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電子政務工作情況調研
時間:2022-06-12 03:45:00
導語:全市電子政務工作情況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及信息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在全市電子政務建設工作中通力合作,扎實推進,使全市政務網絡建設取得了較好成績。政務內網“市黨政電子專網”基本實現了市、縣、鎮三級黨政機關互聯互通,成為全市黨政機關黨務、政務運行的重要支撐平臺之一。政務外網已經建成一個政務信息交換平臺、一個數據和安全中心、三大數據庫,“中國.”政府網站開通3項服務功能、5個用戶頻道,設置欄目112個、專題12個,在全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多次名列前茅。
為進一步提高我市機關黨務、政務運行組織管理水平,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進程,促進高效、廉潔、服務型機關建設,根據形勢發展要求和上級指示精神,借鑒兄弟市地先進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市電子政務工作實際情況,我對我市電子政務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專題調研,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夠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市電子政務的管理、規劃、協調、推進等方面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我市電子政務工作現狀
(一)組織領導機構
1.市機關辦公自動化工作領導小組。1999年4月26日,市委成立了市機關辦公自動化工作領導小組(威委〔1999〕40號),市委副書記任組長,市委秘書長、市政府秘書長任副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委辦公室。
2.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1999年10月9日,市政府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威政辦發〔1999〕38號),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常務)任組長,市計委主任、市政府副秘書長(李丹)任副組長,有關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后設在市計劃委、市信息產業局,目前設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二)管理工作機構
近年來,我市電子政務工作主要是在這兩個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三個單位共同組織推進的。三個單位承擔的工作各有側重,具體情況為:
1.市委辦公室
(1)機構情況。市委辦公室由市保密局負責電子政務管理工作,具體工作由保密局下設的市機關辦公自動化網絡中心承擔。該中心1992年成立,為財政全額撥款的正科級事業單位,編制4人,實有4人。2010年9月份,按照上級要求,市委辦公室成立市黨委系統信息化工作協調小組,負責推進全市黨委系統信息化工作,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密碼管理局(機要局)。
(2)承擔工作。市委辦公室主要負責黨委系統信息化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協助市政府辦公室做好黨政電子專網的安全保密管理,承擔市級機關1-7號辦公樓約35個單位的互聯網和黨政電子專網的管理、維護工作。
(3)工作成效。1999年,市委辦公室在機關1—7號樓鋪設了計算機網絡線路,接入了國際互聯網(以下簡稱大院外網),開通了廣電IP網絡電話。2001年,市委辦公室組織各市區黨委辦公部門利用電話括號方式接入電子政務專網,完成黨委文件的計算機網絡化發放。2004年,市委辦公室將機關1—7號樓內廣電IP電話線路整合改造接入電子政務專網。2010年,市委辦公室在專網部署金山毒霸網絡版殺毒軟件,為專網用戶提供殺毒軟件安裝、升級服務。2011年,組織制訂了“市黨委系統業務網絡”建設總體規劃方案和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聯網,完成了網絡線路、綜合管理平臺及市委辦公室門戶網站建設。
2.市政府辦公室
(1)機構情況。市政府辦公室電子政務工作先后由信息科、文秘科承擔。2004年市編辦批準將市政府辦公室信息科更名為電子政務與信息科(威編〔2004〕19號),為辦公室增加行政編制2名,科級領導職數1名;2007年市編辦批準設立市政府應急管理和電子政務辦公室(威編〔2007〕10號),規格為副縣級,配備主任1名,副主任1名,為辦公室增加行政編制2名。
(2)承擔工作。市政府辦公室主要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負責推進全市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和辦公自動化建設工作,承擔全市黨政電子專網(政務內網)的建設、管理及推廣應用工作。
(3)工作成效。多年來,市政府辦公室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堅持“建設、管理、應用”三措并舉工作思路,扎實推進全市黨政電子專網建設。1997年組建內部辦公計算機局域網,進行內部文件交流共享,2001年組建電話撥號方式的全市政府系統電子政務專網,2004年組織完成專網通信線路升級改造(由電話撥號到光纖直連),2007年啟動縣級政務專網建設,2010年組織實施了黨政電子專網的升級改造工作。目前,黨政專網已基本實現了市、縣、鎮三級黨政機關互聯互通,共接入各級各類單位745個、終端設備2251臺,開發推廣各類應用系統40多個,成為全市黨政機關黨務、政務運行的重要支撐平臺之一。
