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16 05:22:00

導語:市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一、我市文化人才隊伍基本現狀

根據20*年對全市文化藝術人才的普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市范圍內(除局機關、直屬單位)在文化藝術界具有一定造詣,在當地有一定影響的各類人才共有454人。基本情況如下:

2、文化程度情況

7縣4區454人中,大學232人,大專154人,中專35人,高中及以下33人。

3、年齡結構情況

15—45歲307人,46—60歲147人。

4、部分市直文化單位人才結構情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專業人才逐步老化,青黃不接,后繼乏人

目前,市藝術劇院在編人員71人,具有高、中、初級職稱人員共64人,大多數人員是70年代、80年代通過招收自行培養的,少部分是從外地引進的,大專院校畢業生較少,專業門類不齊備,尤其缺乏創作、編導、主演、主奏人員,除舞蹈人員、少部分聲樂、戲劇人員較年輕外,其他人員都在40歲以上,因此,舞臺表演陣容薄弱,缺乏朝氣與活力,完成大作品更顯得人才不濟,困繞藝術生產,難以生產精品力作;市文化館業務干部少,個別部門空缺無人,一些部門的人員已接近退休,一些部門的年輕干部還不成熟,獨立工作能力較差;市文物局專業人員配備不齊,年齡偏大,工勤人員較多,一些主體業務因無人難以開展;市圖書館的專業人才基本上是老模式,近些年從未進過新的業務人員;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體制關系長期制約著人才培養發展,受編制的控制,需要招收、引進的人才進不來,不適應的人員出不去,加之一些不符合要求無一技之長的人員又在安插,人才結構不僅得不到優化和改善,反而有所退化、劣化,情形比較嚴重;其次是對人才的培養缺乏財力支持和保障,近些年這項工作幾乎停止,各類專業人員無法得到進修、深造的機會,專業水平和能力停滯不前,只能是吃老本一般化地應付工作,更談不上進行新的實踐和創新。再有是,單位和部門要求不高,措施不力,不能充分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這方面工作的主觀能動性落后于時代的要求。

縣(市)區的專業人才工作困難更多,據調查,三臺、梓潼、鹽亭、江油的原川劇團的專業人員全部老化,留下幾個人守牌子,偶爾參與點大型活動而已,更說不上人才培養,文化館、文館所、圖書館的專業人員也是寥寥無幾,普遍得不到發展和提高,重要的原因是無財力支持和保障。

2、群眾文化人才一多一少現象突出,發展不平衡

據調查統計資料來看,美術、書法、攝影、文學人才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大多數是城市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學校教師,鄉鎮一級為數甚少,農村文化人才出現空白很多,作為全國先進文化縣的三臺縣情況好一些,有一個全面發展的趨勢;群眾文化人才在音樂、歌舞、戲劇、民間藝術方面人才不濟,對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十分不利,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需求和審美要求,其主要原因是各地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不平衡,智力、財力投入較少,由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沖擊,農村文化陣地顯得更加薄弱,人、財兩難,文化專干問題長期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很多地方沒有人去做這方面的工作,造成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人才奇缺的現象。全市大部分鄉鎮是有陣地、無文化專干,或有文化專干無陣地,甚至更多的是既無陣地也無文化專干。即使有文化專干的鄉鎮,基本的人頭經費也無法保證,更不要說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所需經費,我們以為,鄉鎮文化專干的缺失,是目前我市農村群眾文化停滯的根本原因。

3、人才培養、使用機制不健全

經調查了解,現有的專業人才、業余人才大多數得不到進一步的培養、深造,使用也是相當有限的,多數地方沒有建立人才培養、使用的目標和計劃,更沒有資金投入,還只停留在簡單的口號式的重視,文化藝術活動相應地開展得較少,沒有搭建起讓文化人才展現的平臺,人才難以發揮作用,造成僅有的人才資源浪費。

4、各門類領軍人才少、優秀人才流失

目前,我市文化各門類的領軍人才匱乏,像專業團體的主創人員,主演人員極少,體現不出人才優勢,要搞大型藝術生產,還得到處請人,花費不少的精力和財力;群眾文化方面缺乏有知名度的業務干部,影響學術研討和業務輔導工作的開展,一些較優秀的人才通過不同渠道相繼流失,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具體單位對人才資源的開發、使用重視不夠,加之客觀條件等因素,創造不出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并保證人才充分展現自我的良好環境和必須的物質、精神待遇,形成人往高處走的客觀事實。

5、文化管理人才力量亟待加強和提高

當前,文化管理人才相應較少,特別是從事文藝理論研究、學術研究、政策研究、文化項目立項研究、開發利用的人才更少,這直接影響了文化事業發展目標的實現、各項文化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和文化人才工作的有效推進,原因是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不平衡,重經輕文的現實客觀存在。加之現有管理人才素質不夠高,有的忙于其它事務,不能潛心搞管理且具體目標任務不夠明確。

