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對黨員電教的影響
時間:2022-06-21 09:01:00
導語:互聯網對黨員電教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必須認識到:黨員電化教育要長久地走在黨員教育事業的前列,代表黨員教育事業發展前進的方向,就必須時刻注重引進先進的科技手段、先進的教育管理理論。目前,互聯網以前所未有之勢影響、介入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目前全國各類教育類網站已達3000余家),黨員電教工作決策者和基層工作者都應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
1、互聯網以網絡為整體的特點將改變目前以省為域界的教材發行體制。目前全國黨員電化教育形成以省為主制作、復錄、發行教材體系,跨省教材的交流、征訂、郵購僅偶爾為之。而目前多數省級黨員電教中心攝制、編輯教材的力量并非十分雄厚,常常是基層急需的,省里忙不過來;而省里發下來的,基層不一定都喜歡。而互聯網的介入將打破這種以省界為樊籬,教材省內小流通,基層沒有跨省選取教材自主權的局面。屆時,所有省乃至市、縣上網的電教中心都可在網上他們制作的教材,供任何一個省的基層電教點選擇下載。黨員電教教材將形成全國一盤棋、教材全國大流通、基層電教點充分享有選擇自主權的局面。
一旦打破省界樊籬,整個黨員電教教材的“流通”體制將發生根本變化。目前的“流通”體制的特點是指令性發行,以省委組織部電教中心的計劃為主,而互聯網上教材的“流通”體制以基層黨組織的自主性選取為基本特點(當然,上級黨組織要出臺政策引導、組織、管理)。但無論如何,這是黨員電教教材走向“市場”的一次重大轉折。這種“流通”體制上的轉折將對教材的制作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由于教材在網上的公開化,那種每過兩年才選出一部作品參賽同大家打照面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在互聯網上,省與省甚至省與市、縣之間教材的比較、競爭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每個制作單位都可以觀摩到全國范圍內同行的制作水準,而且,是時時刻刻可以觀摩到,并通過這種觀摩來審視自己的制作水準,無論什么級別的制作單位的作品都一下子被放到同一個“市場”上接受“挑選”,這對全面提高黨員電教教材制作水平大有好處。另一方面,劃地為壑、夜郎自大、管多大范圍就發行多少量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每個制作單位必須以更新的視角、更精湛的攝制手段,更貼近群眾的意識來制作黨員電教教材,以求得更廣泛的“市場”,并通過網上收費等措施實現它的成本價值。它將有利于杜絕目前電教教材在相同題材、相同典型意義、相同攝制手法上低層次的堆砌,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的現象,逼迫制作單位努力提高人員素質,搶占新的黨建題材制高點,使教材在題材、手法等各方面有大突破,形成更完善、更科學、更受歡迎的黨員電教教材體系。
2、互聯網終端的個體化特點打破了黨員電教“大課堂教學”模式。目前,黨員電教教材是由播放員前往借閱、領取保管、播放并歸還,播放時間、程序、次數、播放內容等都由播放員根居黨組織的整體情況而定,黨員沒有個人獲得教材的方便和單個收看的可能。而互聯網終端的個體化、網上黨員電教教村的公開化,使得黨員在他認為適宜的時間單獨選擇、下載收看某個教材成為可能。
其實,目前這種面向整體而較少顧及個人的統一播放收看模式是沿用了17世紀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首次系統提出的“大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長處是教育面大,教育成本低,是當時教育為沖破中世紀教會、神學院的束縛走向平民化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曾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發揮過積極的作用。而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基礎設施的改善,教育的針對性——“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則越來越受到提倡。目前我們打破了計劃經濟乃至由此而產生的上層建筑、意識形態領域的禁錮,今天的社會個人化色彩越來越濃,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又是一項觸及思想的工作,帶有很強的個體教育的性質,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也提供了這種物質基礎,使得通過互聯網實現個人化黨員電教成為可能。這種新的黨員電化教育模式以基層黨組織適當管理、引導、組織為基礎,以大量教材提供選擇為前提,以黨員可以在不定時間、不定空間內在網上調看教材為方式,以針對單個黨員思想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教育為目標,以最終黨員行動上的效果而不以收看次數、收看時間多少為考核標準。
3、互聯網上信息交互傳遞的特點打破目前電教教材自上而下單向發行,基層黨員意見和建議難以反饋的現狀。目前黨員電教是由上到下傳達精神、發行教材、布置任務。而基層黨員的意見:如他們想看什么教材、看后有哪些意見、他們在現實中遇到些什么困惑、希望上級組織給予些什么答復,諸如此類的心聲較難上達。雖然我們也采取一些措施,如教材后附卡供寫上觀后感、基層黨組織組織看后討論并記錄、上級組織定期檢查基層電教點記錄簿等等,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而互聯網中各地信息的交互式傳遞使基層黨員能較方便地使自己的心得體會和建議通過互聯網傳回教材發行的網站。教材發行點或上級黨組織可以通過互聯網越級、直接、頻繁地了解到基層的意見,從而變目前黨員電教系統內信息單向傳遞為多向交互式傳遞。如全軍第一套大型教學軟件《軍隊院校政治理論多媒體教學軟件系列》就體現了這種特色和優勢。
這是由于當前的網絡技術已經由ICP階段(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特點是“內容為王”,提供大量信息資源)階段,走向ASP(應用服務提供商)階段,而ASP的概念并不排斥ICP,ASP提供平臺,ICP提供內容,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即學習應用者在學習應用時擁有更多控制權和自主權,設計軟件為學習應用者不僅提供學習內容,而且提供學習服務。因此,這種由ASP提供平臺而實現的信息交互式傳遞模式將使黨員電教教材的對象進一步轉向單個體黨員,教材將出現小型化、個性化、交互化、智能化趨勢,同時網上還將出現“黨建信箱”等多種新形式,通過為個別黨員解疑釋惑來進行黨員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有利于改注入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基層黨員可以獲得大規模的、個別化的、高度參與的黨員教育內容,使黨員電教除在手段上先進外,教育理念上也向前跨一大步。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互聯網技術全面進入黨員電教系統還需假以時日,但一旦介入,它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目前黨員電教的教材發行體制、建點機制、播放收看學習模式、制片激勵機制,許多目前工作中的令人遺憾處將由此得到改觀,許多機制上的堅冰將被它通先進的科技手段打破,黨員電教將實現跨越式的飛躍,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 上一篇:試論網絡教育四個環節
- 下一篇:機關單位分管人事組織工作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