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農戶關愛活動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10 11:09:00

導語:低收入農戶關愛活動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收入農戶關愛活動調查報告

團市委自啟動低收入農戶青少年關愛行動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團省委的正確指導和兄弟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以貧困大學生為重點,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了結對助學活動,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據統計,2012年,全市各級團組織已共資助幫扶低收入農戶青少年4569人,幫扶資金達到1430.78萬元。

一、基本做法

1、深入發動,廣泛宣傳。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宣傳發動優勢。在該項活動進程中,我市主流媒體日報、廣電總臺、晚報、信息港都給予了極大的關心、支持。日報、廣電總臺、晚報都對我市貧困大學新生集中進行了強勢宣傳,為關愛行動營造了良好氛圍。7月18日,日報“甌江特刊”上用了4個整版刊登了貧困生的資料。晚報從7月17日開始也開設了“情系大學生,共圓大學夢”專欄,就我市貧困生進行了連載。廣電總臺也專門派出記者深入貧困生家庭進行報道,并作為新聞“我幫你”欄目的三季度主題進行連續播放。

2、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幫困助學活動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但靠團市委一家的能力顯然是不夠的,為此,我委主動與相關兄弟單位對接,借力共同做好該項活動。經多次溝通銜接,決定自今年起,聯合市關工委、市教育局開展貧困大學新生愛心助學工作,聯合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市貧困大學新生愛心助學工作的通知》,對資助原則、資助范圍與條件、資助標準、部門職責分工、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等進行了明確。同時,通過市青企協向全市青年企業家發出了愛心資助結對倡議,發動他們為貧困學子奉獻愛心,并得到了積極響應。9月8日,由我委和市青企協發起并主辦的以“愛心恩澤學子,義舉鋪就坦途”為主題的青年企業家結對百名貧困大學生助學捐贈儀式在隆重舉行,來自全市各縣(市、區)的65位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現場結對了101位貧困大學生,為寒門學子們送上了每人4000元共計40多萬元的愛心助學金。

3、創新方法,注重成效。首先是重視現代工具的運用。根據我們開展的關愛行動特點,以12355青少年服務網為平臺,專門請市正陽網絡為我們制作了一個針對性、實用性強的貧困學子庫。通過該網絡平臺一方面我們可以將每個貧困生資料、結對資助情況、資助人等相關情況在網上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同時,我們也轉變了工作方式,拓寬了社會愛心人士想尋找合適結對學生的渠道,使他們能在網上便捷地進行選擇,減少了電視、報紙報道過的學生結對易,而其他因版面(時間)限制未能進行報道的學生結對難的現象發生,使各貧困生都能得到均等的被結對的權利。其次是將對學生的資助和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我們以暑期社會實踐形式成立貧困大學生摸底調查團和以愛心直通車形式邀請社會人士參與調查走訪,為我市開展的幫困助學活動提供了詳實細致的貧困生基礎資料,并通過與貧困大學生進行談話,就我們開展的幫困助學活動意義及貧困生本人思想情況、人生態度等進行交流,在社會形成良好的助學幫困氛圍;另一方面,對確定被資助的學生,通過電話溝通、走訪等形式進行回訪,對結對后貧困生具體應該如何表達感激之情等事項對其進行交代。同時,對部分資助者進行“回訪”,也使得很多過去曾資助過貧困生的愛心人士表示將繼續資助新的貧困生,將愛心行動進行到底。

二、主要成效

1、改變了我市一大批家庭貧困學生的命運。自我市開展幫困助學活動以來,通過社會捐助、結對幫困等形式,為我市一大批家庭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切切實實地為他們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實事。目前,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已經告別了大學校園,踏入社會,找到了較為理想的工作,使其整個家庭的收入明顯增加,很快就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愿望。也有相當一部分曾受過資助現已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回過頭來參與到我們開展的幫困助學活動當中來,使我們的幫困助學活動得到薪火相傳。

2、全市共青團組織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多年來我們一直都是通過整合社會資源、主流媒體宣傳等形式對我市貧困生進行報道、資助,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有許多人都是通過我們開展的幫困助學活動才認識了共青團這一組織。低收入農戶青少年關愛已成為我市共青團系統的品牌工作。在這過程中,也使我市共青團組織的戰斗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這也讓我們對“有為才能有位””這句曾經講了多年的話有了更深的認識。

3、社會上關心幫助青少年成長的氛圍進一步形成。在我市貧困生資料見報后,團市委熱線電話接連不斷,涌現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跡。在我委開展的青企協結對百名貧困學子活動中,團市委的倡議一經提出,就得到了青年企業家們的大力支持,在金融危機和企業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青企協會員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就主動認結了101位貧困大學生,其中,薄板有限公司宋劍敏一人就結對了5名貧困大學生,縉云高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林綠高和浙商之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葉靈勇每人分別結對了4名貧困大學生,另有24位企業家每人分別結對了2名貧困大學生,充分展示出了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幾點感受

1、領導關心重視是前提。在我們開展關愛行動的過程中,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黨政分管領導多次聽取相關工作匯報,副市長廖思紅、市財政局(地稅局)、市工商局、市經貿局、市國稅局、市教育局、市關工委、中國銀行市分行等相關部門領導還出席了市青企協結對助學捐贈儀式,對我委開展的工作特別是關愛行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做好下步工作作了指示。團省委、省青基會領導也曾多次對我市開展關愛行動給予了指導,為我們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使我們更加堅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2、新聞媒體的宣傳是主推器。實踐充分證明;新聞媒體是做好關愛行動的主推器、主引擎。關愛行動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新聞媒體給予的支持和幫助。通過實踐,我市關愛行動也形成了較好的推進模式,即每次關愛行動的開展都是與新聞媒體對貧困生的報道同步推進的,我們的很多貧困生也都是通過新聞媒體而被大家所知曉并最終被結對,可以說我們的關愛行動每一點成績的取得都有新聞媒體的一份功勞,在關愛行動中,團委和新聞媒體已經形成了緊密的聯系,是關愛行動不可獲缺的組成部分。

3、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是活力所在。在我們開展的關愛行動中,傳統模式較為盛行。一種是先宣傳、后找人結對幫困;另一種是通過愛心明信片、“百家青年文明號牽手百名貧困家庭學子”助學、正達學子助學金等模式進行助學結對。隨著我市關愛行動的深入發展,傳統、單一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急需多渠道、多途徑對關愛行動進行革新。在今年開展的關愛行動中我們除了堅持原先的工作方式、方法外,還進行了例如開展愛心面對面互贈結對卡片、資助者與貧困生座談交流、共同唱響關愛行動主題曲等活動,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