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區城市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04 10:57:00

導語:經濟區城市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區城市發展調研報告

今年4月底5月初,根據去年在河北省邢臺市召開的中原經濟區第十六屆市長聯席會文化局長專題會議紀要的意見,以“弘揚中原民間藝術,搭建經濟合作平臺”為主旨,在國家文化部、河北省文化廳和中原經濟區各市領導的熱情關心、積極支持下,中原經濟區聯絡處和四省十三市文化部門的同志們共同努力工作,成功地舉辦了“首屆中原民間藝術節暨*市第二屆民間文化藝術周”。活動內容包括大型開幕式演出、各市民間藝術廣場表演、中原經濟區文化發展座談會、名家名段演唱會、民間藝術精品展、*市第二屆讀書節和中國?*首屆國際標準舞城市公開賽暨交誼舞大賽等,內容豐富多彩,特別是開幕式演出節目精彩紛呈,氣勢宏大熱烈;民間藝術廣場表演熱情奔放;民間藝術精品展覽與民間工藝表演原汁原味、絕活妙技不斷,觀眾流連忘返;名家名段演唱會名家云集,名段薈萃;中原經濟區文化發展座談會高朋滿座;讀書節現場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簽名售書場面火爆;國標舞大賽高潮迭起。中原經濟區各市乃至全國各地前來的1500多名民間藝人和選手參加獻藝、競技,三十多萬名觀眾為藝術節“捧場”。國家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河北省文化廳都發來賀信,文化部社圖司司長張旭、河北省文化廳主要領導和中原經濟區各市領導都參加了開幕式。央視《新聞聯播》、《新華網?河北頻道》、《河北日報》、《焦作電視臺》、《邢臺日報》、《*電視臺》、《*電臺》、《*日報》、《*晚報》、《中原商報》、《*電視報》、《*新聞外宣網》等十幾家新聞媒體進行了系列采訪、報道。藝術節活動打出了中原經濟區的“文化牌”,彰顯了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次藝術節是中原地區民間藝術的一次盛會,中原地方文化的一次交流。今后,我們應該通過民間藝術這種特有的傳達方式,保持與中原經濟區各兄弟市的緊密聯系,努力實現中原經濟與文化的共贏共榮。

經濟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它的力量,不僅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一個城市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未來的城市競爭將以城市文化的發展論輸贏。城市的發展要靠文化領跑,一個沒有文化靈魂的城市不可能有持續、長久、健康的發展。因為正是城市文化反映出來的城市精神,才會使我們的城市與眾不同、獨具特色。

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這里歷史文化同宗同源,民風民俗類型相近,文物古跡脈絡相連。加強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建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機制,不僅可以促進優秀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增進我們的了解與溝通,而且也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當前,“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使中原經濟區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重要地區,中原經濟的發展與騰飛正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首屆中原民間藝術節是我們彼此合作、相互交流的一個深化,必將為構筑中原文化交流與經貿合作的平臺,促進經濟社會的共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化是對外交流活動中最靈敏、最活躍的觸角和媒介,文化交流活動以其生動、活潑、形象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當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各種文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錯綜交織、相互激蕩之勢。多元交流沖擊傳統的封閉是文化融合、發展的趨勢。文化交流是促進民族、地區友好和理解最為重要的途徑。歷史上,每一次大的文化交流,都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也進一步密切了不同地域間人們的友好關系。文化交流能取長補短,文化交流能共同發展。我們要通過文化的全面交流,將一個發展的中原經濟區、開放的中原經濟區、文明的中原經濟區展示給更大、更廣的世界,使中原經濟區內部各市之間和中原經濟區與外部世界之間,增加了解、增強互信、增進友誼,共同為推動社會和諧、促進城市經濟發展貢獻文化工作的力量。

去年11月23日下午,中原經濟區第十六屆市長聯席會文化局長專題會議在邢臺市召開,以“文化交流與合作”為議題,本著互動、共進、共榮的原則,達成了加強文化信息交流、隨會舉辦重大文化活動和定期舉辦中原民間藝術節等共識。2006年2月25日下午,中原經濟區文化發展論壇在*市召開,會議就具體落實中原經濟區第十六屆市長聯席會文化局長專題會議精神,本著“互動、共享”的原則,對*市舉辦“首屆中原民間藝術節”和加強中原經濟區各市文化合作,增進各市文化交流,實現各市文化信息和文化資源共享等達成了共識。“首屆中原民間藝術節暨*市第二屆民間文化藝術周”的成功舉辦,使這兩次會議開花結果。但是,文化信息交流和文化資源共享等工作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市地處河北省最南部、晉冀魯豫四省通衢之地,是國務院批準的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成語典故之都。8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鑄就了開放進取、誠信包容的*精神。長期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脈絡清晰的地方文化,先后被授予中國成語典故之都、中國太極拳之鄉、中國磁州窯之鄉、中國女媧文化之鄉等稱號。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強市”與“工業立市”、“開放興市”、“民營活市”、“三農穩市”一起作為全市發展戰略。*市文化局希望中原經濟區文化界能夠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加深了解,增進友誼。因此,我特別提出建議如下:一是中原經濟區首先要通過市長聯席會議機制,擴大文化交流與資源共享的范圍,加大文化交流與資源共享的力度。比如以“首屆中原民間藝術節暨*市第二屆民間文化藝術周”的成功舉辦為契機,在文化體制改革經驗方面、民間藝術表演與創新方面、在各種文化演藝人才資源利用方面、在文物和書畫、攝影藝術展覽方面、在電影資源信息和電影產業發展等方面都要廣泛地開展文化交流;二是參照中原經濟聯絡處的工作方式建立中原經濟區文化聯絡處。由各市文化部門的專門人員組成,日常負責中原經濟區十三市區域內外的文化交流和溝通,我們歡迎駐地設在*市;三是繼續辦好中原民間藝術節。隨市長聯席會議定期確定藝術節主辦方,兩年一屆或三年一屆,或采取各市輪流坐莊的方式,或固定在一地;四是把中原民間藝術節打造成區域性文化品牌。讓5000萬中原百姓共享千年文化積淀的同時,逐步建立中原民間藝術節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機制,促進中原經濟區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經濟建設的協調、快速發展。

中原經濟區文明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文化資源豐富,具有無與比肩的獨特優勢。文化是人類社會共同的財富。只要我們積極整合中原經濟區既有的文化積累、文化資源,實現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展現中原經濟區城市的文化魅力,我們的文化工作就能做到立城市之根、鑄城市之魂、強城市之基、揚城市之韻,迎來更大的繁榮和進步,領跑中原經濟區城市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