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思考

時間:2022-12-07 10:40:00

導語: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思考

糧食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手段,由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的糧食經營模式,實踐證明,產業化經營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的發展、完善和創新。對實現糧食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是傳統農業大市,又是產糧大市,要實現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的跨越,必須立足本地優勢,把發展糧食生產和糧食產業化擺上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推進,為我市盡快實現富民強市目標創造條件。

一、我市糧食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一是糧食種植規模較大。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02.64萬畝,其中夏糧90.47萬畝,油料作物77.74萬畝,全市年糧食總產量85021.6萬公斤。全市農業人口91.79萬人中有40萬人從事糧食生產。

二是糧食購銷服務體系齊全。全市已建立起糧食收購、儲備、加工、銷售服務體系,國有糧食企業具備糧食倉儲能力10000萬公斤,能夠滿足全市糧食生產和流通的需要。特別是我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歷經多輪的改革改制,創新了經營機制,企業經營呈現勃勃生機,在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中大有作為。

三是龍頭企業逐步壯大,品牌意識開始增強。通過改制和聯合、兼并、重組等有效措施,我市培育發展了一批規模糧食加工企業,其中有鹽城市級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即興源面粉有限公司和康威科技飼料有限公司,我市的“嘉禾”牌面粉、“樂萬家”牌大米、“秋之韻”牌大米和“秋之韻”牌掛面、“康威”牌飼料等產品在市內外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市糧食產業化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還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因素,主要是糧食加工企業的規模不大,糧食產業鏈不長,糧食產加銷等環節還處于分割狀態,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系不緊,協作關系不穩定,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產業化的運作機制還不夠完善,社會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等。

二、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1、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市上下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糧食產業化工作的認識,要跳出農業抓農業的傳統思維,用工業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用產業化的思路抓好糧食種子、種植、加工、銷售的每一環節,使之成為一個整體。要把發展糧食產業化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來抓,作為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主要途徑來抓,作為富民強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來抓,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項中心工作來抓,真正從思想認識上、思維理念上、工作部署上,把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擺上重要地位。

2、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發展糧食產業化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由市領導掛帥,成立全市糧食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發改委、財政、稅務、農業、科技、糧食、金融、國土、交通、電力、質監、農機等部門組成。領導小組要及時協調解決糧食產業化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要落實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和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級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各鎮也要成立機構,明確責任,狠抓落實,使糧食產業化工作在全市持續、健康地發展。

3、加快優質小麥、水稻板塊基地建設。要從改良小麥、水稻品質抓起,加大高檔優質小麥、水稻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力度,引進和培植適合我市土壤氣候的高檔優質糧食品種。在全市主推2-3個“當家品種”,實行連片種植。糧食產業化經營企業要按照“公司+中介+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建立優質糧源基地,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標準化生產,為糧食加工提供穩定可靠的優質糧源,提高糧食產品規模效應。

4、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是糧食產業化鏈條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政府要制定優惠的產業扶持政策,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在全市重點培育、扶持和組建3-5家省級糧食加工龍頭企業(集團),使龍頭企業致力于開拓市場,大力發展糧食訂單生產、訂單購銷,實現糧食資源的高效利用,努力使種糧農戶與購銷企業、加工企業之間的責權利均衡,產購加協作關系穩定。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辦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強在生產經營、信息共享、技術咨詢、糾紛調解、風險補償等方面的協調互助,以促進糧食產業化的發展。

5、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實現糧食產品的快速增值。要鼓勵和支持糧食產業化經營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科技資源共享、技術優勢互補的糧食科技創新體系,大力發展以糧食為原料的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努力打造知名度高、市場份額高、信譽度高的名牌產品,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綜合經濟效益。要積極開展“放心糧油”活動,開展“放心糧油”進城鎮、進農村活動,擴大“放心糧油”的覆蓋面,努力培植品牌,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