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省節水型單位創立情形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9 11:42:00
導語:關于省節水型單位創立情形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去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我省工業企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不少企業開工不足,甚至難以為繼。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卻持續穩定發展,究竟是什么使其沖出困境?帶著這個問題,近期我們對印染有限公司、紡織有限公司、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省級節水型企業進行了專題調研。這三家企業分別位于蘇南、和地區,分屬印染行業、紡織行業和農產品加工行業,也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深的傳統行業。調研過程中,三家企業一致反映:“開展節水型企業創建,節水減排、降本、提質、增效,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企業的制勝之道。”他們的做法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示,其經驗值得在全省工業企業中推廣和借鑒。
一、節水型企業創建的主要做法
(一)落實創建工作責任,創新節水機制
節水型企業創建過程中,省水利廳會同省有關部門按年度下達創建目標任務,統一技術標準,嚴格考核,并在資金、技術上給予支持,確保創建活動取得實效。各企業建立健全了節水管理機構和節水管理網絡,制定了節水管理辦法、用水考核與獎懲辦法等一批節水
(三)強化節水宣傳,全員參與節水
企業在節水創建工作中,加大節水宣傳力度,強化全員參與。圍繞節水型企業創建,充分利用會議、標語、墻報、培訓班、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宣傳水法律、法規和節水減排知識,增強各級管理人員和生產一線員工的自主節水意識,在企業上下形成良好的節水風尚。公司組織開展節水器具更換維修技能比賽和“我為公司節水獻一策”等節水“智多星”活動,對職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和小改小革定期組織評獎,每采納一條獎勵30元,使節水工作既落到實處又生動活潑。
我們調研的這三家企業,僅是全省節水型企業的一個縮影。2005年以來,全省先后建成節水型企業286家,完成節水技術改造項目1312項,形成年節水能力7.4億立方米,相當于少建10座日產20萬噸水廠,減少企業直接水費支出18億元左右。
二、節水
型創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節水型企業創建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不平衡性,特別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創建工作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和矛盾,亟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一是政府主導作用需要加強,管理體制亟待理順。節水型企業創建涉及各個工業行業,需要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由一個統一的牽頭部門來負責組織實施。目前,這項工作還沒有真正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節水管理職能劃分在部門間存在重疊,不少地方兩個“節水辦”并存,導致水利、建設兩部門在節水型企業創建工作中經常相互矛盾和扯皮,甚至出現過兩個部門同一年度分別授予同一個企業節水型企業的現象,讓企業無所適從。
二是法規制度不健全,缺乏政策推動。節水型企業創建工作缺乏法規和制度保障,迫切需要出臺一些可操作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規定。如創建工作缺乏強制性的行業水耗標準,未達到規定的節水要求不影響企業的生存,企業感受不到節水的壓力。加之,由于目前的水價偏低,節水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沒有落實到位,企業缺乏節水的動力。
三是創建工作投入不足,投資渠道不暢。節水型企業創建需要各級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給予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目前我省尚未建立節水專項資金,創建工作缺乏可靠的資金來源和經費渠道。加之,由于認識上的不到位和一次性投入較大等原因,許多企業在創建工作上存在觀望和“等靠要”思想,致使創建工作進展不快,地區間的不平衡性也較大。
三、進一步推進節水型企業創建的幾點建議
(一)改革節水體制,加強統一管理。建議按照“大部制”改革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各級節水管理體制,實現節水統一管理。根據全省節水工作的實際需要,充實省節水辦行政編制,核定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同時,理順地方節水管理體制,市、縣(市、區)節水辦劃歸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并明確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管理,與水資源管理機構合署辦公。
(二)加大節水投入,設立節水專項資金。建議各級政府從水資源費、超計劃用水加價收費等經費中,劃出部分資金設立節水專項資金,切塊用于節水工作。重點支持節水減排工程建設、節水技術改造、節水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節水型企業創建等載體建設的補助和獎勵。如對節水減排工程建設和節水技術改造的,可按節水量、減排量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對中水回用和利用污水處理廠尾水的,可按回用水量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廢污水“零排放”企業,免征污水處理費。省級每年用于節水工作的投入不少于3000萬元。
(三)完善法規制度,加大政府考核力度。在當前金融危機和環境壓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抓好節水工作,不但節約水資源,還能減少污水排放、節能降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建議各級政府對現有的節水文件進行清理和歸并,明確相應的管理措施,落實企業節水稅收優惠和政府扶持獎勵政策,從政策上支持和激勵企業開展節水工作;制定行業節水的強制性標準,組織有關技術力量,分別不同行業編制相關節水技術集成,通過參觀學習、現場觀摩和技術培訓等形式,指導、服務企業開展節水工作。同時,加大政府對節水工作的綜合考核力度,把節水納入小康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的考核體系,層層落實節水工作目標責任制。
- 上一篇:教育部門黨建工作情況
- 下一篇:深究數學課堂學生心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