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9 11:35:00
導語:物價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深入了解我縣農村工作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5月10日至5月15日,縣物價局組織人員,深入到楊營、馬莊、彭營等鄉鎮,結合物價部門實際,圍繞“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開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一、對新農村建設的熟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心總攬全局、高瞻遠矚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適應潮流深得民心的歷史選擇,更是加強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重大舉措。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治理民主”的建設要求,為解決“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我們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害是發展。正如徐光春書記所說:“當前農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從根本上擺脫一窮二白。窮就是缺錢,白就是發展不夠。”就我縣來說,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圍繞“三農”問題,調整農業結構,培育特色產業,完善基礎建設,全縣農村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但是,當前我縣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仍處于艱難的爬坡階段,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清除,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據我們調查的情況看,大部分村仍是傳統的小農經濟,沒有特色農業或規模較小,支柱產業不明顯,農民收入長期上不去。因此新農村建設要取得成功,真正改變“農村太窮、農業太弱、農民太吃虧”的狀況,決不能搞“一刀切”,要結合各自實際因地制宜,重點是培育支柱產業,發展特色經濟,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假如沒有產業支撐,沒有后勁,再整潔的鄉鎮和村莊,再通達的道路也不過是一幅幅漂亮的“軀殼”而已,最終都會失去生命力。
二、當前“三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對新農村建設的影響
當前,“三農”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鄉(鎮)、村兩級債務化解難度較大。調查發現,鄉政府和村委會負債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20**年,中心1號文件出臺,免除了農業稅及農業稅附加,但鄉(鎮)、村兩級的收入卻銳減,干部工資及時發放都難以保證,償還債務更是無從談起,這些債務問題都成了鄉(鎮)、村干部的“心腹大患”。
2、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缺乏資金來源。近年來,部分鄉鎮的農田水利設施老化、渠道淤塞,因設備老化、水系不通而制約農業生產的現象總是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過去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主要是靠“上面投資,下面投勞”來解決。取消“兩工后”,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建設上面不投資就無法實行。困擾農村的水系渠道、電力排灌等問題始終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3、村組工作運轉舉步維艱。近兩年來,各級政府相繼出臺政策,嚴禁對農民負擔亂加碼、亂收費。鄉鎮政府自身運轉也是日益艱難,無力對村組予以財力上的資助。村級經費靠財政轉移支付數額很少,致使村級工作因缺少經費而處于無處落實的被動局面。
4、農民素質依然偏低。勞動者素質的高低,科技的普及程度,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不少農民只具備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甚至還有少量文盲、半文盲,而且他們的后天接受能力不高,對科技知識的把握相當不夠,還停留在“經驗掛帥、靠天吃飯”的傳統種田模式中,在適應技術和市場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現階段農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財力有限,盡管中心已經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財政向“三農”的投入,但短期內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上述問題只有靠我們自己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逐步加以解決。假如這些問題解決不好,不僅直接影響農村的發展和穩定,而且影響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不僅影響農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的改善,而且關系到民心向背,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三、農民群眾反映的主要價費問題
目前,農資價格、教育收費、醫療收費、建房收費、農機服務收費、計劃生育收費仍然是農村居民家庭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級物價部門高度重視農村價格治理,不斷創新治理手段,加大治理力度,切實維護了廣大農民的價格權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受農村經濟底子薄、財政收不抵支、機構臃腫和人員超編的制約,有些單位將已明令取消的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繼續收取;有些行政機關分解職能,變無償服務為有償服務,利用收費打白條等行為往返避《收費許可證》的治理,變換名目亂收費的情況依然存在。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看,農民群眾反映的價費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收費。中小學教育收費向來都是農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隨著我省農村中小學“一費制”及農村貧困地區“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這一問題得到了較好地解決。但是,仍有部分學校存在著亂收費現象,收取政策以外的費用,如停車費、考務費等。“一費制”和“兩免一補”政策,雖然有效緩解了農村家庭的經濟壓力,但高中和大學期間高昂的學習和生活費用依然是每個家庭的沉重負擔。農民對此反映強烈。
3、農資價格。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減免農業稅和落實糧食直補后,種糧收益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但是,居高不下的農資市場價格卻使農民在喜悅之余有了些許憂慮。20**年以來,種子、農藥、農膜等農資價格漲幅較大,農民群眾的生產性費用支出明顯增加。據統計部門資料顯示,20**年我縣小麥價格為0.5元/斤,按平均畝產650斤計算,每畝小麥收入325元,種植小麥每畝地投入的農資成本在90元左右,扣除成本純收入235元/畝。20**年小麥價格為0.69元/斤,每畝收入449元,農資成本在170元左右,扣除成本純收入279元/畝。這說明,國家政策帶給農民的實惠,一部分已經被農資漲價所抵消。
3、醫藥價格。近年來,農村醫療價格增長幅度大大高于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幅度。部分鄉(鎮)醫院亂收費的現象依然存在,藥價虛高沒能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看病難、藥費貴”的現象得不到徹底根治,甚至出現“一人得病,全家反貧”的情況。若一個農民得一場大病,平均花費4000元,基本相當于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需要幾年才能翻過身來。
四、規范涉農價格和收費的對策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是社會結構的基層,農民是工農聯盟的基石,只有把“三農”問題真正解決好了,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目標。我們認為,對于物價部門來說,規范涉農價格和收費,服務新農村建設應該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對農資價格的成本監測和價格監管。完善農資價格成本監測體系,加大價格監管力度,防止價格過快上漲,避免本應由農民得到的實惠,由漲價的“黑手”掏了去。
2、從嚴審批涉農收費項目和標準。慎重審批涉農收費,不符合收費條件的,果斷取消收費項目;不是收費主體的,果斷取消收費資格,把中心有關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3、深入推行涉農收費公示制度。鄉(鎮)、村兩級要向農民公開收費項目和標準,使涉農收費政策做到家喻戶曉。同時,要加強對公示內容的審查,根據收費政策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公示內容,確保收費公示的時效性。
4、對涉及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收費進行清理,該降低的降低,該取消的取消,有浮動幅度的執行最低標準,并對清理后的各項收費項目標準向社會公布出去,增加收費政策透明度,象保護重點企業一樣保護新農村示范點建設。
5、建立一個快捷有效的縣鄉村三級價格監督網絡。以縣級價格主管部門為依托,在鄉級建立物價治理所或物價監督站,在村級聘請物價監督員,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物價監督治理的積極性,發揮“12358”舉報電話的作用,鼓勵農民群眾監督舉報涉農亂收費行為。
6、繼續加大對涉農價格和收費的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涉農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加大對各種價格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農民群眾舉報的亂收費、亂漲價問題,及時查處,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作用,對典型案件要予以公開曝光,并提請有關部門對相關人員實行責任追究。
由于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有其長期性和艱巨性,加之現階段機制體制等因素的制約。因此,我們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事關鎮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進一步轉變觀念,傾注精力,積極探索,完善措施,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建設一個符合鎮平實際的新農村。
- 上一篇:國外社會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探究論文
- 下一篇:環保局環境保護工作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