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單位勞動與工資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01 02:06:00
導語:鎮單位勞動與工資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區委、區政府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認真貫徹落實保增長,促轉型,保民生,促就業的政策措施,全區城鎮單位就業保持穩定增長,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穩步增加。
一、全區城鎮單位勞動就業基本情況
20*年,全區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年末人數為14165人。其中,在崗職工年末人數為1414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42人;年末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為3025.2萬元,同比增長13.0%,其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30238.8萬元,同比增長13.1%。年末,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1329元,同比增長12.0%。按注冊類型來看:
(一)國有單位年末單位從業人員為9834人,與去年基本持平。年末,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為23471.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9%;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400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
(二)集體單位年末單位從業人員為127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人,年末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為1586.9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261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4%。
(三)其他單位年末單位從業人員為306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20人,勞動報酬為5193.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7%,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6492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8%。
二、城鎮單位勞動就業和職工收入的特點
(一)國有單位平均工資水平仍高于集體單位和其他單位。
20*年,其他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為5193.4萬元,增長16.7%,增長最快;其次為國有單位勞動報酬23471.4萬元,增長12.9%;集體單位增長最慢,勞動報酬為1586.9萬元,增長4.0%。不同注冊類型單位的工資仍保持差距,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最高,集體單位平均工資最低。國有單位平均工資為24005元,同比增長13.2%,國有單位平均工資是全區平均數的1.13倍,而集體和其他單位僅為全區平均水平的59%和77%。
(二)其他單位從業人員繼續增加。
在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穩定增長的同時,不同注冊類型的單位增長不一,國有單位從業人員基本持平,集體單位有所增長,而其他單位增幅最高,所占比重達到93.8%。其他單位從業人員繼續增加的原因,一是國有、集體單位改制;二是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不再緊盯著國有單位,而把目光轉向中小企業,使后者成為就業主體。
(三)不同行業的工資水平差距較大。
20*年,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的是電力、燃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平均工資58142元,是全區平均水平的2.73倍;金融業平均工資47165元,是全區平均水平的2.2倍。年內,批發業、零售業和餐飲業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低于1萬元,平均工資分別為9985元、9550元和9500元,僅為全區平均水平的40%到47%%左右。
(四)勞務派遣工工資水平高于集體單位。
勞務派遣用工形式是適應市場經濟需要而派生出來新生事物。今年首次對這一群體的報酬情況進行了統計。初步統計,這一群體平均工資水平為16479元,比城鎮集體單位高出3863元。
三、幾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使就業水平和就業質量的全面提升。在傳統的紡織、治金、建材等行業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加快促使一批企業形成規模技術優勢,邁入產業利潤鏈高端。同時,進一步加大再就業培訓力度,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寬松環境。
二是進一步鞏固新《勞動合同法》實施成效,建立正常工資增長機制,從制度上保障工資的正常增長,使工資增長與物價漲幅保持相對適度,保證中低收入階層收入、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三是進一步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注重分配公平。繼續保持全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平穩增長的同時,進一步調整好收入分配,注重社會分配公平,加強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督和管理,切實落實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緩解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矛盾。
- 上一篇: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調查報告
- 下一篇:區城市化水平發展狀況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