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民轉移就業工作調研
時間:2022-01-29 11:10:00
導語:農村農民轉移就業工作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不再安于現狀,不滿足當前傳統農業經營帶來的微利,在家鄉又找不到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因此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農民越來越多。根據*鄉農村住戶調查資料表明:農民外出務工得到的收入已成為近幾年*鄉農戶家庭純收入增加的主體。而這種“主體”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這一途徑來完成。如何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逐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已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鄉農村剩余勞動力及轉移現狀
(一)全鄉農村勞動力結構現狀。
(二)全鄉農民轉移就業的現狀及特點。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和農村“人多地少”現象的日趨嚴重,近幾年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已成一股熱潮。據調查:全鄉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人數*人,總體上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民轉移就業主要集中在服務業。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行,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較以前相比有了顯著的提高,農民不再滿足溫飽型生活。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內部沖動和外部拉力作用下,近幾年大規模的向服務業轉移。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為廣大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從而吸引了更多農民進入服務業打工賺錢。據調查,我想外出打工的就有47%在服務業工作,少數分布在其他。二、三產業成為農民轉移就業的主要行業。
2、農民轉移就業具有兼業性。目前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農民與土地緊緊地連在一起,大部分非長期性外出務工的農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內”,農閑時外出打工,農忙時回家耕種。
二、農民轉移就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全縣外出勞動力人數雖逐步增加,但轉移的速度卻有所趨緩,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轉移的勞動力素質較低。主要表現在低學歷的偏多,高學歷的極小;體力型偏多,經過專業培訓和有專業技術的較少。低素質的勞動力只能從事臟、累、苦、重等工作,很難找到理想的崗位,掙得滿意的收入。
2、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多屬自發性、盲目性,使得外出務工人員的利益和權力難以得到保證。由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缺乏有效地引導和管理,基本處于無序流動狀態。由于缺乏宏觀調控手段,勞動力輸出后的情況無法了解,利益無法保護,如發生勞資糾紛或工傷事故等也無人過問。少數人因找不到工作就出現偷、盜、扒、竊等違法亂紀現象。也有少數人借打工之名,外出超生計劃生育。
三、積極引導農民轉移就業。
根據以上情況加以分析不難看出:今后農民轉移就業如不及時更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掙得滿意的收入已是越來越難。要想使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對農民總收入的貢獻越來越大,必須積極地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全縣勞動服務中心已初步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
1、建立鄉勞動力轉移信息網絡,形成農村勞動力的有序流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是“不冒煙的工廠”,是投資少、見效快的扶貧工程,是不交學費的“商業大學”,也是全鄉這樣一個山區鄉,工業基礎薄弱,經濟落后地區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為了積極穩妥的開展好勞務輸出,全鄉設立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絡員網絡。
2、提高勞動力素質,進行各行各業、多方位的技術培訓。據了解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小學至初中文化程度占95%以上,多數務工成員中只能從事普通體力勞動,有技術、特長的只占5%左右。針對這一情況,為滿足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對技術的需要,提高就業率,必須對務工成員進行多方位的技術培訓,堅持“先培訓,后輸出”的原則。通過培訓,使他們一經轉移就能上崗,在競爭的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既有利于生產的穩定發展,又增加了務工人員的經濟收入。
四、利用農民轉移就業成果,促進*鄉區域經濟發展。從以上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可以擴大就業、增加收入,還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搞活全鄉經濟。它的意義不僅在于把門外的錢抓回來,更重要的是通過農村勞務輸出,把外面的先進觀念、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機制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等學成回鄉,積極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全鄉在這方面的工作已邁出了新的一步。
1、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給農業生產提供了較寬裕的流動資金,而且帶動了相關二三產業的發展。如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繁榮及職業教育和社會辦學的發展。據調查農民外出務工的工資性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而家庭經營收入和轉移性、財產性收入則增長較緩。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成了農村居民增加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徑。
2、勞動力轉移加快了全縣小城鎮建設的進程。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帶來了信息、技術。一些打工回來的青年因外出開闊了眼界,學會了技術,積蓄了一些資金,他們不再安心幾畝田的收入,大多來到縣城或小城鎮經商、從業,從而加快了全縣小城鎮建設的進程。
五、幾點啟示
1、科學認識農民轉移就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發展本地經濟的有利前提。據調查:農村剩余勞動力所帶來的工資性收入已成為廣大農戶家庭純收入增加的主體和農業生產及農村住房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同時許多外出務工的青年學成回鄉,爭當創業之星,帶動了小城鎮建設的發展。因此,要想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必須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一個足夠的認識。
2、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勞動力在農業內部轉移。專家們認為,導致農民增收緩慢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農業效益下降,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有限,農業科技水平落后導致農產品競爭力差。許多地方都存在增產不增收的現象。因此,適時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進而提升農產品質量,進行農產品精深加工,是農業發展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應在保證糧食生產能力穩定提高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農業,不斷拓寬生產新領域,提高農業綜合開發能力,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和農產品的競爭力,而且還可以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在農業內部就地轉移。
3、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企農“雙贏”。依托資源建基地,面向市場求發展,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方向。
- 上一篇:教師教學風格構成因素的探究
- 下一篇:紀檢委廉政教育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