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推動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5 10:14:00

導語:項目建設推動經濟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項目建設推動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項目是發展的助推器,是經濟的動力源,謀發展首先要謀項目,抓經濟關鍵是抓項目,沒有項目就沒有發展,沒有大項目就沒有大發展。當前,正處于克難攻堅、乘勢而上、奮力趕超,進而邁向全國縣域經濟百強行列的關鍵期間,積極討論和考慮如何加速產業項目建設,以推進全區完成跨更加展,無疑更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意義。

一、基本狀況

經對全區一、二、三產業重點項目(企業)信息庫梳理分析,當前全區各類產業項目共149個(不含基本設備、民生社會項目,專指產業項目,下同),其中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1家,國內500強企業13家。初步計算,項目總投資428.8億元(含簽約項目),截止本年7月底,累計完成投資65.34億元。

按投資規劃劃分,投資在億元以下項目88個,億元以上項目61個,其中1—5億元項目42個,5—10億元項目11個,10億元以上項目7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武船雙柳重配備制造基地)。

按產業類別劃分,工業項目共82個,總投資221.93億元,已完成投資41.24億元,其中68個集聚于鋼材深加工、電力動力、新型建材、機電配備等5個行業,14個項目分布于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等領域。商貿三產項目34個,首要集中于開發區,總投資167.47億元,完成投資17.94億元。以武鋼中鐵、華融國際為代表,8大物流項目開展鋼材、糧食等商貿物流服務;以、為代表,15個項目在漢施路沿線、湖周邊開展房地產、城市綜合體開發。農業產業項目有33個,總投資39.5億元,完成投資6.16億元,首要是“菜、菌、畜(禽)、漁、林、糧”深加工和板塊基地項目。

按建設階段劃分,149個項目中,已建成投產項目有45個,占30%;開工在建項目93個,占62.4%;簽約未建項目11個,占7.6%。其中:82個工業項目中,在建項目58個(總投資207.12億元,完成投資33.5億元),建成項目24個(總投資14.81億元,完成投資7.74億元)。34個商貿三產項目中,基本建成項目10個,開工在建項目13個,暫未開工項目(處理前期手續)11個。33個農業項目中,基本建成及續建項目11個,開工在建項目22個。

二、首要特點

一是項目集聚景象突出,出現集群發展態勢。82個嚴重工業項目中,首要觸及鋼材深加工(23個)、電力動力(8個)、新型建材(12個)、機電配備(13個)、食物加工(12個)等5個支柱行業,而且各個行業均有“領軍企業”或“航母企業”,如鋼材深加工方面有重工、江北、一冶鋼構、光正鋼構等,電力動力方面有電廠、國電南瑞等,新型建材方面有亞東水泥、北新建材等,開發區被定名為首個國家級鋼構造特征產業基地,標記著我區重點產業集群化發展戰略獲得了嚴重打破。

二是招大引強成效分明,嚴重項目接踵落戶。我們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改變,初步完成了“招大、引強、選優”,24門第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來我區投資,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獲得國表里客商的普遍認同,也反映我們抓大項目標決心和經營大項目標才能有了分明加強。

三是重點企業強力支持,財稅奉獻不斷提高。據計算,2012年1-8月,以電廠、重工、建設、亞東水泥等為代表的全區百強企業征稅合計79417萬元,占全區稅收收入的63.1%,比上年同期添加26425萬元,增進49.9%。其中,完成國稅收入31494萬元,添加16446萬元,增進109.3%;完成地稅收入47923萬元,添加9979萬元,增進26.3%。重點企業在全區財稅收入中的支持效果分明,在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進、完陋習上工業添加值績效目的等方面發揚了主力軍效果。

