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當好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13 04:40:00
導語:林業當好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與“三農”關系密切,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新的重大歷史任務面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充分發揮林業的多種功能,對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具有獨特作用。主要表現為:
第一,發展林業是加快農村生產發展的重要內容。農村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大力發展林業。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林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是林業的主戰場,農民是林業的主力軍,通過大力發展林業,可以拓展農村經濟的發展空間,發揮出巨大的綜合效益;二是發展林業有利于保障農業穩產高產。因為林木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功能,在改善農村生產環境方面具有獨特效能。據實地觀測,農田防護林能使糧食平均增產15-20%;三是發展林業有利于保證糧食安全。通過大力發展果品,不僅豐富人們的果盤子,改善飲食結構,而且還可減輕農產品的生產壓力。
第二,發展林業是實現農民生活寬裕的有效途徑。農民增收,是生活寬裕的前提條件,而林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可以發揮獨特作用。一是林業產業的效益日益顯著。在我市林果集中產區,人均果品收入超2000元的戶,戶均收入超萬元的村,俯拾皆是。我市滄縣的樸寺村、黃驊的孔店村就是靠發展小棗和冬棗致富的典型村,人均收入高達近萬元。林果產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市推動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二是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通過參加退耕還林、防沙治沙、海防林等重點工程,可獲得錢款和苗木補助,從而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發展林業是促進鄉風文明、實現村容整潔的關鍵措施。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是農村社會發展向現代化邁進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農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體現。發展林業,一是可綠化美化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通過構筑農田林網,搞好村屯四旁綠化、庭院綠化,能使農民的家居環境、村莊環境、自然環境和諧優美;二是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態道德意識。通過倡導森林文化、弘揚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既能提高農民的自身修養,又有助于農民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形成自覺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的新風尚。通過發展林業產業,可以為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提供物質保障,有力推動農村的綠化美化與和諧穩定。
第四,發展林業是推動農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管理民主是通過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使農民獲得參與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事務的權利。當前,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是林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搞好這項改革,還林、還利于民,由農民自己管理和經營好這一重要生產資料,不僅能落實好農民的各項合法權利,還能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民主意識和參政議政意識,是推進農村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徑。
由此可以看出,林業發展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地位特殊、作用獨特。只有充分發揮林業的排頭兵作用,新農村建設才能迸發出其應有的勃勃生機和活力,才能真真正正取得實效,“三農”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
2、正確處理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幾個重要關系
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身。如何充分發揮林業的多種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群眾對林業的不同需求,讓林業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先鋒隊,我們認為需著重處理好五個重要關系。
2.1要處理好興林與富民的關系。興林為了富民,富民才能興林,興林與富民是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只有把富民做為林業建設的重要目標,才能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為林業改革和發展注入活力;只有廣大農民群眾富裕了,才能為林業提供物質保障和精神動力,推動林業又快又好發展。因此,必須牢固樹立興林為了富民、富民才能興林的理念,將林業建設與農民致富緊密結合起來,把興林富民做為林業工作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并始終不渝地堅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
2.2要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系。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只有發展才能滿足社會對林業不斷增長的多種需求,滿足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要求;只有深化林業改革,才能消除林業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調動農民群眾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增強林業發展的活力,挖掘林業發展的潛力,發揮林業應有的效益。
2.3要處理好生態與產業的關系。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是林業發展的兩大基本任務。只有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滿足了社會的生態效益和精神文化需求,才能騰出更多的空間和更大的余地去發展林業產業;只有建立起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才能較好地既滿足了社會對林產品的需求,又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財富,才能更好地支持、保障林業生態體系的發展。
2.4要處理好保護和利用的關系。發展、保護林業資源是林業建設的第一要務。發揮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多種功能,首先要保護好森林資源,并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保護為了利用,利用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要堅持嚴格保護、積極開發、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原則,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森林資源,使林業成為農民群眾致富之源,同時,在科學利用中實現自我有效的保護。這一點,在我們這個森林資源并不豐富的*市來說,尤為重要。
2.5要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則,既要切實抓住機遇,利用好國家政策,加快林業的發展速度,使我市林業在數量規模上有一個迅速增長,更要把質量和效益放到極其重要的位置,圍繞建設精品林業這一目標,努力抓好林業的高品質建設,大力提高林業效益,強力推進林業的標準化生產。
3、今后一個時期,我市林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與措施