3.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1)機構情況。2001年11月,市編辦批準設置市信息產業局(威政辦發[2001]95號),為市政府直屬財政全額撥款的正處級事業單位(原屬市計劃委的市信息中心一并調整給市信息產業局管理),設置編制9名,可配備局長1名,副局長1名,科級領導職數3名;2004年市編辦批準從市信息中心調整增加3名編制,編制總數達到12人。2010年4月,市政府批準將市信息產業局的職責、機構和人員一并劃入新設立的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威政辦發[2010]44號,市信息中心同時劃歸市經信委管理)。市信息中心成立于1989年3月,先后隸屬于市計委、市信息產業局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目前該中心為副縣級事業單位,共有編制23人,其中干部編制20人,工人編3人,設置科級領導職數9名(含副職2名)。
(2)承擔工作。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要負責指導、協調全市電子政務建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等工作,承擔政務外網和“中國.”政府網站的建設、管理和維護(具體工作由市信息中心承擔)。
(3)工作成效。2002年市信息產業局建設開通“中國.”政府網站,啟動電子政務外網平臺建設。目前政務外網已經連接機關1—7號辦公樓及其他約35個部門單位、700余臺計算機,建成一個政務信息交換平臺、一個數據和安全中心、三大數據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數據庫、社會信用數據庫和政務動態信息數據庫),“中國.”政府網站開通3項服務功能、5個用戶頻道,設置欄目112個、專題12個,在全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多次名列前茅。
二、我市電子政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市電子政務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上級要求相比,與青島、濟南等先進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在管理體制、規劃協調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
(一)統籌領導機構不夠明確,綜合協調推進力量薄弱。一方面,我市雖然1999年就先后成立了市機關辦公自動化工作領導小組、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2008年領導成員進行了調整),但這兩個小組都是虛設機構,沒有專門的工作機構和人員,辦公室還分別設在市委辦公室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這種體制不利于全市電子政務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綜合協調。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作為全市電子政務工作推進主體的市信息產業局和市信息中心都是事業單位,沒有明確的行政管理職能,更缺乏強有力的權威性和領導地位,無力承擔推進電子政務所需要的綜合協調和組織管理工作。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受機構、編制等方面限制,沒有專職機構,缺乏專業人員,很多工作無法開展。
(二)職能部門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由于管理上缺乏統一、權威的領導機構,部門之間又存在著各自的利益關系,很多信息化建設項目缺乏科學有效的規劃論證,重建設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重投入輕應用現象突出,全市各級、各部門電子政務工作基本處于單項業務孤立發展狀態,跨部門、跨系統的整合式、一體化應用項目很少。受思想觀念和建設模式限制,應用系統、信息資源分散在各級政府、各部門分頭管理和使用,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低,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島”和“業務割據”,給大規模、低成本實現信息共享、協同辦公帶來極大障礙,難以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
(三)專業人才配置不盡合理,資源共享難以推進。大多數機關單位IT專業人員很少或者根本沒有,無力對本單位計算機網絡及信息系統進行專業的規劃設計和運行維護,多數單位電子政務工作無法開展、無力維護,效果大打折扣,投入產出不成比例。少數專業技術人員比較集中的單位人才閑置浪費,配置不合理、使用不科學,很多人工作吃不飽、才能無法發揮、價值得不到體現。
三、加快我市電子政務工作的建議
實現黨政機關辦公自動化、政務信息化,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針對機關建設提出的一項長期任務和目標,是電子政府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政府管理創新的重要途徑。按照上級指示精神,結合我市電子政務工作現狀,借鑒兄弟市地特別是青島市電子政務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對我市電子政務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統一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電子政務辦公室,統一負責市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紀委及全市機關電子政務工作的管理、統籌、協調、推進和技術支持,實現黨政統一管理,為低成本、大規模推進電子政務提供制度保證。指導各市區、開發區按照市里的統一要求,成立了四大班子統一的電子政務管理和技術支持機構,接受市電子政務辦公室的業務指導。
