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區縣食品科機構職能和人員情況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28 08:10:00

導語:獨家原創:區縣食品科機構職能和人員情況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區縣食品科機構職能和人員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探索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的新體系,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能力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負責區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食品用產品的質量安全和衛生監督管理,負責組織本地區食品生產許可的管理,審查和申報工作,具體組織實施區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強制檢驗,巡查、回訪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管理,食品標檢監督管理,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注冊管理工作。負責區縣生產加工環節食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調查工作。組織開展食品生產、加工監督檢查和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實施食品安全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召回制度,組織區縣食品質量安全信息的采集和工作,配合監督科查處生產、加工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質量違法行為。

目前我國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涉及面廣,從源頭、生產到流通的各個環節都存在安全隱患,惡性事件、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人民群眾對食品普遍缺乏安全感。首先,食品安全源頭存在多種隱患。在種植和養殖環節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一是蔬菜、茶葉和其他植物性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問題;二是畜禽以及水產品等動物性產品藥物殘留和濫用生長激素及添加劑問題;三是來自環境中的污染物,如工業三廢和化肥、重金屬等有機或無機物對食品的污染問題。其次,食品生產加工領域假冒偽劣問題突出。全國有上百萬家食品生產企業,但70%是10人以下的小企業、小作坊。一些食品生產者的法律意識和衛生意識淡薄、誠信缺失,受利益的驅動而置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顧,多數食品安全事件是由食品生產者違法使用劣質原料和有毒有害添加劑加工、制造食品造成的。第三,食品流通環節經營秩序不規范。許多原本出廠合格的產品就因為流通環節出現問題而變成不合格,甚至成為腐爛變質的食品。

一、對于區縣食品科機構職能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非常重視。實施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調整,對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探索建立符合區縣管理需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調整的預期目標是,在“采取分段監管為主”的工作基礎上,對食品的生產加工環節,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逐步形成由一個部門主管的綜合性、專業化、成體系的監管模式,使食品安全監管更趨統一和高效,按照明確預期目標,指定階段方案、分布推進實施的原則,積極穩妥地予以推進,保證區縣食品科機構職能有一個良好的開始。

二、分清界面,明確職責。

1、將有區縣食品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包括餐飲業、食堂)以及保健食品和化妝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環節的監管職能,關于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所涉及的新資源食品、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容器包裝新材料和食品工具設備,“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管理格局不變。區縣對當地食品安全以統一領導,組織協調區縣的食品安全監管和整治工作。

2、在區法制辦,縣編辦的協調下,基本明確了區縣食品監管局、區監管局、縣質監局等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界面。以職能來說,相關部分主職責分工是:食品監管局負責食品流通、消費環節、保健品、生產環節的監管,對食品安全綜合監督,組織協調,依法辦理。

3、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除保健食品以外的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工商局負責食品企業依法經營、無證照經營的取締。按照《食品衛生法》認真履行職責,加強管理。

三、區縣食品科機構人員情況

1、關于人員編制,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表示,由衛生部會同國家藥監局適時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隊伍的整合。但現實是,如果完全從原本負責此項工作的衛生監督所調人到各地的藥監局,必然會給已經人員緊張的衛生監督所帶來巨大的壓力。

2、關于財政經費和裝備、辦公用房等設施。此次職能調整所涉及到的區縣食品監管局、區縣衛生局、區縣質量技監局、區縣衛生監督所部門預算,仍按原渠道分別編制,待相關機構、編制、人員調整到位后,區縣財政部門參照有關精神,會同相關部門擬訂具體實施意見。有關裝備、辦公用房等設施,原則上先保持原有狀態,以確保使用。下一步劃分和調整有關設施,由區縣政府機管局會同市衛生局、區縣食品監管局、區縣質量技監局研究解決。

3、關于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調整后的有關機構編制補充、人員考核錄用等事項,由區縣編辦會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區縣質量技監局進一步研究。對監管機構、隊伍實施分類管理工作,納入了區縣行政事務執行機構及事業單位的改革。對職能調整后有關監管上的新問題,列為專題逐一研究。

4、關于區縣衛生監督所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劃出后編制定位問題,由區縣編辦會同市衛生局另行研究。

2009年,我們將繼續圍繞食品安全工作重點,努力提高全區食品安全水平,全面保障人民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重抓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1、繼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隊伍是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大對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監管工作的人員實行教育、培訓制度,提高基層人員素質和整體水平,逐漸建設一支業務過硬的食品安全監管隊伍。二要提高食品檢驗機構人員的能力和素質,重點是加強研究型人才的培養。

2、繼續加大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力度。采取電視、報刊、廣播、社會公眾網絡、宣傳資料等形式深入學校、社區、農村開展食品宣傳活動。充分報道全區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及取得的實效;大力宣傳我區食品行業的優質品牌和優秀企業,提高全區食品安全的信譽度和美譽度;深入基層,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正面引導的同時,及時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違法犯罪典型。

3、繼續做好協調,合力推動全區食品安全工作更快更好發展。

眾人拾柴火焰高。食品安全工作千頭萬緒,食安辦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各部門的支持。我辦將定期提請區食安委召開工作會議,加強各職能部門的交流合作,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措施,減少重復執法、推委現象的發生,進一步整合有限資源,充分發揮各部門作用,有效調動群眾積極性,確保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開展。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食品安全工作,國家在10年前組建成立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是綜合監督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管理工作;依法行使安全管理的綜合監督職責;協調有關部門擬定安全管理工作規劃,協調有關安全統一標準的相關工作;協調有關安全檢測與評價體系建設工作;收集并匯總安全信息,分析、預測安全形勢和信息;協調有關部門健全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事故報告系統;依法協調開展對專項執法監督檢查活動及重大事故的查處;協調有關部門擬訂重大事故的各種應急救援預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等工作。在區縣高度重視食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食品保障體系主要是圍繞解決食品供給問題而建立起來的,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夠,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為目的,全程可控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起步較晚。監管鏈條還不夠緊密有力,還存在著很多漏洞和薄弱環節。我們應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借鑒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開拓思路,大膽創新,從我市的實際出發,探討從根本上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提高綜合監督能力和水平的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