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金屬產業發展調查匯報
時間:2022-03-31 03:05:00
導語:稀土金屬產業發展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憑借稀土、鎢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不斷做大做強有色金屬材料行業,并成功摘取了“世界鎢都”、“稀土王國”的桂冠,有色金屬加工冶煉企業在推動全市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今年恰逢十二五開局之年,“十二五”規劃發展的首要任務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新的支柱產業。目前我市稀有稀土金屬產業的發展過度依賴資源、產業結構單一、產品科技含量低等突出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市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同時也制約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與十二五規劃的大原則、大趨勢背道而馳。這一突出問題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有關部門多次深入企業調研,在2010年底提出規劃建設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的戰略。
這一戰略的提出不僅能使在調整產業結構上實現歷史性跨越,而且為拓寬我市區域發展空間,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搭建了平臺。有色金屬產業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主要地位,如何延伸有色金屬產業鏈,加快建設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這一富民強市的命題值得我們共同探討。
一、稀有稀土金屬工業發展及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現狀
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健康發展,有色金屬產業已形成從采礦、選礦、冶煉到深加工及應用產品的產業鏈,發展態勢較穩定。2010年,有色冶金及新材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1.6億元,實現利稅481.5億元。其中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占40%,利稅14.9億元;稀土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49.5億元,占32%,利稅21.2億元。2010年完成仲鎢酸銨30553.79噸、氧化鎢3977.2噸、鎢7260.4噸、稀土化合物25724.6噸的產量。產業基礎日益堅實,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已逐步形成產業集群優勢。然而,近幾年有色工業越來越明顯的遭遇到了資源短缺、能源緊張、環境污染和效益不佳等方面的嚴峻挑戰。為了保持我市有色工業持續快速發展,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徹底轉變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目前,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已于2011年1月31日獲得省發改委的批準。稀有稀土金屬產業基地地處縣經濟開發區紅金工業小區,面積4600畝。縣現有鎢冶煉及加工企業17家,鎢冶煉能力2萬噸;稀土原礦分離企業4戶,年分離能力9000噸。其中鎢產業方面,華瀚有色金屬冶煉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鎢、鈷等有價金屬的回收和加工,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鎢廢碎料回收加工企業之一,采用國際上最先進和最成熟的廢鎢回收工利用技術和裝備;鴻毅實限公司具有年處理l.2萬噸鎢、鉬等尾礦、廢料的回收的生產線。稀土產業方面,從事稀土廢棄物回收處理企業有力賽科、南環稀土、步萊特新資源、金鷹稀土、友力稀土等8戶企業,年處理稀土廢棄物能力3萬噸,每年吸納浙江、廣東等省市的稀土廢料近1.5萬噸。
二、稀有稀土金屬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產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不合理
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普遍存在重開采、輕冶煉和壓延加工以及“散、小、弱”的現象。產業組織結構過于分散的問題十分突出,導致企業生產集中度低,聚集發展度不高,產業配套能力差,平均產值規模小,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
產品結構不合理,產業鏈延伸速度慢。長期以來,大部分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幾乎是以原礦采選和粗加工產品居多,大部分企業仍停留在一級加工,并未達到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完成三級以上產品層次的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加工產品少,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產業鏈延伸速度慢,稀土、鎢、鉬等有色礦產品的冶煉和深度加工不夠,直接影響了有色金屬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并造成資源的浪費。
2、研發投入少,行業整體競爭力不強
有色金屬應用產品及深加工冶煉工藝的研發投入少,自主創新能力差。目前缺少具有高水平人才和資金密集型企業,導致研發能力投入薄弱,很難產生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成果,大多數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未能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行業整體競爭力差。同時由于技術落后,造成不少有色金屬礦種選礦回收率不高,開采回采率低,有相當一部分有色金屬礦種暫時無法得到利用;一些礦種雖然在采選和粗加工較為成熟,但高精加工方面仍然受到技術制約,產品結構長期停留在初級產品和粗加工產品上,產業鏈(下游產品)難以得到延伸。
3、環保形勢嚴峻壓力大
