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區占道攤點情況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30 05:17:00
導語:縣城區占道攤點情況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江蘇省*縣城管辦自1992年10月份成立以來,不斷加大對占道攤點的清理力度,先后組織了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轄區內市容市貌、環境衛生有了明顯改善。但由于當前各項執法任務繁重,執法力量相對薄弱,對占道攤點多靠突擊式、游擊式清理,缺乏長效管理執法機制,導致整治效果不能持久,陷入“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的“怪圈”。占道攤點為何成為城市管理工作中“久治不愈”的“頑癥”,如何有效地解決市容與繁榮的矛盾?帶著這個問題,城管辦近期組織對*縣轄區占道攤點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
一、占道攤點的主要表現形式
通過對*縣轄區內占道攤點的調查分析,占道攤點形式不一,從表現形態上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市場占道類。這類占道攤點以早市、夜市及自發市場為主要表現形式,大多形成于居民區比較集中的地段,經營品種圍繞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副食、果蔬及日用品為主。從一個方面講,這些小市場的形成,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但因占壓城市道路,進行無序經營,造成交通阻塞、秩序混亂、環境污染等問題,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如*中早市、北關大橋菜市場及書院街市場等。
二是店外經營占道類。這類占道攤點在市區較為普遍,其明顯特點是有固定的經營場所,但擅自擴大經營面積,占用城市道路。這類攤點以露天燒烤、店外加工、沿街門頭房及洗車場等為多。像工農北路洗車點及工農中路、解放中路夜市燒烤等,大多占用人行道,從事店外經營或加工。
三是零星攤點占道類。這類占道攤點大多零星分布在市區各交叉路口和人流量較大的部位,經營工具簡單方便,流動性強,多以小吃加工銷售、飲食大排檔、水果、日用品經營及維修為主。如分布在市區主次干道兩側的自行車修理點、商場及學校門口附近的食品攤、水果攤等。
二、占道攤點的成因
經調查了解,占道經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眾生活,解決了部分群眾特別是下崗職工的生活出路問題,但因經營商販隨意占壓道路,違章從事各類經營活動,嚴重妨礙了城市道路功能的發揮,擾亂了正常交通秩序,損壞了市政基礎設施,是城市臟、亂、差的主要源頭。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城市生活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有些社區、特別是老城區的居民小區,其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問題表現越來越突出,如無就近購買生活日用品的“場、市”等。問題的形成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相關職能部門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滯后,跟不上城市發展步伐的原因;對于在建和新建的小區,個別開發商在開發建設時,為了一己私利,不按規劃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存在非法占用公共設施用地現象,有的地方按規劃設計要求明明為市場,但開發商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隨意改變設計要求,非法占用市場建設用地改建商品樓,造成相關配套設施落空,經營無場所。
(二)市場的配置和布局不合理。必要的市場建設是規范占道攤點的重要舉措。近幾年來,由于規劃建設滯后、舊城改造等方面的原因,在配置布局上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造成了有市無人或有人無市的現狀。一方面市場的設置數量少,不能滿足需要;另一方面,市場的布局配置不合理。以*縣城區為例,全城區現有綜合的、比較規范的集貿市場僅有中陽商城、招商場兩處。市場規劃建設布局少,致使城市基本生活消費市場出現區域性空白,給商販占道經營以可乘之機。
(三)成為部分群體的生存和獲利途徑。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外來人口流入城市從事各類商業活動,再加上部分企業下崗職工和社會閑散人員的介入,就業難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為了謀求生存空間,許多人選擇了投入成本低,收入見效快的沿街零售行業。此次調查對書院街20余家賣熟食、蔬菜攤點的占道經營業戶做了粗略統計,來自農村經營業戶占5家,下崗職工經營業戶近12家,其他經營業戶(如外來人員等)3家。為了逃避各種規費,降低經營成本,謀取最大利潤,擴大生存空間,造成現在有市不進、占道經營的無序局面。
- 上一篇:城市垃圾運轉現狀的調查報告
- 下一篇:城市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