四是產業園異軍突起,街鎮發展亮點紛呈。在開發區繼續高速發展的還,產業園經過增強基本設備建設,優化投資發展情況,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完成快速啟動、建設和奏效,在全區經濟單位中異軍突起。1-8月,園區完陋習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7億元,同比增進61%,高于全區近14個百分點;完成工業投資9.6億元,同比增進71%,是全區的2倍以上;引進各類項目31個,和談投資148.26億元,其中引進浙江港灣石化、中都特種建材、陽港投物流等億元以上項目17個,武船重工、中交二航局、糧食物流園項目等7個重點項目正加緊推進。此外,李集街以盈余公司為龍頭,醫用布織造板塊堆積企業21家,創年產值近5億元,年耗費皮棉2.5萬噸,生產的醫用紗布占有全國1/4以上的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醫用紗布加工基地,醫用小包裝制品已銷往美國、羅馬尼亞等國際市場;辛沖鎮在繼續做大做強建筑產業的還,總投資3.5億元的東正木業項目估計9月底可投產,建成后年產值約3億元,稅收2000萬元。

五是三產項目發展迅速,經濟生機不斷加強。以開發區為代表,近年來華中鋼材、華融鋼鐵、專順倉儲等8大物流園區項目積極推進。在漢施路沿線、湖周邊,花圃城、圓夢城、欣隆湖濱半島等17個房產商服項目啟動建設,武漢農商行服務中心、武鋼中鐵物貿項目2個本部或區域性總部經濟企業成功引進,房產、物流、金融等三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隨著綜合經濟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全區新型商貿業態不斷涌現,邾城、雙柳、道觀河旅行區等地三產項目加速建設,推進區域全體經濟生機不斷加強。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局部簽約項目“數字美觀”,但“落地”速度慢,開工不足。總投資428.8億元的149個項目,本年累計完成投資只要65.34億元,少量項目圈地時間長,久久不見真舉措,單個項目甚至是“水中月、鏡中花”,闡明全體有“虛胖”景象。

二是招商引資獲得較大打破,但全體程度不高。當前,我區跟蹤洽商的項目不少,也有一批如華星焊材、華潤萬家等大項目、好項目,但“洽商的多、簽約的少、落地的更少”,不足一批頂天登時的大項目,單個當地甚至于撿項目、湊項目。比較其他遠城區本年不斷簽約和開工10億元以致2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我區招商引資工作較為滯后。

三是投入渠道不疏通,基本設備不配套。園區建設的投入機制沒有有用堅持,水、電、路建設相對滯后,難以供應“九通一平”優質服務。特別是項目用地供給機制還不完善,不能像發達地域做到“生地變熟地,荒地變包裝地”,嚴厲制約項目建設的深化推進。

四是自動服務項目認識不強,投資情況還需進一步優化。經過組織學習“全通景象”,我們也發明了中糧淀粉糖項目從簽約到投產10個月的“加快度”,但少量單位在推進項目建設中,沒有切實堅持“項目高于一切、企業家是老大”的服務理念,熱衷于“治理”,看中的是“收費”,單個單位甚至迎風“吃拿卡要”,嚴厲影響了我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情況。

四、首要緣由分析

綜合梳理分析上述狀況,當前影響全區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快速推進,首要有“8大制約要素”:

一是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在我區招商引資過程中,受多方要素影響和范圍,一局部引進項目建成后遠未發揚其經濟效益,呈現“引虧”。如武鋼江北基地落戶后,雖延長了我區鋼材深加工產業鏈條,擴展了對外招商的知名度,但因為稅收戶管至今仍沒有轉移到我區,1-8月雖發明37.92億元的“大塊頭”產值,實踐征稅僅僅只要492萬元;還有一棉紡織、江南紡織等公司已投產多年,我區投入了很多的配套建設資金,消耗了珍貴的土地資源,但注冊征稅相同沒有協調落實。這些企業不只未能實行最初的稅收承諾,還構成了一些土地權屬改變、占壓土地開發空間等遺留難題。

