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能力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9 05:21:00
導語:干部能力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個地區的“三個文明”建設如何,最根本在于人的觀念、素質如何,尤其是各級干部觀念、素質與市場經濟的要求是否相適應。溧水縣正是基于這點,從加快人才資源開發、實施人才強縣的戰略高度出發,把年輕干部的培養作為經濟發展和干部能力建設的突破口。于是,一場具有創新意義的“放飛鳳凰”、“借地育才”的“四派”活動便應運而生。
一、基本概況
“四派”活動,即“外派招商引資”,選派年輕干部到沿海發達地區開展駐地招商鍛煉;“委派企業鍛煉”,組織專門干部小組,對縣內重點項目、特殊崗位實行跟蹤服務,落實聯系責任人,具體負責協調各項服務事宜;“上派跟班學習”,擇優選派一批年輕縣管副職領導干部和優秀縣管后備干部到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比較緊密的省市機關綜合部門跟班學習,了解熟悉上級機關的工作內容和程序;“下派基層實踐”,選派年輕干部到基層單位(鄉鎮、縣重點企業、村委會、居委會)掛職鍛煉,從基層干起,熟悉基層情況,了解群眾,學會做群眾工作。以“四派”的方式,創造條件,加強年輕干部的政治、業務素質;提供環境,發揮年輕干部的政治理論、實際業務工作能力;實戰鍛煉,磨練意志,提高年輕干部在艱苦環境和突發事件中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工作能力。通過“四派”,讓年輕干部開闊視野,親身感受、親歷實踐,學習和接受新知識、新信息、新觀念、新方法,思想觀念經受洗禮,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得到鍛煉,努力達到“培養干部、加強聯系、提高能力”的目的。大家都認為在外能感受到許多新觀念、新思路的沖擊,在內能發現許多基層工作難點,找準工作切入點,深刻理解“小政府”與“大服務”的內涵和外延。
開展“四派”是經過縣委共同醞釀、認真討論、反復論證后做出的決策。這項對青年干部的“放飛”計劃是有組織、有計劃、有政策、有條件的,而不是放任自流。根據掛職的實際情況,對掛職干部提出了嚴把“五關”:一是嚴把人員素質關;二是嚴把培養關;三是嚴把管理關;四是嚴把紀律關;五是嚴把考核關。由于領導重視,組織嚴密,確保了掛職鍛煉工作抓得緊,做得好,有成效。同時為了使這些青年干部在外面能成為一個團結友愛互助的集體,有一個溫暖的“家”,對他們實行集中住宿,統一管理,并組建臨時黨支部,嚴格黨內生活,嚴格黨性鍛煉,建立了一套學習、會議制度,定期向縣委組織部匯報思想工作情況,遇有重大事項都要及時匯報。
二、特點和效果
1、就其規模來說:一是人員素質較高,有朝氣。在迄今選派的578名“四派”干部中,絕大多數是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中選調的,大專以上學歷的520名,占90%;35歲以下的491人,占85%;平均年齡33歲。二是選派規模大,范圍廣。“四派”干部涉及了全縣77家單位、8個鎮,共到10城市、5家省級機關、12家市級機關、14家企業以及全縣94個村委會、11個社區掛職鍛煉,涉及到的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對我縣來說尚屬首次。這些干部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開拓創新意識,掛職后,能較快適應環境,充分發揮自身政策熟、信息靈、思路寬、聯系廣、頭腦活、辦法多和上下協調等優勢,比較容易吸收知識和管理經驗,也將現代科技和文化等“高位嫁接”到農村,成為黨委、政府的“代言人”,成為各項政策的引路人和執行者,確保及時向群眾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協調解決資金問題,有的放矢地組織起來找項目、闖市場、謀發展,為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實踐和體現“三個代表”。
2、就其組織形式來說:雙向掛職、上下聯動。溧水縣先后組織68人到省市跟班學習,280人下基層掛職鍛煉,33人委派企業或穩定、信訪等特殊崗位服務的同時,選派15名鄉鎮干部到縣綜合部門跟班鍛煉。對掛職干部的管理、培養,實行省、市、縣、鎮、村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共同開展好掛職工作。以上級部門鑒定和縣委組織部的全面考核為主的管理模式,單位以“駐村幫扶”等為載體,加強對掛職干部指導、幫教工作,著力為基層解決困難;各鎮對掛職干部實行幫帶制度,定期進行學習,不斷提高掛職干部的素質;村級組織直接負責對掛職干部的管理,在給他們解決生活、工作困難的同時,多壓擔子,多交任務,每個掛職干部都聯系有一個組或幾項具體工作,形成了“選派一個人,帶動一條線,走出一條路,發展好一方”的發展格局。
3、就其安排來說:結合實際,因才用人。選派堅持專業對口、本人崗位及特長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干部。上派基本保持系統對口,如果相關部門沒有年輕干部,也可根據需要選派其他單位年輕干部上派掛職。下派基本以需求為主,如社會治安差、治安任務重的村,選派法律專業的干部;經濟發展緩慢的村,選派懂經濟的干部;農產品出售難的村,選派熟悉市場、懂經營的干部等。外派主要選派一些具有一定社交能力的年輕干部。委派主要選派經濟綜合部門的年輕干部。
