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業稅收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0 08:53:00
導語:陶瓷業稅收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在以為主的建陶業大遷徙所帶動的資本浪潮的巨大沖擊下,建筑陶瓷業發展浪潮迭起。如何才能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確保陶瓷行業稅收收入可持續增長?課題組走進國家級建筑基地進行調研,了解了基地陶瓷產業發展現狀,查找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陶瓷產業稅收平穩增長的可持續性作了細致分析。
一、建筑陶瓷基地現狀分析
(一)區域環境方面
1、區位優勢明顯。在發展環境上看,產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優勢,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后勤服務保障。基地位于省市東南部素有“金三角”之稱的八景、新街、獨城三鎮交界處,總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一期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分生產區、展貿區、物流區、培訓區等相關鏈區。區位優勢明顯,距贛粵、滬昆高速公路胡家坊大型互通出入口僅10公里,高胡一級公路穿境而過,內有220KV金子山變電站、新街110KV變電站和新明珠110KV變電站專供基地企業用電,周邊設有貨運火車站3個。
2、完成了實訓中心的建設。中國建筑陶瓷實訓中心是由省社會和勞動保障廳與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家專業性建設陶瓷實訓基地,包括建筑陶瓷專業技能培訓、員工崗前培訓,企業招聘員工和技術職稱評定等方面,建成后將為建陶基地乃至全國建陶行業培訓,輸送專業人才。目前,實訓大樓主體工程已啟用,將為基地企業培訓輸送大量建陶技術人才,提升基地企業員工的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打造區域品牌。
(二)市場優勢方面
壯大建陶產業的核心問題是物流渠道,貨運產業的集約化經營為陶瓷產業的發展帶了機遇。但目前僅依靠汽運優勢只能夠消化100-150條生產線的產能,而且產品檔次很難提高,必須打通水運和鐵運通道,才能將產品打入地區、華東地區及等地區。陶瓷協會已與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拓寬了基地企業產品的物流通道。
(三)產業結構方面
產區已成相當規模。目前,產業轉型升級處于絕佳時機,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打造區域品牌是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目前,產品質量、品種、花色以及技術含量上比并不差,但市場接受度遠不如產品。從已入駐基地的50家企業來看,5億元以上項目有8家,億元以上有17家,占產區項目的34%;省外企業25家,省內企業25家;以外32家,本土企業18家;從資本構成上看,億元以上項目占資本金總量的90.9%,億元以下占9.1%;其中本土企業占15.7%。強弱并存,優劣不一,各有所長,是前期中國建筑陶瓷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微觀顯現,是梯隊和團隊創業的動機反映。從全國幾大陶瓷基地來看,我省陶瓷基地規模排在第五位左右。全國影響力比較大的基地,分布在,等。
(四)外貿出口方面
1、出口企業。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進出口貿易條件的不斷改善,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基地外貿進出口業務得到了迅猛發展,平均每年增長45﹪以上。大批建陶企業直接走向國際市場,出口隊伍進一步壯大,主體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基地有外貿業務往來的有18家,出口量多達2億多元。從出口企業規模來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
2、出口市場基地出口目的地從阿聯酋、伊朗、迪拜到紐約、意大利、日本、非洲等世界各地。出口居首位的國家是美國,占出口總額的58.33%。進出口業務主要通過省華閩實業有限公司、南昌市金鴻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和、深圳等一些外貿公司。在全省范圍內來看,卻是微不足道,外貿進出口與經濟實力極不對稱。