二是項目用地瓶頸的影響。微觀上國家執行最嚴厲的用地審批準則,全區項目用地供需矛盾突出。據調查,我區本年的用地目標為4275畝,估計用地需求在0.8-1萬畝,缺口宏大。如開發區上半年簽約7個項目,用地需求為1767畝,加上存量需求算計達3548畝,整個開發區除東部工業園外,基本無地可供。另一方面,土地應用效率不高。局部項目宗地申報把關不嚴,多批罕用甚至批而不必,借項目建設之名行圈地投契之實,閑置浪費嚴厲;項目用地治理程度不高,預見性不強,在開發區構成一些不成應用的邊角余料。用地的瓶頸問題,致使一些項目待地興修、等米下鍋。

三是建設資金瓶頸的影響。近年來我區全口徑財務收入快速增進,但收入質量不高、可用財力不多的問題不斷未有用處理,本級財力投入項目建設有限,更多是依托上級投入和籌融資,加之銀信支持乏力,融資手段單一,在園區基本設備配套建設方面構成歷史欠賬。“筑好巢”才干“引好鳳”。比照外地及市內道理湖等先進發達地域,我區基本設備和硬件前提的確存在必然差距,對引進項目標落戶和推進影響比較大。

四是當地扶持政策的影響。很多企業秉承“投資效益最大化”的天性,充分應用縣政府之間的劇烈競爭,開出的前提越來越苛刻,如要求項目土地低價甚至于“零地價”,要求減免和返還企業稅收等,因為區內可以賜與的優惠政策有限,吸引力不是很強,一局部項目雖傾瀉了很多精神,但沒能最后落戶,給的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帶來更大的壓力。

五是當期拆遷成本的影響。在開發區發展初期,項目拆遷退地、土地儲藏首要采取“小規劃、分批次”辦法,項目來了再安排用地,沒有先行一步統籌規劃、成片預征、按項目供地。現階段,開發區現有拓展空間已近飽和,因為拆遷順序更加嚴厲,征地成本更高,群眾工作更復雜,致使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簽約后拆遷進度遲緩,影響開工建設。

六是后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項目標投資方資金碰到問題,對正在洽商的項目發生搖晃;有的減少投資規劃,對曾經開工的項目怠慢了投資進度。如武漢全真新視界顯示軟件開發項目,和談投資5億元,因企業資金嚴重不斷未到位,一期400畝用地場平完成后,后續建設一拖再拖。局部商貿三產項目雖已落地,但其建設規劃、投資總量和項目進度均受分歧水平影響。

七是少量引進項目質量不高的影響。一些質量不高的項目特別是中小項目,業主實力不夠,市場風險難以掌控;單個項目業主投資念頭不純,抓住我們急于發展的急迫心境,以項目、投資為釣餌進行“忽悠”,在各地之間重復還價討價,爭奪最大的好處。

八是服務項目建設才能不足的影響。近年來,各相關部分和街鎮在項目建設上支付了困難的努力,也獲得了積極效果。但客觀上講,我們推進服務項目建設的科學性、統一性、協調性、集中性、時效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比方在項目籌劃、包裝、推介、簽約等主要節點,局部本能機能部分和街鎮職責分工不明確,協調關系未理順,信息交流難遲滯,互相脫節,存在“單打一、打散拳”景象,不能有用構成全體合力。在項目建設進程中,有的思想解放不夠,怕擔責任和風險,往往強調“這不可,那不可”,很少經營“如何才干行”;有的不足鍥而不舍的精神,講客觀多一些,不敢碰硬,不肯“趟深水”;有的協調服務不力,不能特事特辦,門好進,臉美觀,工作就是拖著不辦,公開的“不作為,亂作為”少了,但“慢作為”仍存在,小事拖大,功德拖黃,影響了項目建設的發展和成效。

五、對策建議

項目是建設中的企業,是構成中的稅源。“十二五”開局之年,區委、區縣政府提出“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中心抓項目”,加速項目建設成為推進全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要決定計劃。針對我區產業項目建設實踐,圍繞努力把建設成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武漢新型工業基地、武漢東部生態新區的斗爭目的,提出如下建議。

