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城鎮化發展調查情況匯報

時間:2022-03-14 11:21:00

導語:地方城鎮化發展調查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城鎮化發展調查情況匯報

幾年來,我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加大投入,科學謀劃,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2009年,我市城鎮化率達到33%,城鎮化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然而與沿海先進市相比,我市仍存在著城鎮化水平低,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水平不高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為此,為較好的促進我市城鎮化發展,實現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到2012年全市城鎮人口達到350萬人左右,其中市區人口達到60萬人以上,城鎮化率達到40%以上;2020年,城鎮人口達到50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特提如下建議:

一、強化產業的帶動作用

充分利用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過渡階段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進一步加快繁榮城鎮經濟,增強城鎮產業競爭實力,加快人口集聚。一是針對我市農村人口較多的實際,從比較優勢出發,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意見》,以“四大基地一大產業為依托”,以大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加快工業化進程,吸收更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企業,形成產業工人;促使更多的農民向城市集中,形成城鎮居民。二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和我市已出臺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并不斷推其深化、延伸和創新,以此促進服務業發展,使服務業成為吸納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體力量。三是重點培育新型能源、新型建材、煤炭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特色產業,搞好生物醫藥、精細化工和新型能源等12個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著力推進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同時,積極引導新上項目進入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形成聚集優勢,以產業集群帶動居住地集中和城鎮發展。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推進阻礙城鄉協調發展的各項制度改革。一是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消除農民進城的身份障礙,逐步實施以身份證管理為核心的人口流動制度,逐步實現全體公民在戶口身份上的完全平等。二是加快勞動就業制度改革,促使城鎮機關和企業單位,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招聘包括農民在內的各類人才;保障民工的勞動權益,保證民工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福利保障待遇和公民權利。三是推進與戶籍制度改革相關的住房、就學、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不斷推廣為進城務工的農民建立失業、養老和醫療保險基金等制度,逐步將其納入城鎮社會保障范圍。

三、提高城鎮的承載能力

一是充分發揮城區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重點培育區城區、城區和城區等20個重點服務業城區,搞好水體清化、供電通訊和公共設施配套等工程,不斷完善和提高城市功能,增強其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二是小城鎮重點抓好基礎設施的配套,努力拓展發展空間,不斷增強小城鎮功能,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小城鎮,真正起到聯接城鄉、輻射農村的作用,三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城鎮政府對城鎮經濟管理和調控的力度,大力調整城鎮產業結構,提高城鎮經營管理水平。四是逐步建立城鎮體系,強化經濟區域觀念,鼓勵企業兼并聯合,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四、創新城鎮發展模式

一是創新投融資機制,深化完善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有機結合的運行機制,采取政府投資、社會集資、企業投資、居民入資、國外引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資金參與城鎮化建設。通過城鎮建設體制改革,逐步緩解城鎮居民與城鎮基礎設施的矛盾,形成正常的城鎮擴展機制。二是強化政府規劃城鎮和監督規劃實施職能,營造市場化推進城鎮化的機制;認真實施《關于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和《三年實施綱要》,科學編制《市“十二五”城鎮體系建設規劃》,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城鎮規劃,統籌規劃城鎮基礎設施,全面兼顧地上地下基礎設施,提高規劃的科學性與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