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農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31 11:22:00
導語:基層農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特色經濟,為了提高農民收入。近期,辦就全區特色農業現狀與發展規劃進行了專題調研。區特色農業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但存在問題也很突出。針對這一現狀,辦在充分研究探討基礎上,大膽謀化,多措并舉,努力推動全區特色農業向縱深發展。
一、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現狀
總播面8.92萬畝,年全區共有耕地4.7萬畝。其中糧田8.2萬畝,菜田0.71萬畝,其他濟作物0.1萬畝。設施播面0.25萬畝,主要集中在方村鎮方村和西京北兩村。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68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94元。
建有溫室580棟,全區確立了優質專用糧、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導產業。一是無公害蔬菜產業。主要分布在方村鎮方村、西京北兩村。其中集體規模生產面積0.25萬畝。涉及農戶23戶。主要生產品種有黃瓜、西紅柿、等普通蔬菜品種和名、特、優、新品種。二是糧飼兼用糧產業。經過近幾年來的種植結構調整,糧飼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斷增大。全區特色糧飼兼用生產面積達2.1萬畝。主要分布在宋營、方村兩鎮,生產品種邯鄭單958蠡玉14農大109等。
二)基本特點
特色農業區域化布局和規模化發展框架基本形成。1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
頻繁征占耕地的情況下,農業結構調整一直是區農業工作的重心。近兩年來。區種植結構調整堅持以“壓縮普通糧食作物穩步發展優質專用糧積極發展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產業,增加特色品種”為原則,優化產業布局,調整品種結構。實現了特色產業區域化布局。引進名、特、優蔬菜、花卉苗木品種,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檔次。
服務質量大幅度提高。2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并有計劃地進行試驗、示范和推廣;搞好先進實用技術培訓,引進名、特、優蔬菜花木品種。提高農民素質。聘請專家,技術能手進行不同形式的技術培訓,印發各類技術資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過信息網絡收集、整理農業信息,為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并通過網絡向外推介我區特色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知名度。
三)存在問題
缺乏有特色拳頭產品。四是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提高緩慢,一是對農業工作的認識不到位。部分干部群眾認為我區已成為主城區了農業工作已經不重要了領導力量、資金、技術等方面對農業工作的支持有所松懈。二是傳統農業比重大。糧田占總耕地面積的85%結構不合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特色農業發展規劃
一)工作思路:
按照農業資源比較優勢,立足本區特色。壓縮和淘汰低效糧食作物,發展蔬菜、花卉苗木勞動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優勢特色產業,提高特色農產品市場占有份額,增加農民收入。
二)工作重點:
實現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的轉變,1全面改造提高種植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使種植業的發展切實轉變到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壓縮糧食面積,增加優質蔬菜、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將傳統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二元結構逐步調整為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三元結構。
擴大名優新特蔬菜品種的引進。減少大路貨品種的種植面積。加大蔬菜產業發展力度。擴大保護地生產面積。
2培育開發特色農業園
將自由采摘、休閑娛樂、農事體驗、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園區,方村建立特色農業園區。帶動周邊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三)辦法和對策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1研究制定扶持政策。
而推進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是搞好生產基地、加工企業、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市場、科技園區帶動等龍頭建設。因此,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特色農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區要加大對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前途的龍頭扶持力度,不斷增加龍頭牽動能力。
加快科技興農步伐2增加特色農業科技含量。
健全完善農技推廣網絡,推進特色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進步。加快優質新品種,節本增效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增強競爭力,實現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本著“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地開展技術培訓,把特色農業生產真正納入依靠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軌道上來,實現科技興農工作的新突破。
努力提高對特色農業發展的引導和服務水平3轉變政府職能。
信息、科技、維權服務上下功夫,圍繞轉變職能這個中心。并切實加強對特色農業工作的指導,積極做好規劃制訂、政策宣傳、信息服務、典型示范、科技推廣服務等方面。加強調研,及時總結、推廣各區縣創造性的經驗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點帶面,積極穩妥地推進特色農業發展。
- 上一篇:美術課程與人文精神的關聯
- 下一篇:礦產業投資的觀點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