二、基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陶瓷物流及出口問題。一是建議協調加大南昌至樟樹航道的建設力度,改變目前航道水位淺、大型貨船無法進入、通航能力小的狀況;二是建議協調降低樟樹至南昌高速公路集裝箱貨運收費,借鑒江蘇、浙江等發達省份在發展階段對集裝箱收費減半、扶持開放型經濟的做法;三是協調解決基地鐵路專用線的鐵海聯運問題,改變目前基地的部分原料及產品走江海聯運、時間過長的狀況。
2、口岸作業區建設問題。為滿足落戶建陶基地新明珠、新中源、歐雅、普京、立維衛浴等出口型陶瓷企業產品出口增長的需要,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協調相關部門批復在基地設立口岸作業區,興建聯檢大樓,設立海關、商檢辦事機構。
3、陶瓷營銷和品牌建設問題。產區已經成為全國建陶新產區的龍頭,但實際銷售中陶瓷并未被市場完全認可,缺乏品牌效益。建議協調省政府相關部門統一規劃,興建建陶國際營銷中心,培育全國仍至全球建筑衛生陶瓷采購中心和全國建陶產品展銷中心。
4、國家級陶瓷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問題。作為建筑陶瓷產業轉移中承接陶瓷企業最多的省份,其原料、產品仍需送往陜西咸陽檢測,成本大、耗時長。為從源頭提高我省建陶產品質量,加強陶瓷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建議協調省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興建國家級建筑衛生陶瓷檢驗檢測中心項目的工作力度。
5、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點的申報問題。為有效推動基地廢氣物循環利用、污水廠建設、集中供氣等項目建設,達到清潔生產、環保節能的目的,建議協調將省建筑陶瓷產業基地列為循環經濟示范點單位,促成上級發改委盡快組織規劃立項,向上申報項目。
6、企業用地問題。建筑陶瓷屬于投資大、占地大的產業,由手工藝技術等因素,不能向空中發展,我們為了集約用地,不斷加大企業的建筑密度要求,即便如此,用地需求乃然較大,省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了大力的幫助,但由于基地在外影響較大,不斷有行業領軍企業入駐,有的甚至提出答應給地,馬上簽約,由于用地緊張,目前五環陶瓷、瑞鵬、太陽陶瓷等幾家企業要求落戶基地進行建廠的要求無法立即滿足,制約了基地的發展壯大。有的企業土地使用證的款項已全部交清,卻遲遲拿不到土地使用證,影響了企業貸款及運作。
7、外貿進出口環境有待優化。進出口渠道不暢通:及周邊縣市仍至整個沒有一個進出口作業區,進出口及為不便。沒有進出口機構:及周邊縣市仍至整個辦理進出口報關及商檢業務必須到100公里以外的新余或南昌,業務辦理十分不便。出口型工業企業較少、缺少進出口龍頭企業是導致進出口業務低的主要原因。
8、稅收執法規范有待加強問題。進行稅款核定征收時,國稅部門是根據窯的長度、寬度來核定,地稅部門的城建稅也隨申報附征。但據反映,在核定時加上冷卻帶的長度,有的又不加。稅收執法存在一定的隨意性,違背了稅負公平的原則。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嚴重打擊了納稅人的積極性,影響了稅收收入的持續增長。
9、外商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政府部門發揮了政府在維護社會信用方面的主導地位,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協調企業與銀行間溝通,已舉辦了十多場銀企業洽談會。雖然政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外商去辦理貸款時,仍然感覺程序繁雜,困難重重。
三、基地做大做強,促進稅收平穩增長的幾點建議
建筑陶瓷陶瓷業稅收的可持續增長必須依靠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有鑒于此,筆者認為,要確保該行業稅收收入可持續增長,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加快國家級建筑陶瓷檢驗檢測中心建設
近幾年來,我國建筑衛生陶瓷迅猛發展,從引進、消化,到自我創新,技術輸出,已經成為建筑衛生陶瓷生產大國,出口大國,引領全球建陶行業的發展,在全世界有絕對的優勢和很高的地位。長江以南是全國建陶的主產區,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0%。主要分布在以及滬浙地區。其中、、滬浙地區屬老產區,建筑陶瓷企業正迅速向內地轉移,屬新產區,已經成為全國最理想的承接基地。但是,目前長江以南地區沒有一家國家級建筑衛生陶瓷檢驗檢測中心,一直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國家技監總局已同意在設立建筑衛生陶瓷檢驗檢測中心。此項目是一石多鳥的關鍵項目,因為檢驗檢測中心的設備、技術、人才與陶研所的研發、產品論證、出品檢驗所需資源相差不大,一旦有一家機構建成,多家機構等完全可做到資源共享、信息共有、人才共用,下一步就是盡快促成項目啟動。
