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同業產品競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2 11:33:00

導語: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同業產品競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同業產品競爭調研報告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支生力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所處的地位、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農村金融全面開放時期,農村信用社如何培育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如何面對所有社會資本放開和所有社會資本都可進入農村的形勢,關系到農村信用社未來的生存和發展。通過前一階段調研,結合信用社現狀,探求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生存發展之策,從而促進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

一、農村信用社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信用社同中國整個經濟社會一樣,受益于這場源自體制深處的變革,尤其是自2003年國務院啟動農村信用社新一輪改革以來,農村信用社在時代大潮的涌動中,秉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改革開放精神實質,逐步完成著鳳凰涅槃式的蛻變。

1、管理體制逐步理順。作為與供銷社、農業合作社并駕齊驅的三大合作社之一的農村信用社,發軔于草根,在30年改革中管理體制幾經變遷。在1978年之前,農村信用社曾兩次劃歸農業銀行管理,先后下放給、生產大隊管理,后來又交給貧下中農管理,1974年由人民銀行管理。1978年之后,農村信用社共經歷3次管理體制變革。1979年,根據國務院要求,農村信用社重歸農業銀行領導和管理。1996年,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脫離行政隸屬關系,其管理監管職能由人民銀行行使。2003年,農村信用社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負責,各省政府基本采取設立省聯社的方式對農村信用社進行管理,農村信用社邁出了管理體制改革的新步伐。

2、市場化運作方向日漸明晰。農村信用社設立之初走的是純合作化道路,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合作化模式已逐漸露出種種弊端,合作化已有名無實。自2003年啟動改革以來,各地農村信用社紛紛組建縣級聯社、合作銀行、商業銀行,規范股權,增發新股,建立“三會一層”現代公司治理架構,引入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建立了分權制衡、良性運作的治理模式,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引入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積極籌劃上市,為今后謀取更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3、風險化解,實力增強。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出發點是為了化解風險,并進一步加大針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從改革的效果看,改革的目的已初步達到。

二、農村信用社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競爭與挑戰

1、金融業激烈競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地域觀念逐步淡化,金融競爭開始延伸至廣闊的農村地區。特別是入世后,由于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大中城市遭遇到外資銀行的強勢競爭,他們在增強競爭力、鞏固大中城市市場份額的同時,開始轉變經營戰略,重新瞄準縣域市場的優質項目,陸續回到農村地區拓展市場,與農村信用社爭奪優質客戶。而農村信用社這些年來信貸支農服務不到位,“三農”發展資金未得到有效滿足,甚至由于資金運用渠道狹窄出現了資金富余,資金營運效益水平受到嚴重遏制,這一變化,對處于弱勢競爭群體的農村信用社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郵政體制改革對農信社的巨大挑戰。國有商業銀行從農村撤出,給農村信用社經營留下了發展空間,但隨著《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出臺后“成立了郵政儲蓄銀行,實現了金融業務規范化經營”,標志著醞釀多年的郵政儲蓄銀行終于破繭而出。2007年3月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已成為農村信用社的主要競爭對手,且在網絡科技、品牌集團、發展基礎等發面競爭中占有優勢。

3、農村金融市場重新“洗牌”的挑戰。全國農村金融工作會議勾畫了農村金融體系面臨的新格局,提出了改進農村金融服務的新要求,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和經營重心下移,在縣域范圍和農業產業化領域對農村信用社形成了直接挑戰,郵政儲蓄銀行成立,標志對農信社全面同質化競爭即將展開,1月20日銀監會《關于調整放寬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的若干意見》,意味著農村地區行業競爭進一步加速和加劇,前不久在四川、吉林試點的村鎮銀行已成功掛牌,各種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正在醞釀中。2007年1月16日《金融時報》訊:銀監會收到民生等7家商業銀行提出到農村地區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試點的申請,匯豐、渣打以及格萊派信托公司等外資機構也表示希望到農村改革地區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種種跡象表明,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市場獨霸一家的時代已經結束,所具有的優越性將會消失,面臨的挑戰也將前所未有的。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的培育和市場化規則的出臺,必將改變現在農村信用社壟斷局面,完善現有的農村金融體系,緩解農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矛盾;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的并存,將會逐步形成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村金融體系,而且促使其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

(二)機遇

在激烈的競爭形勢下,雖然面臨嚴峻挑戰,但農村信用社發展的黃金期、機遇期不變,仍然面臨諸多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

首先,黨中央把“三農”工作作為全局的重中之重,對“三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農民權益,農村經濟將步入快速發展期,為我們農村信用社加快、超越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改革發展的又一春天來臨。

其次,當前國家采取擴大內需、促發展、保民生一系列經濟政策措施,為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中央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放寬的貨幣政策,采取非常辦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應對金融危機,同時實施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船舶工業、電子信息、輕工、石化、有色金屬產業和物流業等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實行家電、農機下鄉補貼辦法,到2010年底前投資4萬億元拉動內需,其中農業基礎設施達3700億元,這為我們農村信用社拓展存貸款業務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