(一)突出比較優勢籌劃項目

1、圍繞優勢產業籌劃項目。抓住武漢市“退二進三”戰略的施行和國家產業構造調整的時機,結合區情按“強二、進三、優一”的思緒籌劃好項目。工業圍繞鋼材深加工、機電配備、電力動力、新型建材、紡織服裝等5大支柱產業,著力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產業龍頭企業,促進項目扎堆集群發展。做大做強全國鋼材深加工基地、全國橋梁與鋼構造特征產業基地、華中地域主要的機電配備制造基地和中部地域最大的電力動力基地,加速現代配備制造業的崛起。商貿物流服務業圍繞“一城、兩區、四帶”建設,要科學規劃,整合伙源,引進品牌,大力推進旅行、物流、金融、外貿等現代服務業。農業產業圍繞優勢產業和現有龍頭企業引進項目,要做好精湛加工文章,延長產業鏈條,打造武漢市的“菜籃子”基地。

2、突出口岸優勢籌劃項目。航運興,百業旺。縱觀世界沿海沿江地域開發過程,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成本多數集中在臨港地域。我區擁有水、陸、空一體的立體交通優勢,尤其是“江海直達”、“漢臺快航”航路開通后,水運優勢更加突顯,中糧集團、西門子等一批大企業紛繁落戶。突出口岸優勢,就要繼續高舉江海直達的“金字招牌”,應用好綜合保稅港區及對比東湖高新區等優惠政策,推進重裝制造、橋梁鋼構等優勢產業集群式擴張,吸引更多企業來投資發展。

(二)改革招商方法引進項目

1、改變招商觀念。引進是手段,發展是關鍵,不只要“引得鳳凰來”,更要讓“鳳凰下金蛋”,目標是當地縣政府和投資方雙贏。因而在招商引資中,必需增強好處搏弈認識,做到招商數目和質量偏重、外資和內資偏重、引資和引智偏重,讓投資方全方位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要指導各街鎮、各部分算好經濟帳,圍繞經濟單位的財稅體制,著眼財稅增收招商引資;要科學決定計劃,比照論證,果斷避免為簡略應付目的任務而撿項目、湊項目;要親信知彼,有的放矢,既對全區經濟社會情況、產業優惠政策、項目資源狀況、投資產出收益等有比較清晰的調查,又要對客商的實踐狀況、投資意圖進行深化認真的研究,努力做到政策研討要深要透,時機信息要搶要抓,項目籌劃要精要細,跟蹤對接要將近緊。

2、拓寬招商路子。充分應用“中博會”、鄂港澳、辛亥百年經貿洽商會等各類平臺,將優越的資源稟賦、產業基本、發展情況、服務程度和投資政策展現給客商,以吸引更多企業來投資發展。借鑒宜昌、成都等地作法,應用西門子、阿爾斯通等龍頭企業,積極開展以商招商,完成“一花引來百花春”。經過增強與有關央企和全球500強、全國500強企業的聯絡,有針對性地舉辦走訪總部等聯絡活動,爭奪其在投資或擴展投資,堅持企業總部基地。增強與發達地域的聯絡與協作,組織專班赴上海、江浙、廣東等地舉辦專場招商,吸引一批實力強、規劃大、效益好的企業落戶。

3、打造專業隊伍。招商引資是市場經濟運轉的一個縮影,觸及到經濟要素的各個方面,關聯到市場運作的各個環節,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既要具體把握省情市情區情、當地產業特點、行業規劃、優惠政策,又要針對分歧的客商研討心思、分析需求、搜集材料、供應信息,還要擅長運用會談戰略、技巧促使投資意向的構成,并逐漸完成項目簽約、開工、投產達效。因而,要提高招商成功率,必需延聘專業司法參謀,在待趕上與發達地域接軌,培育一支擅長項目籌劃、熟習市場經濟規則、擅長公關外交的專業招商隊伍。

4、增強統籌治理。堅持全區“一盤棋”的思想,做到招商信息由各本能機能部分、園區、街鎮一起供應,會談由專業隊伍進行,落地由專業主管部分指導。對不符合本地產業規劃的引資項目,在全區范圍內進行流轉,防止區內“互相殺價”和“挖墻腳”等惡性競爭。還,以區商務旅行局、經信局和開發區、產業園管委會現有招商信息平臺為基本,堅持全區招商引資信息平臺,聚集全區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集成全區一切重點地塊的建筑近況、拆遷規劃、發展定位等信息,構成信息共享、項目資源共享的格式,防止招商各自為戰的場面。

