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10 03:10:00

導語: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了更好地促進我縣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近日,我們組織有關人員采取走訪座談、查閱相關資料等形式對我縣基層人才隊伍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專題調研。現結合我縣現狀,就基層人才隊伍建設談幾點看法。

一、基本情況

**縣地處蘇東部,距市城20公里,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與安徽省鐵鄉和固縣方鎮、段集鄉相鄰,黃公路穿境而過。總面積92.3平方公里,10個行政村,154個居民組,農村人口1.38萬人,耕地面積7847畝。

二、我縣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原因和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

近年來,我縣農村基層人才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基層人才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中發揮了較大作用,對基層人員的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對我縣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也帶來負面影響.部分人才流失,大量農村基層人才外流,造成我縣基層人才短缺,長此以往,必將影響我縣農村基層穩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基層人才流失問題的客觀原因

1、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大部分人才外流,造成人才流失。我縣平均每鄉每年有1500人常年在外務工,在這些外出務工人員中,有近2000人掌握一至二項專業技術,他們懷揣過硬技術到沿海城市或內地較發達城市務工經商,給所在城市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卻給家鄉的經濟發展造成損失。

2、部分在外務工人員,在務工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刻苦鉆研,學到了別人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這些人有可能帶著技術和方法回鄉發展。因家鄉各種條件的限制,比如交通、場地、勞力、稅費等,不愿回鄉創業,回歸工程十分艱難。

3、一些學有所成的大中專畢業生,追求大中城市的優越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不愿回鄉搞家鄉建設。家鄉的住房條件差,工資待遇低,生活單調、小孩入學難等諸多因素,對其沒有吸引力。再者公務員身份難以解決,凡進必考,也對其產生一定影響。

4、由于費稅改革,縣鄉村兩級收入較少,特別是村級“三提五統”取消后,每村僅靠25000多元的財政補貼,村干部工資發放困難,部分40歲以下的富有農村工作經驗的村干部難以堅守清貧,辭職外出經商或務工,不同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

5、鄉鎮七所八站工作人員,他們各有不同的專業特長,對鄉鎮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作出了較大貢獻,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工資難維持\家屬下崗,迫于生計,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崗位,拋妻別子,遠走他鄉。

(三)存在的問題

1、市場配置與政府宏觀調控對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

市場配置與政府宏觀調控手段對我縣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無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困難較大,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市場的配置與政府的宏觀調控將人才納入競爭之中,公平競爭,優勝劣汰,通過層層選拔出來的相對較好人才,包括部分干部、職工、農民,往往以此為資本,居功自傲,與政府講條件,要位置,稍不如意,便以此相要挾,炒了政府的魷魚。其二,別的單位,如上級單位或其他的企事來單位,當其內部人才出現空缺時,便對我單位人才虎視端端,以高薪厚祿等手段,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將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挖走。第三,縣以上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及其局委,經常招收公務人員,人往高處走,一些符合條件的拔尖人才,勇躍報考,一考就成,誰也不敢阻攔,無可奈何被上級釣走。

2、用人機制的弊端影響人才隊伍的健全。

政府的用人機制是公開、平等、競爭、擇優,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好鋼用在刀刃上。但明朗的陽光也有其陰暗的一面,用人唯親或用人失察時而有之。一部分有真才實學的人員,往往不被重用,千里馬無緣伯樂。相反,一部分紈绔子弟、繡花草包,不學無術之人,利用其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不良優點,往往贏得上級的青睞,被安排在重要工作崗位。這樣一來挫傷了真才實學者的積極性,憤而走之,二來貽誤了工作,給縣鄉村兩級組織帶來不利后果,形成惡性循環,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三、我縣人才隊伍建設的下一步打算

1、以情感人,留住人才。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作為縣村兩級組織,應撲下身子,拿出一顆真誠的心,留住人才。一是實事求是告知人才對象,家鄉條件雖苦,但要以艱苦樸素的精神,為改變家鄉的面貌而舍棄他鄉他單位優厚的條件,留下來一塊共同奮斗。二是盡最大努力改善現有的生活工作學習條件,留住人才。三是給現有在鄉的各類人才充分發揮其能力空間,解決其身份,給其適當位子,人盡其才,配套其工作環境、工作所需資金、器材等,發揮其最大潛能。四是提供平等競爭平臺,能者上,庸者下。上者給以相關位子和待遇,下者給以重新競爭機會,讓其感動,為我效力。

2、利用政策,招來人才。

一是利用國家和地方已出臺的涉農人才政策,招聘大學生到村任職,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其發揮優勢,協助村“兩委”發展村域經濟,搞好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優化環境,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的招商吸才機制,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吃虧,敢于讓利,謀求“雙贏”,樹立安才、親才、護才意識,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別人圖利益,我們圖發展。三是多措并舉,讓現有人才招來人才。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邊遠窮地區,條件雖苦,但苦中有樂,扎根山區,也能實現人生的理想,有些現有人才已深深感受到這一點。讓這些思想已認識到位的人才,多方聯絡,跟蹤追擊,讓他們加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隊伍中來。

3、改善條件,穩住人才。

人才來了,如何讓其安下心來,撲下身子為我服務,就需要政府改善各方的條件,穩住人才。一是改善其發展環境,由政府出面協調,在征地、勞動力、稅費、家屬就業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讓其無后顧之憂,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二是對于大中專畢業生和大學生村官解決其公務員身份,提高工資待遇,讓其享受與大中城市同樣或基本一樣的待遇。三是提供其發展保障,利用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保障其發展的和諧空間,減少干擾,變換政府領導者為服務者的角色。對影響或干擾投資者的利益的人或事,輕者批評教育改變方式,重者打擊處分重新決策,充分保護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