4、就其效果來說:強化實踐鍛煉,有所側重。溧水縣遵循干部成長規律,緊貼經濟建設中心,把年輕干部選派到經濟主戰場和基層進行摔打磨煉。外派招商取經:從2001年起,在上海、廣東、浙江建立了三大招商基地,先后選派五批182名干部外出“洗腦健身”,主要讓年輕干部解放思想,磨煉意志,增長才干。上派跟班充電:主要是讓年輕干部在更高層次上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綜合協調能力,幫助他們“登高望遠”,開闊視野,提高工作規范性、層次性。下派掛職補課:通過到鎮、村、居委會等基層掛職鍛煉,了解熟悉基層,使年輕干部“耳聰目明”,增強群眾觀念,從而找準工作切入點,提高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委派關鍵崗位考驗:主要培養年輕干部獨當一面開展工作的能力,負責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充分發揮他們主力軍作用。
三、啟示與思考
啟示一:干部掛職鍛煉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是溧水縣大規模培訓干部特別是青年干部的又一創新模式,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大規模培訓教育干部的要求精神,忠實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舉措。“四派”是按照《干部任用條例》,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思想作風好,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組織領導能力,能開創新局面的干部選派到基層鍛煉,讓他們在掛職鍛煉中不斷得到提高、“充電”,為在青年干部隊伍中培育出新形勢下的優秀干部,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領導干部隊伍,開創人才輩出、生機勃勃的干部培訓工作新局面。
啟示二:“四派”是鍛煉年輕干部的好平臺。“在實踐中鍛煉干部,是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從人才學的角度來講,一個人的成長不外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個人自身努力;二是社會培養造就。“四派”是讓年輕干部在不同社會環境中發揮工作主動性,把知識、能力、才華用于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實際工作中去,把年輕干部的能量釋放出來,也是給他們創造一個拼博創業、施展才華的舞臺。上派干部到省市機關跟班學習,提高他們的領導水平和領導能力,加強與省市機關的聯系溝通、取得上級部門對我縣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關心。加快全縣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中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全縣相關部門、系統的專業業務水平。下基層的干部也能從基層工作中得到很多的收獲,學到很多為農民群眾辦實事的方法,切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更有利于培養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要干大事,就要從小事、實事做起,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候做到厚積薄發。
啟示三:“四派”是服務中心工作、服務基層的好途徑。“經濟要上去,干部要出去”。選派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到一線去,有利于深入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下派掛職,還為農村基層組織注入了一批新鮮血液,提高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總體水平。到村掛職干部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決了一些群眾較關心的問題,村容村貌有了較大的改變。一些貧困村或比較偏僻的經濟落后村,村里一般是既缺少資金,又缺少人才。下派掛職干部到村后,動腦筋,想辦法,調動全村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大力發展村級經濟,及時根據行政村特色制訂規劃,幫助農民出點子,謀發展,利用其在社會上的關系,幫助農民拓寬發展道路。有的幫助農民辦起了咸鵝加工廠,聯系銷售,有的幫助建起了村級農資批發市場,找出了一條發展經濟的新路子。
啟示四:“四派”是發現和啟用人才的好機制。在“四派”過程中,縣委組織部全過程地對干部進行考核監督,全面掌握年輕干部在關鍵崗位、關鍵時期的現實表現,以發展論能力。如招商中在招商小組之間及招商人員之間開展競爭活動,重點考核招商工作的組織程度和招商的業績,在委派重大項目崗位重點考核工作推進的力度和成績。到目前為止,在“四派”干部中提拔了103名實績突出、作風踏實的同志,引起了強烈反響,極大地激發了全縣干部搶抓機遇,敢于爭先,奮發有為的工作熱情。
通過在年輕干部中開展“四派”活動,溧水縣的年輕干部培訓工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創新探索年輕干部培訓實績考核上仍有許多不足,今后將進一步改進年輕干部培養方式,多形式、多渠道為培養優秀年輕干部創造便利條件,最大限度地把各類人才聚集到全縣社會經濟事業發展上來。
- 上一篇:縣打造投資洼地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黨內選舉制度的調查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