3.1正確分析當前我市林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近幾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切實把大力發展林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和諧*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我市林業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截止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446萬畝,其中“十五”期間完成造林159.5萬畝,相當于過去20年造林面積之和,其中速生林面積達到110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1.5%,比“九五”末增加了5.5個百分點;果品總產量達到21.5億斤,較“九五”末增長3.3億斤;林業總產值達到35.4億元,為“九五”末的2倍。林果產業已經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然而,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相比,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市的林業建設還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我市近幾年林業發展迅速,林木覆蓋率達到21.5%,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23.25%低1.75個百分點,且東、西部差距較大,東部縣市不足10%,西部縣市高達30%以上,泊頭市達到35.9%,在全省94個平原縣市中位居第一位;二是村屯四旁植樹、農田林網以及庭院綠化還比較薄弱,我市的村屯綠化率僅為15%左右,東部縣市更低;三是部分干部群眾的林業發展意識還比較低,對國家惠林政策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到位;四是林業科技推廣體系還不夠健全,科技進步貢獻率僅為4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五是面對迅速增加的森林資源,給我市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與防治體系建設增加了很大壓力。同時,森林資源管理和案件的查處保護力度也需進一步加大;六是龍頭企業少且小,帶動能力弱,產業發展的水平還須進一步提高。
3.2今后工作思路
根據我市林業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確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林業建議的總體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的發展觀為統領,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緊緊圍繞新時期關于“突出生態效益,注重經濟效益,發揮社會效益”對林業的新定位要求,切實加快林業發展速度,讓*該綠的地方綠起來,努力把*建成天然大氧吧,推進全市林業再上新水平。
按照以上總體要求,突出“抓好四個重點、辦好十件實事”:
四個重點,即:
一、大力開展造林綠化,推進農村生態建設。一是抓好重點工程建設。突出抓好*市中心城區環城林工程、東部綠化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和村屯四旁綠化工程,年內全市森林覆蓋率增長1.3個百分點,達到22.8%。二是著力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活動,按照“村村綠、路路綠、家家綠”的原則,開展”環村林、庭院果”的建設,將村里村外、院里院外、房前屋后能植樹種花的地方都植上樹、種上花、栽上果,力求通過3-5年的努力,實現全市村屯綠化覆蓋率30%以上。
二、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一是充分利用走出去參觀、請進來專家以及現場培訓、音像培訓等多種形式,搞好科技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二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市場優勢,加快冬棗、無核棗、梨等傳統名優果品基地的發展速度,凡是新建基地以及改劣換優基地,良種率必須達到100%;三是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在積極引進名優新品種,進行改劣換優的同時,大力推進果品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力爭到“十一五”末全市無公害果品生產面積比例達到50%以上,出口果品比例達到10%以上;四是加大龍頭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
三、大力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還林還利于農民。按照“明晰產權、放活經營、綜合配套、規范流轉”的總體要求,不斷將這項改革推向深入,逐步建立“產權歸屬明晰、經營主體落實、責任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范、監督服務到位”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促進農村民主管理,真正使廣大農民務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年內抓好青縣、泊頭兩個試點縣工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明年全面鋪開。
四、大力抓好國家惠林政策落實,放活林業發展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市委、市政府關于完善林業政策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堅持不管是國營、民營、集體還是外資,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無論采取什么形式投資林業或參與林果生產與經營,都要按照“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給予大力支持和切實的保護。同時要大力推行股份制造林、荒地拍賣造林、承包造林等多種好機制、好辦法,放開發展非公有制造林,努力形成多主體、多形式、多層次的林業發展新格局,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發展。今后,非公有制造林面積要達到總造林面積的90%以上。
十件實事,即:
一、開展東部沿??h(市區)的生態綠化攻堅。以黃驊、海興、臨港開發區、南大港管理區、鹽山、孟村、青縣、南皮8個縣(市區)為重點,以海防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還林(三荒造林)工程等三大重點工程為載體,大力開展鹽堿荒地綠化、溝渠綠化、公路綠化,通過選好樹種和造林模式,完成造林30萬畝以上。
二、創建綠化典型。在縣、鄉、村結合創建文明生態村和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活動,開展“綠色生態示范縣”、“綠色生態示范村”和“綠色生態示范戶”創建活動,重點抓好100個生態示范村、1000個生態示范戶,實現以點帶面,推動全市林業建設的深入開展。
三、抓好“三環工程”。即因地制宜地實施環中心城區綠化、環縣城綠化和環村綠化,通過建設“三環”綠化帶、林蔭路和四旁綠化,改善城鎮、鄉村綠化面貌。
四、抓好五大林業示范區。一是在任丘、河間、吳橋、肅寧4個糧食主產區分別建設4個萬畝農田林網示范區。二是在青縣、獻縣、河間、任丘、南皮、肅寧6個縣市分別搞好6個千畝速生豐產林管理高效示范區。三是在滄縣、獻縣、泊頭、黃驊4個縣市分別搞好4個萬畝梨、棗提質增效示范區。四是在鹽山、獻縣、東光3個縣分別搞好3個百畝林木良種示范苗圃。五是分別在棗區、梨區、速生豐產林區和東部鹽堿區域建立10個不同類型的林業科技示范點,開展科技推廣和樹種品種引進試驗研究,為提高*林果發展和管理水平提供科技支撐。
五、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重點抓好測報體系和應急防治隊伍建設,尤其要抓好美國白蛾等檢疫性重點病蟲的防治,突出窗口地帶和重點地帶的防治。同時,切實搞好野生動物疫情監測,確保全市不發生大的森林災害。
六、深入搞好南大港濕地和海興濕地的保護以及列入國家級濕地與鳥類自然保護區的后續完善工作。
七、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萬名林果技術人員大培訓活動。
八、扶持10個市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的規?;l展和創新型發展,發揮好林果協會及林業經濟合作組織在全市林業產業發展中的中堅作用。
九、建立健全林業信息服務平臺。在抓好市級林果信息網站和林木種苗信息中心建設的同時,重點抓好滄縣崔爾莊紅棗市場信息網站、黃驊孔店冬棗市場信息網站以及中國棗網等產品信息網絡建設,進一步健全我市林產品信息平臺,全方位為林農提供信息和科技服務。
十、推動農村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完成好退耕還林的政策兌現,保護林農的合法利益。
- 上一篇:林木有害生物調研報告
- 下一篇: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觀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