有色金屬原礦開采過程中留下來的采空區及堆積了大量的廢石廢渣。隨著外部環境的影響,容易產生崩塌、塌陷、地壓、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植被的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礦山基本建設、廢石堆零亂堆積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一些冶煉加工企業排放的廢水、廢氣達不到排放標準,隨意排放,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全市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經過綜合利用仍然有部分只能進行堆存,占用了大量面積的土地,經日曬雨淋,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4、資金不足嚴重制約行業發展
由于有色金屬產品價格高,從原料到產品的加工周期長,產品賣出后的資金回收周期也較長,導致流動資金占用量大,直接限制了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的發展。資金不足嚴重影響了企業的人才儲備和引進、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擴大再生產的規模,較大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發展和壯大。如何積極推動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合,培育發展國內外知名的行業龍頭企業已成為持續發展有色金屬行業的主要任務。
三、發展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的對策
有色金屬行業發展循環經濟,應以有序開發、高效利用、循環利用金屬資源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目標,大力整治礦業秩序,努力發展精深加工,循環利用再生資源,以最少的消耗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下是對我市發展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的幾點對策。
1、以發展規劃為先導,科學規劃和建設有色金屬循環產業基地。
要根據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現狀,統籌考慮資源、環境、能源等因素,高起點、高標準科學規劃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對進駐基地的企業要求全部通過科研院所這一科研平臺,科學安排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促進基地產業結構最優化。
2、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嚴格制定環境保護相關制度,創立環保、生態、清潔、可循環產業基地。
對整個基地進行統一排污及“三廢”等環境保護處理。打造形成一個融生態產業鏈設計、資源循環利用、清潔生產運行和環境管理體系為一體的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3、以產業招商為主攻方向,打造稀有稀土金屬產業集群聚集地。
要研究出臺一系列支持有色金屬深加工的優惠產業政策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深加工企業落戶,推動基地內企業發展精深加工項目。推動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集群。同時要著力抓好項目儲備、積極編制有色金屬招商項目庫,做到“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策劃一批“力爭五年內培育5家企業突出擁有核心技術和品牌,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稅收達5000萬元大企業。把基地建設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高地。當前,重點要借助中瑞新材料、江鎢鎢合金、紅金稀土等企業。以及己落戶其他有色金屬企業的銷售客戶優勢,主攻有色金屬產業招商,著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的有色金屬鏈項目。形成以產業集聚項目,以項目帶動企業發展的新機制。
4、以科技創新為關鍵,強化基地科技人才支撐。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改造和提升傳統有色金屬產業,要依法淘汰設計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能、低效率的產品,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和轉換效率。要加大科技投入,主要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形成投入-開發-應用-增值-回收-再投入-再增值的良性循環體系。
加大科技研發力度,著力構建有色金屬產業集群技術創新平臺。要積極鼓勵集群企業同大學、科研院所“聯姻”。重點圍繞有色金屬產業集群的發展選擇技術攻關課題。組織創業關鍵技術、工藝的研究開發,實現技術創新在產業集群內的整體效益,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要積極實施人才戰略,著力培育和壯大科研院所人才隊伍。要緊緊圍繞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的發展,培養引進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特別是熟悉掌握企業管理、現代經濟運行的創新型、開發型、經營型和復合型人才。
5、以構建公共服務為平臺,全面優化基地發展環境。
優化政策服務,制定出臺培育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的指導性文件和相關配套政策。在資金、土地、電力、資源運輸等方面有限給予支持。最大限度的縮短企業立項審批,環境評估,土地供應等方面的周期和事件,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瓶頸、用工難題、人才培訓等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優化企業融資環境(建立企業融資平臺),加快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金融機構融資的渠道作用,鼓勵和加大對有色金屬產業的信貸支持,幫助解決企業發展資金緊缺的瓶頸。
6、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打造高速、便捷、暢通的物流渠道
我市區位優勢顯著,交通運輸網絡便利,要充分利用京九、龍鐵路交匯處的東站、瑞高速茅店出入口處的優勢。在周邊打造一個采運輸、倉儲、配送、包裝、加工及信息處理于一體的現代商貿物流基地、鼓勵企業采用“聯合采購、集中管理、統一配送、分散生產“的物流管理模式構建高速、便捷、通暢的物流通道。
- 上一篇:計生工作責任追究制實施意見
- 下一篇:小水電建設管理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