6、文化經營人才嚴重缺乏,經營項目缺乏規模和檔次

目前,全市文化經營多數在文化娛樂、網吧、音像租賃、書報刊印刷方面,形成規模的極少,高檔次的不多,經營者大多數文化程度較低,經營理念和手段相對落后,沒有更多的知名人士出現。大的、新型的文化項目沒人開發、打造,智力、財力投入也相當困難,市場難找,難培育,這跟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文化消費意識和消費水平有直接關系。

三、今后的建設任務及主要措施

1、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共中共、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國家文化部《關于實施“人才興文”戰略,進一步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和省、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統一思想、統一行動。

2、各級文化主管部門把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擺在中心工作的重要位置,予以高度重視,領導要帶頭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和“人才興文”的戰略思想,明確所擔負的職責和任務,切實落實“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負責制。

3、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文化強市的目標,根據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的社會發展需要,制定出符合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計劃。

4、建立起合理的文化人才培養機制、使用機制、激勵機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實用的文化人才隊伍,為繁榮和發展我市文化事業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保證、智力支持。

5、人才隊伍建設重點放在基層,特別是農村鄉鎮,要利用國家大力發展農村宣傳文化中心的契機,爭取用3——5年時間使農村文化人才在數量上、質量上有一個明顯的改觀;繼續鞏固現有的全國先進文化縣的成果,認真切實地做好其他縣(市)創建全國先進文化縣的人才基礎工作。

6、各級文化事業單位相應就本單位的人才建設提出目標性計劃。市藝術劇院要加強藝術創作、編導、擔綱主演、策劃、營銷人才的培養,有計劃地選送年輕演員到藝術院校進行學習深造,對有培養前途、目前又是臺柱的演員更要加緊培養鍛煉,著力打造包裝,使之成為知名演員,對所有專業技術人員要求學歷達標、技術達標,力爭3——5年大專以上學歷達全院人員80%以上,用職稱評定、績效工資制、獎勵等有效手段,促進人才迅速成長,在藝術生產中見實效。同時要積極招聘,引進藝術院校的優秀生、充實專業隊伍;市文物局要充分用好現有空缺編制,大力招收、引進急需的專業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填補長期空白領域,對現在具有國民教育本科學歷和長期從事文物管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要專業對口,并提供必要條件進行學科性、高技術性的研究工作,確保這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優勢地位,對現有的中級專業技術人才加強培養,提高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促使邁向高級職稱行列;市圖書館要在培養管理人才上下功夫,在構建掌握現代科技信息,推廣新知識的新型圖書人才隊伍上花力氣,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更新知識,攻讀學歷,開展理論研討,出學術成果,探索和推動圖書事業向新的領域進軍和發展。無論從學歷方面還是管理能力方面都要與國家一級圖書館榮譽相匹配;市文化館要從培養、招聘、引進文藝輔導領軍人才入手,迅速改變目前專業人員技術水平一般,不能服眾及門類空白的狀況,同時要充分發揮在崗知名人才的作用,進行一對一的培養,采取定項目、定指標、定時間的措施,促使年輕人員早成才,早接班,同時要求非專業人員學專業,補充專業人才隊伍,改變人才結構,還要加大引進群眾文化優秀人才力度,必要時向社會公開招聘;市藝術中心、市文化稽查隊要著力提高現有人員的管理、執法水平、經營能力,做到人盡其能,才盡其用,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7、縣(區)文化館要把著眼點放在本地企事業單位、學校,特別是農村文化人才建設上,力爭做到各單位有文化人才骨干,村村有文化領頭人,有活動陣地,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的發展培養和造就實用型文化人才,同時要注意發現和培養文藝表演方面的人才,有利于開展豐富多彩的城鄉文化宣傳活動。特別要在各類人才的質量上下大功夫。

8、鼓勵文化致富、藝術專長致富,發展不同規模的文化產業,為文化經濟人、經營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在項目上提供政策、智力、技術支持和法律保護。

9、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要組織力量對當地現有文化人才進行普查,分門別類整理注冊,建立《文化人才資源信息庫》,全面系統地掌握人才基本情況,促進對人才的培養、開發,從而更好地使用人才。同時要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一把手”親自掛帥,具體指導、協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10、為優秀人才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提供有利的發展空間盡可能地解決必須和必要的待遇,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的領導同志每人都要具體聯系一至兩名高級或優秀人才、經常進行談心、交流、咨詢、調研。

11、加強人才隊伍政治思想建設、職業道德建設、業務能力建設,全面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綜合素質,重視職稱工作,切實關心他們的生活,解決困難和疾苦,進一步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氛圍,促進人才不斷涌現,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實踐證明,一個地方文化事業是否繁榮,文化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取決于當地文化人才的數量和質量。

12、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的人事科室要為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協調服務工作,保證所需人才和優秀人才的招聘、引進渠道暢通,辦事快捷。

13、爭取政府加大對文化人才建設的財政投資,建立文化人才發展建設專項基金。

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艱巨而光榮,只有長期不懈地抓,抓出實效,才能完成“人才興文”的戰略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