5、落實鼓勵辦法。落實工業嚴重項目籌劃引進的津貼獎勵政策,依據產業分類、實踐投資額確定必然比例的獎勵額度,對每引進一個實踐投資額在5億元、10億元、20億元以上的先進制造業項目,區財務辨別賜與響應的一次性津貼獎勵。

(三)破解制約瓶頸服務項目

1、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一是爭奪上級專項扶持資金。以開發區60平方公里新型工業化示范園區為載體,籌劃申報一批基本設備建設嚴重項目,爭奪上級政策和專項資金扶持。二是整合區級財力投入。對區級財務用于企業和項目建設的各類資金,包括園區建設、企業挖潛改、中小企業發展、全民創業等資金積極整合,變“散錢”為“整錢”、變“撒糊椒面”為集中投入。三是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推行產業園以土地融資、成立建設投資公司和開發區引入“承平洋基建形式”的成功經歷,鼓舞采取BT、BOT等融資方法加速基本設備建設。探究指導前提成熟的園區、街鎮組建投資公司,以土地、房產等有形資產以及股權、常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融資。加速組建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等投融資平臺,不斷豐厚融資手段和融資東西,疏通社會成本投資項目建設渠道。

2、推進土地供給機制改革。針對當前我區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應用效率不高、治理方法較粗豪的問題,學習借鑒成都等地縣政府統籌、成片預征、按項目供地的成功經歷,加速土地供給機制改革。一是盤活存量土地。科學修編土地應用規劃,經過靈敏的用地審批,努力添加用地目標,優先供應重點項目建設,切實緩解項目用地難。二是增強土地儲藏。執行“土地換保證”的征地賠償安頓方法,將掉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證歸入社會保證系統,切實處理拆遷難、征地難等諸多問題,完成區土地儲藏中心良性運作,添加土地儲藏量。三是提高土地應用效率。加速推進“轉而未供”專項清算工作,探究鄉村建設用地流轉準則改革,添加城鎮建設用地和產業發展用地,優化土地應用構造。

3、繼續加速土地清算工作。以開發區為重點,以清合同、清用地、清土地出讓金、清稅費征繳為打破口,繼續增強土地“四清”工作組織指導,依法依規將閑置土地的處置辦法分類落實到位。約談征地企業負責人,該回收土地的果斷回收,該征收土地閑置費的果斷清繳到位,還清算催收土地資產收益,維護好區的親身好處。具體把握項目用地及建設狀況,強力促進項目落戶和開工建設;還經過“四清”,積極穩妥化解各類歷史遺留問題,增強縣政府的公信力。

(四)健全落實機制推進項目

1、堅持項目責任機制。落實經濟單位責任制,不斷增強“抓項目是本職,抓欠好項目是不稱職,不抓項目就是瀆職”的責恣意識,執行全程服務、“親情化服務”和“保姆式服務”。采取座談會、現場辦公、專門督辦等方法,協調停決項目推進中的堅苦和問題,切實做到工業項目快打破、招商項目快洽商、城鎮項目快施行、增收項目快落實。

2、堅持項目推進機制。堅持“三個一”的項目推進機制,對嚴重項目組建工作專班,每周檢查一次項目發展狀況,每10天召開一次碰頭會,每月組織一次項目推進工作會,采取“一個項目、一位指導、一套班子、一抓究竟”的方法,明確完成時限和工作責任,強力推進嚴重項目建設。

3、堅持項目督辦考評機制。將重點項目標推進工作歸入目的治理,實時精確把握項目形象進度,對在項目推進中顯示突出、成果明顯的單位和個人,要舍得給“帽子”、給“位子”、給“銀子”,從政治和經濟上予以鼓勵;關于未能實行好職責,影響重點項目推進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果斷進行問責,推進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早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