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非稅收入征管體系的思考

時間:2022-12-08 03:48:00

導語:城區非稅收入征管體系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區非稅收入征管體系的思考

政府非稅收入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理順政府分配關系、健全公共財政職能的客觀要求。近年來,我區不斷加強財政專戶和“收支兩條線”管理,非稅收入規模快速增長,占財政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已成為我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經濟來源,管好非稅收入,對促進財政良性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區非稅收入管理的現狀

(一)非稅收入的構成。

我區區級財政收入構成主要由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兩部分組成。非稅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專項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

(二)非稅收入的特點。

1、非稅收入規模不斷壯大。尤其是2008年8月實行非稅收入收繳制度改革以來,我區加快了非稅收入進財政專戶的速度,確保了政府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地繳入財政專戶、金庫。2007年,我區非稅收入額為31641萬元,其中,納入預算管理10672萬元;2008年,收入額為36522萬元,其中,納入預算管理17543萬元);2009年1-9月,收入額為30708萬元,其中,納入預算管理10022萬元。

2、非稅收入管理不斷規范。一是強化“收支兩條線”管理。1996年我區設立了財政專戶,區屬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其他收入等全額繳入財政專戶管理,支出按計劃撥付使用,2008年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資金達16005萬元,相當于1996年的十倍。二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和綜合預算。2006年,我區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預算單位資金統一管理,財政資金一個口子撥付。2009年將單位的非稅收入全部納入預算范疇,按照零基預算的原則,確定單位的非稅收入年度計劃,形成科學合理的征收激勵機制。

二、我區非稅收入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

一些部門、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對非稅收的認識仍停留在自收自支自用認識階段,對非稅收入的財政屬性及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的認識不清,把收費、政府性基金等非稅收入視為單位自有資金。認識不到位帶來工作上的不同步,一些部門非稅收入今天繳專戶,明天就打報告找財政要錢。

(二)管理方式不到位,政府難以統籌調劑。

幾年來,我區對收費等非稅收入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和“收支兩條線”管理,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但在政府調控、集中規范統籌管理上卻是步履艱難。如2007年我區對部分單位的非稅收入統籌了240萬元,僅占當年非稅收入總額的0.7%。2008年調控統籌1916萬元,占當年非稅收入的5%。可以說,統籌難度十分大。目前對非稅收入主要是采取“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方式,未真正觸及執收執罰單位利益,仍然是“誰收誰用、多收多用、多罰多返”,造成了有錢的部門收入調控不出,無錢的單位攀比而紛紛向財政伸手,既增加了財政負擔,又造成了分配不公。

(三)財政職能被肢解,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實際中,非稅收入的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未真正歸位,財政職能被肢解,難以發揮整體效應。納入財政專戶的預算外資金名義上為財政性資金,實則為部門單位使用;納入預算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也基本上是列收列支,不能有效地形成地方可用財力,無形中虛增了一塊財政收入,影響了地方財政職能的充分發揮。

(四)法制不健全,缺乏監督約束機制。

目前,我區在非稅收入管理上依據的大多為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而沒有制定較為完備的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對非稅收入立項、收入征管和支出安排都存在較大隨意性,缺乏有效地監督機制。由于財政部門的強制執行手段有限,對管理中出現的違紀違規行為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既影響到政策的嚴肅性,又影響到了財政形象。

三、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的對策

非稅收入日前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財政改革的一個突破口,其規范的最終目標應是財權上收,將全部的非稅收入收歸國庫,納入預算,充分發揮非稅收入在優化資源配置、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制止收入流失和增加財政收入的作用。要從根本上改變非稅收入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和體制缺陷,就必須在認識上有所轉變,體制上有所創新,在管理上有所突破。

(一)樹立非稅收入的新理念。

要逐步淡化預算外資金概念,盡快樹立非稅收入新理念,真正把理念統一到非稅收入“所有權屬國家,使用權歸政府,管理權在財政”上來。非稅收入是國家制定政策授權有關部門和單位在依法行政過程中取得的,與稅收收入一起由政府統籌安排,成為政府可用財力。

(二)實行資金統籌,增強政府對非稅收入的調控能力。

一是將所有非稅收入全部納入財政綜合預算管理,對非稅收入形成的財力實行統籌安排,適當調劑。按照政、事分開原則,實現非稅收入使用上的分類管理,改進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方法,真正做到非稅收入的征收與使用分離。

二是積極探索非稅收入按項目安排資金的新型預算管理方式,實現非稅收入分配權集中于政府財政的管理目標。財政不但要在年度間對非稅收入進行調控,而且在部門、單位間也要進行調度,并積極摸索非稅收入在項目間進行調劑的新路子,努力提高非稅收入的資金使用效率。

(三)改進征收方式,真正做到“以票管收”。

非稅收入資金額度大,涉及面廣,征收工作難度大,而且征收手段比較薄弱,法制制度不健全。因此需要完善“源頭控收,以票管收,依法盡收”的管理模式,建立運轉協調、規范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非稅收入征繳機制。

一是改進非稅收入的征管方式,豐富完善征管手段,努力做到應收盡收。

二是加快非稅收入收繳改革步伐,以有關部門、機構的職責分工和相互制衡為基礎,以收繳分離為目標,建立“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政府統籌”的非稅收入征管模式,進一步規范非稅收入的收繳行為。

三是加強賬戶管理,取消執收單位以各種形式設立的非稅收入過渡戶,將非稅收入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實行直接繳庫或集中匯繳,規范收入收繳程序,減少資金收繳環節,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加快法制建設步伐,健全非稅收入監管機制。

一是不斷完善我區非稅收入管理的相關制度辦法,規范部門行為,提高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科學性。實現非稅收入管理的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對非稅收入征管中的各種違紀行為,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追究有關部門和單位的主要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二是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的透明度,自覺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加大非稅收入的檢查監督力度,把非稅收入作為財政監管的重點,與紀檢、監察、審計、物價等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定期對非稅收入收支情況進行檢查,保證非稅收入應收盡收和使用的規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