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干部經常性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01 03:16:00

導語:建立和完善干部經常性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和完善干部經常性調研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關于干部經常性考察機制概念;我縣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的主要作法;實行干部經常性考察機制的重要意義;當前推進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建議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經常性考察方式是干部考察方式改革的必然、全方位、動態了解干部是經常性考察方式主要特點、應把集中考察與經常性考察兩種考察機制有機結合,才能科學準確識準人、干部聯點,跟蹤考察了解干部、科學考核,動態掌握干部實績、搭建平臺,讓群眾監督干部、實行干部約談,及時觀察了解干部、借助主題活動開展,專門考察了解干部、符合事物“量變”規律、能有效彌補集中性考察“近因效應”的弊端、有效防止了干部集中考察失真和“帶病提拔”、抓認識,在形成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氛圍上下功夫、抓機制,在規范長效上下功夫、抓成果運用,在發揮經常性考察工作作用上下功夫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關于干部經常性考察機制概念

1、經常性考察方式是干部考察方式改革的必然。傳統的干部考察方式通常具有定期和集中的特點,一般都在年度班子考察、干部崗位調整前考察、換屆前考察時進行。這種考察按部就班,約定俗成,目的明確,力量集中,時間集中,對短時間內了解和掌握干部情況有一定效果。但是,這種考察方式由于時間緊、任務重,考察的深度和廣度受到限制,想要完全“考準人”還存在一些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建立經常性的干部考察機制。

2、全方位、動態了解干部是經常性考察方式主要特點。日常了解、動態考察是這種干部考察方式的突出特點。在對干部的認識上,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飛躍、由“點”的認識到“面”的認識的一個過程。

3、應把集中考察與經常性考察兩種考察機制有機結合,才能科學準確識準人。只有把兩種考察機制相互結合,才能使我們對一個動態的人有一個真正本質的、動態的、全面的了解。集中考察與經常性考察,能相互說明、相互印證,互為因果,二者不能相互割裂,不能顧此失彼,應在經常性考察的基礎上,再進行定期集中考察,以達到全面準確評價干部的目的。

二、我縣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的主要作法

近年來,我縣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要求,不斷完善和創新干部考察方法,逐步建立起了干部經常性考察機制,為縣委準確識人、科學用人發揮了積極作用,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干部聯點,跟蹤考察了解干部。自2001年開始,*縣委組織部為加強對全縣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的日常了解、進一步加強機關干部身建設,開展了縣委組織部干部“五聯五幫”活動(即縣委組織部干部每人聯系一個鄉鎮,一個機關單位、聯系一個村、一家企業、一個黨員貧困戶,幫助創建“五好”班子、幫助建立健全黨組織、幫助發展出實效)。對所聯系的鄉鎮和機關,明確要求干部每月做到“三個一”:每月下去調研一次、每月和班子成員談心交流一次、每月在部機關月會上向部務會匯報一次?!拔迓撐鍘汀被顒勇撓迭c堅持一以貫之,極少異動。通過伸長觸須、延伸鏈條式的日常考察了解,部務會隨時了解了全縣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基本動態。在2008年下半年的一次干部調整中,根據聯點干部平時掌握的情況及集中考察結果,部務會把太子廟鎮鎮長等4名初擬的提拔使用人選“拉”了下來。

2、科學考核,動態掌握干部實績。組織部抽調專門力量,成立了考核辦,對全縣黨正職、正科級單位領導班子進行1000分制實績考核??己宿k每月收集一次情況、每季度下發一次考核通報、每年進行一次總評及結果運用,做到了對領導干部、領導班子實績隨時了解和臺賬錄入。2008年底,縣委根據考核結果,對大南湖鄉黨委書記、鄉長實行了免職處理。由于注重平時日常考核、注重用實事說話,受處理的干部也心服口服。

3、搭建平臺,讓群眾監督干部。近年來,*縣不斷改進傳統干部監督方式,通過完善信訪舉報、考察公示、設立部長信箱、建立黨員干部QQ群等途徑,不斷打造、完善干部監督平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增強對干部的考察和了解。對在信訪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不隱不瞞,本著“有訪必查”、“有線索必查”的原則,一律組織專門調查。據統計,2007年以來,因在信訪中發現問題被取消擬提拔重用資格的干部就達12人。

4、實行干部約談,及時觀察了解干部。2007年,縣委組織部出臺了《關于建立干部約談制度的通知》。在約談的對象、時機上,我們堅持“五個必談”:干部提拔任用時必談、干部獲得榮譽時必談、干部職務變動有情緒時必談、干部遇到困難時必談、班子明顯不協調時必談,及時了解干部的思想動態。約談制度建立來,我們已約談干部200多人次,發現干部、領導班子中帶傾向性問題30個,并及時進行了糾正和解決。

5、借助主題活動開展,專門考察了解干部。近年來,我縣開展了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建設年、政法系統干部履職情況大調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主題活動。在這些主題活動中,我們通過民主測平、群眾滿意度調查、專題民主生活會、專項調查等方式,對參加活動的黨員干部進行了較為深入、全面的調查了解。

三、實行干部經常性考察機制的重要意義

1、符合事物“量變”規律。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任何質變都是由量變引起的,沒有一定的量變,就不會發生質變;換句話說,質變依賴于量變,要以量變作為基礎。我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干部的德、能、勤、績、廉是動態變化的,只有改變以往那種不換屆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不調整不考察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方法,將考察工作做到經?;S時了解領導干部個人的動態變化,通過大量信息的積累,更加準確地了解班子、認識干部,避免“一次考察定終身”可能造成的失誤。通過經常性考察,能及時發現在集中考察干部時不能發現的在品德、修養、素質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對干部工作圈外的情況進行經常性、隨時隨地的考察,可以切實掌握他們工作圈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情況,從而準確的甄別、認識干部。

