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企業會計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08 04:03:00

導語:基層企業會計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企業會計工作調研報告

我國基層單位特別是鄉鎮企業會計人員普遍存在著學歷不高、專業知識貧乏的現象,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員是無證上崗,在實際工作中又缺乏必要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怎樣充分調動鄉鎮企業會計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大力開展鄉鎮企業會計人員的在職后繼教育培訓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筆者認為,搞好鄉鎮企業會計人員后繼教育培訓,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充分認識開展鄉鎮企業會計人員后繼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鄉鎮企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市場繁榮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在推進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教興國、吸引民間投資和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鄉鎮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而產生的種種弊端束縛了自身的發展與壯大。其中由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專業知識貧乏而帶來的消極作用也不可忽視。比如有的鄉鎮企業所謂的“會計”一般都是由企業法人的近親來擔任,而這些人大多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有的根本不懂會計專業知識;有的只會做“流水賬”、“包包賬”;有的會計法律意識淡薄,記賬隨意性強,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有的甚至存在偷稅漏稅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僅使一個企業賬目混亂,使企業負責人很難通過成本核算來籌劃企業未來的發展,實現企業質的跨躍,更使政府部門對這些企業必要的管理和監督失控。20*年新頒布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第三條明確規定:“各單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而一些鄉鎮企業所謂的“會計人員”中存在的無證上崗現象同偷稅漏稅一樣也是違法行為。作為鄉鎮企業會計主管機關的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行政管理職能,及時組織轄區內的鄉鎮企業負責人學習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督促他們采取相應的措施,或聘請有會計從業資格的人擔任會計工作,或使現有會計人員強化在職學習和后繼教育培訓,使他們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同時,在制定會計人員在職后繼教育培訓計劃時,也要站在經濟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鄉鎮企業會計人員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發揮會計管理部門對會計培訓工作的指導作用,搞好鄉鎮企業會計后繼教育培訓。

二、要做好宣傳工作,提高會計人員參加后繼教育的積極性。

現代市場經濟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這充滿競爭經濟大潮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了知識就是財富,多數鄉鎮企業的會計人員接受會計知識教育和培訓的愿望也較為強烈,但是由于信息不暢,苦于求知的鄉鎮企業的會計人員“充電”意識淡薄,認為企業是自家的,記個流水賬就行,學那么多知識沒用。這就要求我們會計管理部門、會計培訓機構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鎮(街)財政所對鄉鎮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充分利用地方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新聞媒介的信息傳播作用,對鄉鎮企業會計人員為什么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高水平的會計人員對企業發展的作用,應該到哪里、接受什么樣的學習和培訓等問題,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多加宣傳,讓這些會計人員明白我們的會計培訓機構的具體職能、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時間安排等;通過全方位的宣傳,充分調動了鄉鎮企業會計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會計管理部門、會計培訓機構與鄉鎮企業會計人員的溝通,便于及時掌握他們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便于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從而使培訓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

三、培訓要突出實用性、針對性、靈活性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鄉鎮企業會計人員的實際需要而進行的實用性、針對性、靈活性較強的培訓才能達到提高鄉鎮企業會計人員專業水平的目的。在培訓內容上,應該有針對性地、有選擇地對他們進行財經法規的培訓,如新《會計法》、《財政部關于鄉鎮企業貫徹執行分行業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等。又如去年頒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對鄉鎮企業會計人員來說,既有實用性,又有針對性,比較適合他們學習。在培訓方式上,《會計后繼教育暫行規定》也賦予了多種方式,我覺得主要要采用一些能讓他們坐得住、學得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如案例教學、座談會、交流討論、多媒體教學、看一些有警示意義的電視錄像等,可以用實賬*作的形式提高他們的實際業務能力。甚至可以大膽探索一些新的形式,如江蘇范圍內的鄉鎮企業財務人員可以定期通過讓他們瀏覽“江蘇會計知訊網”(*)來進行知識更新,通過網絡實名制、點擊率、發貼量來加以考核,一來會計管理部門可以免于他們因為工作繁忙而沒有時間參與脫產集中培訓。二來也可以提高“江蘇會計知訊網”網站的人氣。如果搞培訓班,那么培訓班一般都應堅持時間短、效率高的原則,如果不講究質量,走形式,很難使參加培訓的會計人員信服,再召集他們參加培訓就更難,所以在對鄉鎮企業會計人員進行培訓時,從培訓內容到培訓形式,一定要突出實用性、針對性、靈活性,切忌脫離實際,切忌搞一刀切,切忌形式主義。

四、培訓要有目的、有計劃、分步驟開展

如前所述,鄉鎮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鄉鎮企業會計人員整體專業水平較低,文化程度也不高。根據這一特點,首先,會計管理部門和培訓機構在培訓前要制定出詳細的培訓計劃,對培訓分哪幾個步驟、哪幾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培訓的培訓內容、培訓目的、培訓方式、時間安排等都要做出明確表示,不能每年會計培訓的內容都一樣,都是在講一些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及檔案管理方面的知識。其次,在培訓內容的安排上,最好能夠聯系會計*作實際進行講解,應遵循“因材施教”、“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通俗易懂的原則,盡量照顧到大多數鄉鎮企業會計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教師培訓資格上也要實行準入制,首先要把好教師關,避免那些從他們自身那里就覺得會計后繼教育是走走形式的人進入教師隊伍,對教師的講授內容也要加強考核,避免重復講授。

五、要加強對鄉鎮企業會計人員培訓情況的監督,使培訓制度化、規范化

這就要求我們鎮(街)財政所與會計培訓機構緊密配合。一方面,基層財政所要將自己業務工作中掌握到的鄉鎮企業名單、數量,每個企業會計人員的任職情況、學歷水平,這些企業的會計人員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培訓等情況及時通報給會計培訓機構;另一方面,會計培訓機構要根據這些情況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時間,通過財政所的行政管理職能組織各種切合實際的培訓,并將必要的培訓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鎮企業名單、數量,每個企業會計人員的任職情況、學歷水平,這些企業的會計人員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培訓等情況及時通報給會計培訓機構;另一方面,會計培訓機構要根據這些情況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時間,通過財政所的行政管理職能組織各種切合實際的培訓,并將必要的培訓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