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區土地流轉現狀調查匯報
時間:2022-04-11 06:37:00
導語:項目區土地流轉現狀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土地流轉是調優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途徑。農業綜合開發始終堅持以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為重點,推進糧食主產鄉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有效促進了項目區土地流轉和農業科技進步,切實保護和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努力增加了農民收入。近期,我辦就建設高標準農田,促進項目區土地流轉情況深入項目區實地調研。
一、我縣農發項目區土地流轉的基本情況
目前,農業綜合開發已新建高標準農田1萬畝,全部通過租賃、轉包、入股、代耕、互換等形式流轉出去,涉及農戶1.3萬戶,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大規模種植蔬菜、金桔、藥材,形成了一批農業產業化示范項目和農業龍頭企業。一是以親朋好友為紐帶的代耕方式。涉及農戶約1.1萬戶,面積約7000畝,占流轉總面積的60%以上,主要為同小組鄰居或附近好友之間因外出務工缺勞力進行的短期、自發流轉。二是以就近耕作的互換方式。涉及農戶260戶,面積約850畝,占流轉面積的8%,主要為農民就近耕作或連片種植同一作物,相互之間進行田塊對換,如珠田鄉洋湖村等四個村互換土地100多畝,用于連片種植藥材。三是以集體組織產業開發的轉包方式。涉及農戶約310戶,面積約900畝,占流轉總面積的8.7%。主要為村組集體出面有組織地進行“五荒地”轉包,用于產業開發,如大坑鄉100多畝金桔基地。四是以外商承包耕作的租賃方式。涉及農戶約1240戶,面積約1700畝,占流轉總面積的16.8%。主要是外來客商承包農戶土地進行耕作,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土地流轉模式,如衙前鎮衙前村6個組124戶農戶,出租286畝水田給客商種植供港甜玉米。
二、我縣農發項目區土地流轉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縣借助農業綜合開發這個平臺,切實做到資金安排向高標準農田建設聚焦,項目布局向糧食主產鄉鎮聚焦,在于田、枚江、泉江、珠田等糧食主產鄉鎮分年度建設萬畝以上連片高標準農田,采取水利、農業、林業和科技等綜合配套措施,進行田水路林綜合治理,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機械耕作便利,全力打造高標準糧食核心產區,有效促進了土地流轉,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和產業化。通過土地流轉,基本解決了第一輪承包中平均分配造成土地規模過小的問題,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格局,使土地得以連片、集約、規模經營,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實現了規模效益。二是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通過土地流轉機制,實現了農田調“活”,區域布局調“專”,品種調“優”,產業鏈調“長”,土地使用權流轉和農業結構調整都“活”了起來,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三是提高了土地的產出效益,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多形式的土地流轉,使土地資源逐步集中到有能力、有資金、有市場的種養大戶和工商業主手中,進行集約、規模經營,實現了土地資源與資本、技術等資源的合理配置,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實現了農戶得實惠、村集體增收入、經營者獲利益的“三贏”目標。
三、幾點建議
我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人口多,耕地少,小農生產的方式導致農業經濟效益不高,農業產業發展水平較低。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以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是提高我縣農業產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的重要途徑。
1、大力宣傳農村土地流轉的重要作用。一要宣傳土地流轉的政策。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媒體,廣泛、深入宣傳好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要通過宣傳法律法規和黨的農村政策,把農村土地流轉定位在“引導、指導、規范、服務”上,定位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上,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二要宣傳土地流轉的作用。要讓群眾認識到我縣人多耕地少,只有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實行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才能促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從而提高農村土地的產出效益。三要宣傳土地流轉的典型。要通過宣傳土地流轉典型,讓群眾看到流轉土地,發展現代農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從而積極參與、大力支持土地流轉。
2、大膽探索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新路子。農村土地流轉,要按照十七大關于“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要求,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因勢利導,穩妥推進。在產業發展較好、農村勞動力轉移較多的村組,可由村組或鄉鎮統一組織,采取轉讓、轉包的方式將土地流轉給專業大戶或種田能手,也可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承租農戶的土地搞開發;在人多地少或土地面積不大、農戶不愿放棄土地的村組,應把工作重點放在產業結構調整上,采取互換方式整合土地資源,通過建立示范點、示范片以及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營銷等服務的辦法,引導農戶連片種植,走規模化生產之路;在土地面積較大、產業優勢較明顯的地方,可由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出面,以一定的條件將農戶的土地使用權收回,再以土地入股經營的方式承包給大戶,或出租給合法單位從事農業經營,即以“返租倒包”的方式進行流轉,以避免土地撂荒。
3、制定出臺鼓勵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土地流轉。制定出臺支持農村土地流轉大戶的信貸優惠政策,鼓勵流轉大戶發展生產,并對土地經營權流轉給規模經營主體且簽訂合同5-10年以上的農戶給予一定補助。同時,通過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逐步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子女教育、農民工權益保護等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良好的條件。要采取農業綜合開發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村組織承包帶動、主導產業帶動、能人帶動等方式,引導土地流轉,培育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積極引導回鄉創業人士和返鄉農民工在家鄉進行農業產業開發,發展特色農業。
4、積極搭建促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的服務平臺。縣鄉(鎮)可設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村級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負責土地流轉服務工作。縣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對土地經營權流轉開展監督、檢查、指導、協調、服務等工作。鄉鎮、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開展土地流轉供求登記、信息、土地評估、法律政策咨詢、制定、建立土地流轉檔案、調處合同糾紛等服務,從而推動土地流轉健康運行。同時,要從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入手,通過建立相應制度,逐步規范土地流轉程序、流轉合同和流轉行為,做到依法推進。縣鄉應統一制訂土地流轉工作方案,使土地流轉工作程序規范、依法有序、措施有力、方法得當、體現民意。要建立糾紛仲裁機構,解決各類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依法保障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 上一篇:農發領域拓展工作經驗交流
- 下一篇:糧食主產區發展狀況調研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