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12-21 04:42:00

導語: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調查與思考

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省、市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園區特別是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我市在大交通即將形成之后,農業產業如何發展,怎樣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全市上下正在積極探索和實踐。

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起步良好,進展有序,在建園區初具雛形。一是領導比較重視。基本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和象征協調配合一起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總歸。各縣(區)根據各地自然資源和傳統產業優勢,按照專業化、區域化、集約化的要求,制定了產業園區建設的總體規劃初步方案,更加明確了建園的產業重點。三是創新機制。全市各地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創新和完善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新機制,為園區建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是規劃滯后。一些縣區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總體規劃還未最終審定案,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詳規未制定,不少地方只能看到園區發展的重點打算,致使不少地方沒有把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很好結合,農房、養殖圈舍亂修亂建,園區設施盲目建設,產業項目隨意發展等問題存在。

二是融資困難。資金投入是園區建設的關鍵,但發展農村種養殖業的企業和業主普遍反映,目前搞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融資十分困難,尤其是金融貸款更加困難,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三是“三缺一低”的問題仍然突出。全市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科技含量、特色產業、龍頭加工企業帶動,規模化經營水平低的問題在發展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突破,進展和效果不明顯,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產業園區發展速度和水平,沒有很好發揮農業產業園區的輻射帶動功能。

四是發展不夠平衡。一些地方認識和領導能力不夠,有等、靠、要的思想,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工作不到位,投入不到位。一些地方的個別業主只是想國家項目投入,甚至套取國家資金,沒有想真正建基地、強產業、富百姓。土地流轉不夠規范,土地流轉市場還未建立起來,隨意性比較大,部分流轉土地未簽訂流轉合同,簽訂了流轉合同的,有的存在著責、權、利不明確等問題,為園區建設和農民問題留下了隱患。

因此,為了促進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健康、快速發展,更好地為農民增收致富服務,今后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完善規劃,堅持一抓到底。各級黨政要盡快完成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和論證定編工作,并在明年元月底前制定完成各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具體規劃。要將產業園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緊密結合,高起點,高標準,按照一園一特和專業化、區域化、集約化的要求,找準園區定位,突出園區特色特別要抓好畜牧、蔬菜、茶葉、核桃、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一要堅持嚴格執行規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力爭三至五年真正抓出成效。

二是進一步創新機制,推進健康發展。要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推進園區建設和成敗的關鍵來抓。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園區投入、融資保險、土地流建、經營管理、利益聯接、評估獎勵等機制。要從政策優惠、項目扶持、建立土地流轉市場等多方面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引導、鼓勵、支持業主開發土地,投資產業、建設園區。要積極發展農業專合組織,廣泛調動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積極性,以積極、健康、快速推進農業產業園區建設。

三是進一步負強化服務,提高保障水平。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建立并真正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要制定專門的工作考評辦法,嚴格目標管理,都硬績效考核,狠抓工作落實。要在技術推廣、技術培訓、信息傳播、工作協調等方面強化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職能,提高服務水平。要圍繞特色主導產業,培育開拓市場,培育壯大一批帶動力強的市場營銷企業,不斷做大園區規模,提高輻射帶動能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民穩定、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