2、加快規劃省建筑陶瓷營銷中心
規劃省建筑陶瓷營銷中心勢在必行。在形成全球建筑衛生陶瓷采購中心和全國的建陶產品展銷中心,以此繁榮建陶三產,擴大銷售業績,形成產業優勢,打造陶瓷總部經濟,下一步是爭取省經貿委做出統一規劃要求,所有的建陶企業統一到大城興建陶瓷思想館、展覽館和陶瓷營銷中心。
3、加快整合對流資源
降低成本,追求最大利潤是企業的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發展狀大的必經途徑,陶瓷行業是物流量大進大出的行業,物流成本占重要部分,因此,降低物流成本顯得尤為重要,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辦法是對物流資源進行整合,在物流領域進行對流。下一步是整合公路、鐵路、水運資源,形成區域對流,降低物流成本。
4、著力區域品牌的打造
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有力保證,打造區域品牌是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目前,產品質量、品種、花色以及技術含量上比并不差,但市場接受度遠不如產品,同樣的產品打牌,比打品牌價格要翻一翻,如不引起重視,勢必影響陶瓷產業發展,打響陶瓷品牌,勢在必行。下一步爭取相關部門制定相關制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大力宣傳推介品牌,在全省重大項目上盡量使用本地的產品,提高本地產品的市場占有份額,強力打造區域品牌。
5、建議政府需要給予融資信息和政策上的支持
積極創新融資機制,采取無抵押、無擔保的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模式,主要解決企業短期內的500萬元以下超短期、小額貸款需求;有關銀行將對貸款到期后的優質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跟進貸款服務。政府與公司聯手,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推薦開發區內資質良好、信用可靠、符合區域產業發展導向的企業申請貸款,交銀國際信托公司負責資金運營和監管,政府定期對資金運營情況進行評估和考核;通過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充分發揮政府扶持資金杠桿作用,切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
6、貫徹稅收經濟觀,提升稅源控管水平
建立社會化稅收監控體系,對陶瓷行業實施科學化、透明化、公平化管理。從目前的情況看,主管稅務機關應加強陶瓷行業的稅源監控,同時對企業的生產、流通以及廣泛的經濟領域進行適時調查以掌握情況。在核定企業稅額時,可在每個企業抽調一名管理者代表參與核定稅額工作。進一步探索對建筑陶瓷陶瓷業的具體管征措施,對規模以上的建陶企業,督促并輔導其建立健全財務核算體系,以達到查賬征收方式要求,并加大納稅審核比對力度,使稅款應收盡收。
7、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具有有效的引導、調整作用。針對建筑陶瓷陶瓷業現狀,重點應是對防治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的科技進步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應為科技進步與創新尤其是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科技進步與創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采取多種優惠方式與手段,促進環保科技的創新與進步,增加污染防治與處理設備的生產,引導企業增加對先進設備的應用。同時,可綜合運用加速折舊、投資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對原有政策作出完善。如:已改革執行在企業所得稅有關政策中對于企業采用先進環保技術改進環保設備、改革工藝、調整產品結構所發生的投資應加大比例給予稅收抵免,以促進企業的環保與防治污染的技術性投資。此外,對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防治污染企業的固定資產實行加速折舊,對企業環保類設備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可以再加大比例扣除,對環保類企業技術人員的工資允許加計扣除,以促進企業環保類人力資本的形成。
- 上一篇:地稅局崗位廉能管理調研報告
- 下一篇:水電站稅收征管調研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