2、能有效彌補集中性考察“近因效應”的弊端。常規的集中性考察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容易產生“近因效應”。由于受談話時間、地點的影響,干部考察的談話內容一般都局限于眼前的一時一事,談話對象的思考范圍也相對固定在談話的最近時間段,這就不可避免地使整個考察工作局限于對一個干部一時表現的考察,如果以此來衡量一個干部的一貫表現,必然失之偏頗。經常性考察能夠動態地記錄一個干部在各個時間段和各種重要時刻的表現,在經常性考察的基礎上,結合集中性考察,就能比較全面地而不是表面地對一個干部做出評價,就能比較有效地避免“近因效應”。

3、有效防止了干部集中考察失真和“帶病提拔”。從一般的集中性考察情況看,一些干部考察不準、考察材料內容空虛,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就是由于集中性考察時,考察對象的所作所為都是過去時。經常性考察堅持“以實事說話”,能夠使我們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地考察了解干部,全面掌握干部工作、生活、社交情況,從而對干部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做到準確地選拔任用干部,合理地調整配備領導班子。由于經常性考察對干部考察更為準確,因此是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帶病提拔”的“一劑良藥”。

四、當前推進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1、認識的誤區:部分干部群眾對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存在幾個認識上的誤區。一是“麻煩論”??傉J為干部的經常性考察工作,一年四季都要搞,測評、座談、調查等程序過多,比較麻煩,倒不如沿襲老辦法。二是“無用”論。認為組織部門下了狠力氣,費了大功夫,就算把情況完全搞準了,最后領導也不一定會“完全運用經常性考察成果”。三是“部門論”。認為干部考察是組織部門的事,與其他單位、其他干部關系不大,有情況也不愿意主動反映,有活動不愿意參與。

2、機制的缺失。對于經常性考察工作,雖然各地、各單位都進行了一些思考、探索、實踐,但總的來看,都還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運行機制,全面推行還缺乏扎實基礎。

3、結果能否科學有效的運用。只有真正貫徹省委“三個不吃虧”精神、真正破除“綜合平衡、論資排輩、人情照顧”等思想障礙,經常性考察結果才能真正得到有效運用。

五、推進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建議

1、抓認識,在形成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氛圍上下功夫。干部考察工作是黨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志曾提出,干部考察工作“要像X光機那樣快速準確地了解評價干部?!币诟刹咳罕娭袕V泛宣傳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對改進干部考察方法的認識,糾正對經常性考察就是要調整、不信任,甚至有問題的錯誤看法;要向廣大干群宣講傳統的干部考察方式缺乏對干部各方面情況的經常性了解,有時掌握情況不全面、不準確、不及時,信息不對稱,甚至有時失真等問題,導致有些干部“帶病提拔”現象。引導廣大干群支持、參與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形成干部經常性考察工作的濃厚氛圍。

2、抓機制,在規范長效上下功夫。由于經常性考察沒有集中性考察的規模,且一般穿插在經常性的工作之中,另外,經常性考察也不是隨意的個人行為,因此要保證經常性考察工作的正?;c規范化,就必須從制度入手,建立一個規范且可行的經常性考察工作機制。一要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工作制度,將經常性考察工作納入整個干部工作體系之中,并在工作的形式、內容和基本要求方面予以明確,保證這項工作意識入腦、責任到人。二要因經常性考察的內容、形式的不同制訂相應的具體工作制度。如干部的八小時外與八小時內的考察等就都要有具體的考察制度。三要建立一個經常性考察工作定期綜合分析制度。特別是建立在干部綜合性考察時對經常性考察情況的參考分析制度,從而避免“做歸做,用歸用”的局面,使經常性考察工作能比較穩定地發揮作用。同時,還要建立干部經常性考察檔案,將干部在不同時期、不同崗位、不同單位的經常性考察情況記入個人檔案,作為評價干部、公務員年度考核、使用和獎懲干部的重要依據,為選拔、調整、使用干部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鑒。

3、抓成果運用,在發揮經常性考察工作作用上下功夫。實踐證明,,加強考察成果運用,對建立干部經常性考察機制、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成果的運用中,我們應堅持“以實事說話、靠證據發言”,通過選拔和調整領導干部、評優評先等方式,擴大影響、激勵干部、促進經常性考察干部工作機制的落實。同時,我們還應發揮經常性考察的三種作用,教育管理干部。一是“保險絲”的作用,監督領導干部正確行使權力,充分履行職責,勤政實干,清正廉潔,同時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放開手腳,大膽工作。二是“預警器”作用,在考察中,對少數玩忽職守、消極應付、無所事事的干部,利用經常性考察結果,加強警示,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三是“過慮網”作用,達到了正本清源、懲前毖后、以儆效尤的目的。對考察認為清正廉潔、求真務實、敬業精神強、工作實績突出的干部,按照規定給予表彰、獎勵或提拔重用。對考察有問題的干部,區別情況予以處理:對一般性問題,由組織出面談話提醒、打招呼、敲警鐘,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對問題較多但夠不上黨紀處分的予以誡勉,誡勉期視情況不同分別為一年或半年;對因工作失誤造成嚴重損失或有經濟問題的,該調整職務的調整職務,該降免職的降免職;對嚴重違紀的,由紀檢監察機關立案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