第三,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關心支持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力度不減,氣氛不變。各級各部門對農村信用社有了更深的認識,農村信用社的社會形象大幅度提升,為我們農村信用社進一步加大市場營銷,搶占市場份額提供了濃厚氛圍。

三、問題

經過幾年的改革,農村信用社逐步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局面,綜合實力不斷提高,員工熱情空前高漲,改革氛圍持續優化,但農村信用社畢竟是有著50多年歷史的金融機構,老思想、老體制難以一步改革到位,目前,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思想解放仍不夠。改革開放30年社會各界形成的最大共識就是要不斷地解放思想。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才能在持續發展的路上走得更遠,但部分農村信用社對農村金融改革認識不足,盲目樂觀,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沒有根據客戶的需求而變化。

2、內部治理仍存在問題。雖然在2003年改革中,農村信用社普遍建立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但由于農信社的產權結構分散,存量股權仍不明晰,委托—機制實際上難以真正發揮作用,股東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公司治理形似大于神似,內部人控制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3、考核機制仍有待完善。近年來,信用社雖然一直在強調改革工資分配制度,實際上仍然沒有擺脫“大鍋飯”、“平均主義”的現狀,沒有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以績效掛鉤為手段的激勵機制,績效工資實質和形式過于單一,各基層行社職工被動地接受各項任務指標的考核,造成主動性不強,由于年復一年變化不大的考核模式,員工逐漸失去了主動開展業務的激情和動力。

4、管理制度仍顯滯后。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仍存在滯后性,很多管理制度已不適應變化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在業務流程、內部制度等方面存在環節多、層次復雜、零散、上下不統一、不成體系的問題。這造成了在實施過程中,工作效率低,提高了成本,基層社員工操作起來難度大,甚至在檢查中,由于制度執行標準不統一,產生很多歧義。

四、農村信用社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的對策和建議

在同行業競爭激烈的金融環境中,建議農村信用社強抓信貸產品創新,以滿足市場需求,達到可持續發展。

1、積極開展“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加快支持“三農”發展步伐。

服務好“三農”,既是農信社履行社會責任的應有之舉,也是實現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村信用社一是每年組織兩至三次“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為城鄉居民宣傳農村信用社的業務品種,擴大正面影響,增強金融服務水平。二是要充分利用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小額擔保貸款,積極滿足廣大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資金需求。三是要積極引導成立農村專業協會或專業合作社,通過以協會為紐帶的聯保貸款,加大支持力度,促進現代農業提檔升級。四是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

2、積極支持個人投資、消費資金需求。

個人信貸業務一直是農信社業務經營的“短板”。要在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大力拓展個人信貸業務。落實專門業務拓展人員,對有市場需求、有發展前景、地理位置較好的房地產項目全面開展按揭貸款業務,特別要重點支持個人首次置業的貸款需求。在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穩妥推進個人汽車消費貸款,特別是城區信用社,要加大拓展力度,搶占城區市場份額。同時,要積極拓展以優質資產為營銷主線的個人信貸業務,做活個人信貸業務。

3、積極支持優秀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是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的信貸支持群體,也是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的主要對象。

要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通過流動資金循環貸款、最高額抵押循環貸款、動產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社團貸款等多種貸款產品,加強對技術進步型、科技實用型、產業優化型、環保節能型、區域特色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抓實抓好對轄內企業的調查建檔和建立業務關系工作,并作為年終信貸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要借助擔保公司的作用,積極推行公司擔保貸款,著力解決中小企業抵押貸款難的老問題。

4、積極支持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產業發展。

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產業將是國家未來幾年不斷加大支持力度的重點行業,要抓住機遇,加強對當地重點醫院、重點學校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廣西農村信用社是廣西人的銀行、是植根八桂大地的銀行、是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的銀行”的作用,以此擴大信用社的社會影響力。一要主動與重點醫院、重點高中、重點大專院校的溝通,宣傳信用社的政策,聯絡感情,建立業務合作關系。二要積極進行信貸支持,力爭與有信貸需求的優質事業單位客戶建立信貸關系。三要做好配套服務工作,通過代收款、工資、代收稅費等業務,做好以貸促存、以存活貸工作。

5、積極支持國家及地方重點項目建設。

要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資的戰略機遇,利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積極開展對重點項目的營銷工作,適時優化貸款結構。一是充分利用政策性銀行的業務平臺,開展聯合貸款、間接銀團、直接銀團等多種形式的資產合作業務。二是加強與商業銀行合作,加強與當地同業機構的橫向聯系,利用商業銀行的客戶資源和評審優勢,選擇優質路、橋、電項目開展標準銀團貸款。三是加強社社合作,充分發揮社團貸款的作用,滿足農信社傳統優質客戶的合理資金需求,穩定黃金客戶。四是在還款來源可靠、擔保足值有效的前提下,擇優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土地儲備、城中村改造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