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項目建議調查報告
時間:2022-01-12 11:26:00
導語:十二五項目建議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如何把握好國家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戰略機遇,銜接好海峽西岸經濟區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加快實施“四大一新”發展戰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是我們編制“十二五”重大項目建設規劃主要任務。省委蘇榮書記多次強調:一個地方要實現跨越發展、進位趕超,關鍵在投入,核心是項目,特別是重大項目。為積極應對“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大機遇和大挑戰,緊緊圍繞“十二五”期末將我市建設成“什么樣的城市”這一主要命題,科學編制好“十二五”重大項目規劃,現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圍繞產業結構調整,集中和引導優勢資源,著力打造支柱產業集群
抓住發展機遇,大力推進銅產業這一事關全局的戰略產業結構升級,鞏固和發展傳統特色產業支柱型產業地位,提高優勢產業競爭優勢,強化支柱和優勢產業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遵循產業集群發展規律,轉換產業發展模式,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和引導優勢資源,著力打造工業支柱產業集群。因此,建議“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好“六個基地一個經濟示范區”,即:建設好銅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綠色電力能源基地、節能照明基地、綠色水工衛浴基地、印刷電路及電子產品基地、眼鏡及微型元件加工貿易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區,突破目前我市產業結構過于單一的問題。
二、依據區位和樞紐優勢,建設陸路口岸城市,打造華東地區大宗產品集散地
一是進一步增強我市交通樞紐地位。切實發揮交通設施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促進作用,加快組織實施好我市與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其他中心城市的快速通道建設規劃,推動和完善鐵路、公路、水運等聯運體系建設,形成對外快捷、對內暢通、主干相連、四通八達、層次分明的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確立我市區域物流中心的地位。因此:1)在鐵路建設方面。在現有鐵路網絡的基礎上,配合杭長客運專線及其站點建設,合理預留城際鐵路節點、站點,積極謀劃至景德鎮、九江(南昌)環鄱陽湖城際鐵路網工程。積極促成皖贛鐵路復線和鷹梅鐵路建設項目早日開工建設;2)公路建設方面。一是進一步完善城區對外交通體系,形成高速公路與國道等主要過境交通干線間的便捷聯系。通過東西外環線建設,降低過境交通對城區環境干擾。實施市城際公交建設項目,構建月湖、余江、貴溪、龍虎山四區間的快速交通連接體系。同時抓緊高鐵客運站至龍虎山景區、貴溪市區和余江縣城的快速通道的規劃和建設,進一步加快“四區合一”體系的形成和信江新區的開發建設。3)航道、港口建設方面。努力促成信江三級航道其他樞紐開工建設,力爭“十二五”期間建成投入使用。規劃建設市集裝箱中轉站、市中型貨運站、市綜合貨運碼頭、集裝箱碼頭等項目,盡快形成更加強大的樞紐功能,帶動大物流業的建設和發展。力爭“十二五”規劃期末,我市基本實現鐵路、公路結構網絡化,干線客運快速化,貨場、港口作業機械化、鐵路運輸高速化。
二是利用國家實施海西經濟區規劃的有利時機,加快陸路口岸建設,加緊建設海關、商檢等口岸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好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出海口岸的海鐵、陸海聯運體系,帶動周邊地區和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的建設。
三是利用區位優勢,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區物流配送體系,積極引進大型專業物流企業,大力發展市現代物流園、保稅物流園區等以第三方物流為主的物流服務體系,形成集報關、倉儲、裝卸、運輸、電子商務、物流金融為一體的現代物流體系。
三、從調整城市功能入手,把建設成贛東北地區和環鄱陽湖經濟區中心城市
按照“一體兩翼、一江兩岸、四區合一”建設大城市框架的戰略構想,以月湖中心城區為中心,以統一功能布局、資源綜合利用為手段,聯合貴溪市城區、余江縣城區和龍虎山風景名勝區各自資源,把建設成贛東北地區和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心城市。
一是按照“四區合一”戰略,從調整城市服務功能入手,整合月湖、貴溪、余江、龍虎山四地間城市資源,逐步形成城市資源四地共享,城市功能協調統一的大城市框架體系。利用皖贛鐵路擴能改造的契機,促成鐵道部批準、貴溪兩地在童家設置統一的客運站。并逐步使、貴溪兩地城市供水、城市供氣、城市電網和城市路網等資源形成統一供應服務體系,并統一規劃建設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和大型文化活動及大型商品零售市場,加速月湖區與貴溪市兩地的聯接。應在滿足城市基本服務均等化的前提下,按照大都市城鎮體系的綜合部署,合理配置服務區域的基礎設施,防止重復建設,減少資源浪費。
二是利用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實施,推動四地協調共同發展。根據四地各自優勢,科學規劃統一的經濟開發區、居住休閑區、金融商貿中心和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利用高效的城市路網,以及320國道、鷹雄大道、206國道等主要交通軸線,加速“東聯、西進、南控、北跨”的大城市框架的形成。
四、進一步綠化美化環境,把建設成五A級國家新興旅游城市
一是加速信江主航道、瀘溪河、白塔河、羅潭河流域生態修復及整治,積極做好洪五湖生態濕地保護規劃的編制。根據今年特大洪水災害的影響,編制好我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按照“一大四小”具體要求,加大我市山地、丘陵、平原地區綠化建設力度。力爭“十二五”規劃期末將我市建設成山河秀美的國家級生態綠化城市。
二是按照“景城互動”原則,從資源合理配置,功能協調一致,發展大旅游的角度,做好龍虎山景區和市區相關基礎設施規劃。按照保護核心區,優化景區邊緣環境,開發建設好龍虎山景區旅游設施建設原則,做好香爐峰(余家)旅游接待設施和大型娛樂休閑設施建設規劃。同時開發建設好洪五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大型旅游文化基礎設施。加快上清古鎮保護性開發建設,規劃建設中國道教養生基地。
三是做好旅游產品開發,有效延伸我市旅游產業鏈。在龍崗新區規劃建設好余江玉產業和木雕工藝產業基地,開發一批旅游高端產品,壯大我市旅游產業。
通過上述三方面努力,力爭“十二五”規劃期末,把我市建設成五A級國家新興旅游城市。
五、實施“幸福”建設工程,加快和諧建設
加大各類公共服務資源的整合力度,改善設施條件,調整布局結構,提高服務質量。力爭“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覆蓋城鄉居民、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
一是繼續加大教育、文化、衛生基礎設施投入。力爭“十二五”期間國家批準在我市建設一所全日制大學,優化我市教育結構。進一步挖掘以道教文化為主線的文化資源,規劃建設好會展中心等文化基礎設施。實施社區及農村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程,優化公共衛生資源配置。
二是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規劃實施好市“金保工程”、廉租房、公租房及經濟適用房建設等項目,努力實現市民幸福感不斷增強。
三是大力推進數字建設。實施數字大廈建設工程,數字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建設工程,重點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工程等項目,力爭“十二五”期末把建設成為以數字化支撐科學發展和綠色崛起的省級示范城市。
- 上一篇:農村移民外遷大會發言材料
- 下一篇:全市推進再就業工作大會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