可隨意應付。既然干了,就得認真干好。其次,切不可朝三暮四。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集中精力,咬住一點深入挖掘。最后,切不可本末倒置。反串擇業作為檢驗年輕人才能和知識的手段,同時作為一種生活視野的拓展性嘗試,也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在自己的專業行當中已經有了扎實基礎,或者已有了重大的投入,甚至于造詣較高,就不要輕易放棄本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的更替變換不是無規律的,是可以預見的。為此,年輕人應未雨綢繆,在填報專業時多了解一些職業預測情報,或向職業指導專家咨詢,依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挖掘暫時埋在地下的“金子”,選擇既適合自己又有成長潛力的專業。
四、崗位分布區域差別明顯
為進一步引導求職者正確定位,**市職業介紹中心對**年本市招聘崗位和應聘人員的區域分布進行了分析。這是本市歷年勞動力市場分析中首次對區域分布作出分析嘗試,將在今后的季度分析中進一步完善。
1.中心區板塊崗位量居全市之首
繁華的商業街、健全的社會基礎設施,便利的交通等等,無疑使由黃浦、盧灣、靜安、長寧、徐匯組成的中心城區相比其他板塊更“奪人眼球”。市中心區單位的崗位數為31.6萬個,占全市的31.5%。僅徐匯一區就了10.5萬個崗位,占全市的10%,其他四區的崗位量也都在4萬左右。中心區單位的崗位中大部分是服務行業的崗位,這與城市的發展規劃、城區功能定位都不無關系。
職業指導專家指出,市中心板塊得崗位多,但競爭也相對激烈,尤其是專業人員招聘崗位,平均每新一個招聘崗位就有5—6人前來應聘。專家預計明年市中心的崗位仍將受到求職者得關注,建議那些已在中心區職場“浮沉”了許久得求職者可適當去其他地區謀求發展。
2.東南板塊中浦東新區獨領風騷
與中心區崗位提供數量相對平衡的結構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南板塊中浦東新區獨領風騷,崗位數遠勝于其他區縣。據統計,東南板塊浦東新區、南匯、奉賢三區共的崗位數為23.9萬個,占全市的23.8%。僅浦東新區就了17.1萬個崗位,占東南板塊所有崗位數量的71.5%,占全市的17%,居各區之首,崗位數量遠大于毗鄰的兩區。這是由于近年來浦東新區重視利用大區優勢發展先進制造業,建設**高新技術產業新高地,金橋、張江、外高橋已成為先進制造業集聚的地區,陸家嘴中央商業區也日益成形。
職業指導專家認可浦東新區是求職熱點的同時,也建議求職者可適當關注東南板塊其他兩區的崗位,特別是要注意到大小洋山深水港、臨港新城的建設,將進一步帶動這兩個區就業崗位的增加,整體前景看好。
3.西南板塊松江專業人員供需兩旺
西南板塊松江、閔行和金山三區共的崗位數為13.1萬個,占全市的13.1%。其中,閔行和松江的崗位都超過了5萬個,需求量比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三區的專業技術管理崗位應聘“熱度”相差很大,松江的平均崗位應聘人次為5.1,在全市也在三甲之列。而閔行為4.2、金山為3.1。松江的崗位為何如此受專業人員的青睞?專家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方面松江大學城的應屆畢業生正值求職高峰,受區域因素的影響,他們自然也更多關注松江的崗位。更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近年來,松江、閔行等地區經濟增長較快,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產業能級不斷提升,特別是這些地區注重發展先進制造業,創造出了很多有吸引力的崗位,受到了全市專業人員的普遍歡迎,因而出現供需兩旺的態勢。
專家建議本市的專業人員可適當將注意力從西南板塊向西北、東北等競爭相對小一些的地區轉移。
4.西北板塊崗位分布均勻
五大板塊中,崗位量最為平均的是西北板塊。普陀、嘉定、青浦三區共招聘崗位11.1萬個,普陀區的崗位稍多,但總體相對平均。
從招聘崗位所屬的崗位類型來看,由于臨近中心城區,普陀區的崗位也帶有中心區的特色,以服務行業為主。而青浦、嘉定的崗位主要是制造業的。其中,嘉定的汽車制造業已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嘉定依托汽車城的建設,已形成了集汽車制造、銷售、維修、服務等相關產業于一體的產業鏈。職業指導專家指出,郊區是**新世紀城市發展的重心,成為**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承載空間,建議求職者可適當關注。
5.東北板塊崗位亟待關注
**年,由閘北、虹口、楊浦、寶山和崇明組成的東北板塊共了20.6萬個崗位。就業機會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閘北、虹口、楊浦等外環線以內的城區招聘崗位都在5萬左右,在全市范圍內亦不算少數,但崗位并不被求職者看好,求職競爭相對平緩。職業指導專家十分看好東北板塊的發展前景,東北板塊被喻為申城的“創業熱土”,其中,虹口區勞動保障部門正在開展“網上創業”、楊浦正在建設創業者實訓基地,隨著市場需求潛力的逐步挖掘,東北板塊的崗位成色也將逐步提高,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崗位將逐步增多。
- 上一篇:縣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辦公室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