(二)統一規劃,加強監督考核。將由市級財政投資建設的信息化工程項目(包括市級財政全額投資、差額投資以及市級財政性資金配套的項目)審核、審批及管理工作由市信息產業局調整給市電子政務辦公室,注重采用規劃手段引導全市電子政務工作健康有序發展。加大業務指導與檢查考核力度。將各市區、開發區、市直各部門單位的電子政務工作情況列入全市機關工作考核項目,取代信息化工作考核項目,由市電子政務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加快制訂《市電子政務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規范完善一系列規范性管理文件制度,由市委辦公室和市政府辦公室實施,加強對全市電子政務工作的組織指導。
(三)統一網絡,嚴格審批管理。加大黨政電子專網(政務內網)建設管理力度。全市黨政機關內部辦公業務應用項目要全部依托該網進行規劃、設計和推進應用;市區、開發區專網平臺要實現所在地黨政部門的橫向連接,以及與下一級鎮及街道辦事處的縱向連接。市區以下原則上接入市區專網平臺,不再單獨建設。加大政務外網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政務外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市電子政務外網平臺二期工程,建成全市統一的政務外網,滿足各級黨政部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原則上不得再單獨建設縱向網絡和跨部門網絡,上下級之間和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一律通過全市統一搭建的政務內、外網兩個平臺實現。拓寬電子政務網絡覆蓋廣度,提升網絡應用層次,妥善解決電子政務內、外兩個網絡平臺管理、運行和應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四)統一軟件,推進協同共享。加快完善和推廣“市黨政協同辦公管理系統”相關應用,今后凡是新建涉及全市或多部門的電子政務基礎應用項目,能夠依托該系統實現的,要全部依托該系統進行規劃設計和推廣實施,不能依托該系統實現的,原則上要由市電子政務辦公室負責開發或引進應用軟件,在全市統一進行推廣和應用。以“中國.”政府網站為龍頭,以部門網站群為依托,建設整合全市統一的政務外網應用管理平臺,加快協調推進科技防腐、電子監察、電子審批二期工程等重點電子政務應用項目的建設和推廣。
(五)分級推進,確保集中統一。在“統一機構、統一規劃、統一網絡、統一軟件”的基礎上,由各市區、開發區和各部門負責分頭推進本地區、本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工作。為鞏固“四統一分”的管理體制,以后沒有特殊需要,建議各部門不再建設平臺級電子政務系統,不再建設新的機房,不再設立新的信息中心,新的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立項前必須經過電子政務辦公室審核把關。
四、電子政務工作體會
第一,我市電子政務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從一個專業技術人員的角度看,近期我市電子政務工作能夠得到政府主要領導如此頻繁密集、多途徑、多形式的關注和重視,應該說是前所未有的,這是全市電子政務工作的大好機遇,也給電子政務工作機構和從業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第二,未來我市電子政務工作大有可為。按以往的傳統和經驗來看,電子政務屬于基礎性、技術性、服務性工作,是臺下幕后、不顯山不露水的,但為什么新一屆政府領導這么關注和重視電子政務工作呢?我感覺,主要是由于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信息技術不光滲透到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更成為建設高效、廉潔、規范的法制型、服務型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諸如政府內部辦公、決策指揮、行政審批、執法管理、監察考核、政民溝通、社會管理等等,方方面面工作都已經離不開、并且會越來越依賴于電子政務工作的強力支持和服務,這種情況決定了電子政務工作是大有可為的。但大有可為能不能轉變為大有作為,這非常值得各級領導、各級電子政務工作機構和從業人員深刻思考。
第三,電子政務工作不是孤立發展的。電子政務的核心是政務,政務是主導,電子是手段,甚至可以說是“七分政務三分電子”。因此電子政務工作要密切結合政務公開、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科技防腐等政府工作重心,以政務目標為導向、以應用為中心、以服務為重點。要推動電子政務工作由技術驅動向政務驅動轉變,根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需求推進電子政務發展,將技術創新融入政務創新,用政務創新引領技術創新。
第四,電子政務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電子政務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領導持續高度重視,需要財政投入大量資金,需要從業人員孜孜以求、鍥而不舍,更需要政務部門積極配合、整體聯動。我們今天看到的青島市的電子政務工作成績,是在管理體制順暢、選對了人并且基本沒走大的彎路的情況下,經過了近20年的積累沉淀才達到目前這個層次的。我們雖然可以將他們的經驗教訓“拿過來”為我所用,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和差距,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不能妄想一口吃成個“胖子”。
第五,電子政務從業人員要樹立服務意識。電子政務工作想做大、做強、做出成效,不要光想著通過管理、通過審批、通過考核來體現自己的權力和地位,而要通過做好、做實對方方面面的服務來發展壯大自己,為領導服務、為工作人員服務、為部門基層服務、為社會公眾服務。要甘當政務配角,以服務求生存、圖發展,在服務中爭取自己的地位、體現自己的價值,而不要感覺搞服務就低人一等、丟面子沒份。服務到一定層次了,方方面面工作都離不開你了,自然需要加大管理、規范和審批、考核力度,電子政務的地位和作用就會自然而來。
- 上一篇:數字化林業項目創建
- 下一篇:糧食安全數量與質量調查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