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匯報
時間:2022-10-28 10:52:00
導語: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永恒的主題。經濟學范疇的創新一般可分為科技創新(主要是知識和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主要是體制和機制創新)。其中,制度創新主要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是科技創新的保障和條件;科技創新主要解決生產力的問題,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源泉。*書記在市委五屆七次全會報告中明確指出“科技創新是地區發展的活力源泉,是解放思想在行為領域的重要體現”。結合“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進全縣大發展”這一主題及分管工作,本人就如何立足我縣實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開展了調研活動。現匯報如下:
一、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近年來,隨著“科技六大工程”的不斷實施,我縣科技創新能力日益增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科技人才工作得到加強。全縣現有科技人才1.25萬人,造就了一批素質高、專業精、業務強的科技骨干隊伍。
(二)企業技術創新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建設了一批經濟效益好、技術含量高的項目,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基礎條件得到改善和提高。二是民營科技企業成為科技創新最活躍的群體,涌現一批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快速發展的民營科技企業。如華夏云錦織造、漣水閥門等。三是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取得了初步進展,創新條件得到優化。四是企業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突出。2007年,科技進步對工農業貢獻率分別達到29%和56%。
(三)知識產權工作穩步推進。通過加大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以及不斷加大對專利侵權、假冒專利等不法行為的查處力度,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為開展科技創新夯實了基礎。專利申請量逐年上升,2006年131件,2007年達310件。(四)科技創新環境得到初步優化。縣委、縣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制定了科技人才、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民營科技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措施,營造了較好的創新環境。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由于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經濟對科技的需求不迫切,經濟支持科技發展的力度難以有效提升,反過來又造成科技對經濟發展支撐能力薄弱、科技支撐經濟發展成效不明顯的局面,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2、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小,產品少,產值低。全縣高新技術企業省級4家、市級5家、高新產品15個,在全市處于較低水平;2007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只有3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例甚低。3、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較低。不僅財政對科技投入不足,企業和民間科技投入更是嚴重不足。全縣r&d經費投入只占gdp的0.62%,明顯低于0.9%的平均數要求,其中科技三項經費財政上報數為1594萬元,而科技部門實際掌握經費只有50萬元,低于全市平均數。4、企業技術機構建設不到位。全縣列統企業真正設立技術機構的不足30%,從事創新人員數少。5、自主知識產權較少,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雖然年專利申請量增長很快,但其中授權量及發明專利數量很少,僅分別占申請量的10%左右,全縣90%以上的列統企業沒有專利。6、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氛圍仍需加強。企業科技人才資源匱乏,用才與引才激勵機制有待完善。全縣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12人,大部分集中在教育衛生系統,企業技術人員僅占總數的9.04%。
二、解決辦法及路徑。困難和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既要正視存在的困難與不足,立足在現有經濟條件下努力提高科技工作水平,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又要克服悲觀論調和等靠要思想。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為契機,立足自身查找差距與不足,特別是查找制約發展的思維方式、陳舊的觀念、理念等不足。初步設想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強化科技創新環境建設。全面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構筑高層次產業結構。不斷改善創業環境和服務功能,加大對科技進步的投入,通過積極宣傳,提高企業科技創新意識,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構建科技創業和企業自主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等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幫助企業用足用好相關扶持政策,結合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資助,鼓勵各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研發高新技術產品。積極搭建平臺,鼓勵和促進企業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開展科技合作,引進、共建高水平研發機構;通過多方協作、信息互動、積極開發、引進技術等方式,促進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與有關聯的企業加強協作,加快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開發,尤其是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及產品開發,并引導在本地有關聯產業的企業加強聯系,發揮優勢企業的輻射作用,協調組織形成產業鏈條和產業群;通過整合本地資源、促進產學研有機結合,推動經濟發展。
(二)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強化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作用,努力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業創新上取得突破,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認真落實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研發經費不低于當年銷售收入8%、其他高新技術企業不低于5%的規定。引導企業通過稅收激勵政策,充分利用加速折舊、直接將研發投入攤入成本等方式,保證研發的資金需要。以我市每年一次的“科技洽談會”活動為平臺,促進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三)注重高新技術產業招商。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設力度,為科技人員創業、科技成果轉化、新產品研發提供載體。推動引進科技含量高和企業關聯度強的項目,實行產業招商,不斷做強做大主導產業,努力形成高科技產業集群。廣泛吸納高科技的研發和生產企業,把高科技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中之重來抓,突出引進研發類和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等產業類科技項目,按照“做強主導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的思路,逐年提高科技項目占新引進項目總數的比重。同時,建立招商引資項目科技評價機制,從投資規模、科技含量、產出效益等方面科學設置標準,研究制定研發類項目和產業類項目落戶開發區的具體意見。強化高科技項目推進建設,梳選在談的研發類項目、生產類科技項目,重點推進。堅持培育和引進并重。優選縣內重點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激發中小科技企業的創新活力,力爭年內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雙倍增。
(四)加快各類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在創新實踐中發現、培育、凝聚人才,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的高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家及一批中青年高級專家。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提高創新效率,為年輕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機會和舞臺,使我縣成為對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具有吸引力的創新創業的熱土。
(五)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和保護力度。以列入省知識產權工作試點縣為契機,切實加大知識產權的宣傳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勵企業和個人積極申報發明專利。
(六)構筑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通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逐步形成以政府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
- 上一篇:鎮幼兒園區域活動調查報告
- 下一篇:縣域經濟發展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