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年教育情況調研

時間:2022-07-02 05:00:29

導語:農村老年教育情況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老年教育情況調研

農村,新形勢,新機遇。新農村建設促進了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農村的社會生活、精神面貌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各項事業正步入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在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的背景下,農村老年教育如何適應新形勢,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突破,是一個既現實又具前瞻性的課題,市老年大學協會理論研究會五市課題組對此進行了調研。

一、現狀調查

課題組在平度、膠南、三市按經濟狀況好、中、差三個層次選取了27個鎮(街道)、324個村莊進行問卷調查,在平度市隨機開展了座談調查及訪談調查等,掌握的基本情況是:

一是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農村老年人文化程度較低,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勢在必行。被調查村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5.8%,其中市夏格莊鎮夏五村為22%,比例最高;平度市南村鎮崖頭村為11%,比例最低,農村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在對文化程度調查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高達75%,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鎮級老年學校學員主要以離退休干部為主,文化程度相對稍高,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約占15%;初中至高中學歷達75%;初中以下學歷為約10%。由此可以看出,農村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農村老年群體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發展農村老年教育,提高農村老年人文化素質勢在必行。

二是農村經濟收入差距較大,多數村莊還不富裕。被調查村莊中,年集體經濟收入百萬元以上的約占3%,膠南市李家石橋村年集體可支配收入達1300萬元;年集體收入10-100萬元的村莊約占5%;年收入5-10萬元的約占20%;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莊約占72%,其中不少村莊沒有集體收入,僅靠上級轉移支付維持運轉。年人均收入差別也較大,最高的膠南市李家石橋村達10560元,最低的村莊是市鎮河頭村僅3200元。這表明,農村經濟發展了,出現了一批經濟強村,但多數村莊還不富裕。

三是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單調,但精神文化需求日漸旺盛。農村老年人的休閑方式多以看電視和扎堆聊天為主,訂閱報刊雜志的很少,有養花養鳥等個人愛好的也不多,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調。但調查發現,一些富庶的村莊和有文化底蘊的村莊,近幾年精神文化生活活躍起來,組建起鑼鼓隊、秧歌隊、高蹺隊、舞獅隊、莊戶劇團等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老年人參與其中并發揮著主導作用,農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漸旺盛。

四是農村老年教育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調查中發現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有的村莊經濟狀況不錯,村莊負責人對發展老年學校的積極性不高,村里老年人參與老年教育的熱情也不高;第二種情況是村莊的經濟狀況一般,但從鎮黨委到村級組織對發展老年教育有熱情,老年教育開展較好;第三種情況是部分村莊已經建起老年學校并開展教學活動,但由于主要負責人的更替,老年學校歸于名存實亡。可見,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缺乏體制和機制的約束。

五是農村現有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調查發現,農村資源缺乏與資源閑置的現象并存,一方面發展老年教育缺乏場所、設施、資金等,一方面現有資源用途單一,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形勢分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農村老年教育提供了有利機遇:一是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為農村老年教育發展準備了物質條件。從調查情況看,近幾年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集體經濟收入和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長,特別是涌現出一批年集體經濟收入百萬元以上甚至過千萬的經濟強村,財富的增長使部分農村具備了發展老年教育的物質條件。二是新農村建設促進思想解放,為農村老年教育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新農村建設在改善了農村衣食起居的同時,也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農村正在改變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農村老年人在衣食豐足的基礎上開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對老年教育的認知和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這為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礎。三是新農村文化建設逐步深入,為農村老年教育搭建起發展平臺。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新農村文化建設,形成農村文化建設熱潮。老年教育的文化功能與農村文化建設具有性質和目標的一致性,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為農村老年教育搭建起發展平臺。四是新農村建設與發展老年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老年教育推動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社會和諧進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是新農村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農村老年教育與新農村建設成正比例發展,新農村建設越深入,農村老年教育就會越發展。

當前,農村整體形勢一片大好,但具體情況比較復雜,農村老年教育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一是認識不到位。基層干部對老年教育促進健康老齡化和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意義認識不足,對老年教育重視不夠;農村老年人思想雖發生了變化,但對老年教育的認識還不具有普遍性,參與老年教育的積極性還不高。二是經濟條件制約。鎮、村兩級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經濟強鎮、強村充分具備了辦老年教育的條件和能力,但多數鄉鎮仍是“吃飯財政”,有的地方連“吃飯”也難以自保;多數村莊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維持日常運轉,還有些村莊欠債度日;被調查老年人中生活條件一般的占65.9%,個人不直接支配勞動收入靠子女供養的占43.1%,農村老年人直接支配的資金非常有限。經濟條件仍是制約農村老年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三是體制不理順。目前市范圍內基層老年教育由老干部局主管,但老干部局不具有協調村級組織開展工作的職能,工作中缺少抓手;基層老年教育工作量大面廣,老干部局憑現有人手抓農村老年教育工作有些力不從心。四是缺少師資。當前農村的各類專業人才缺乏,能擔任并愿意擔任老年學校教師的人才少之又少,師資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五是缺乏教學資料。農村老年學校沒有統一的教材,缺乏系統性的教學資料,教學隨意性和局限性較大。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理順工作體制。建議各級黨委政府應將老年教育納入社會發展規劃,制定與本地區經濟發展同步的發展農村老年教育的規劃,市、各區市及鎮(街道)要將農村老年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層層進行轉移支付,財政支持盡量向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傾斜。市、各區市及鎮(街道)成立由市委分管領導掛帥,由老干部工作部門牽頭,由民政、老齡、教育、文化、衛生等部門參與的老年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老干部工作部門,明確工作職責,配備人員編制,從上到下形成政府主導,一方牽頭,多方參與,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制。

(二)立足規范運作,健全工作機制。老年教育的組織機構健全后,農村老年教育工作應立足于規范運作,避免領導意志等人為因素影響工作開展。一要建立督導機制。各級老年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建立督導制度,定期對基層老年教育工作進行督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要建立考核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落實農村老年教育工作目標,對基層開展老年教育工作實行目標考核,調動開展農村老年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市南墅鎮將老年教育工作列入鎮包村干部和村級干部年終考核內容,平度市蘭底鎮黨委將老年教育工作列入對村莊的考核,收到很好的效果。三要建立培訓機制。每年舉辦一次老年教育工作培訓班,對基層老年學校的工作人員或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基層老年教育工作隊伍和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制定農村老年教育先進辦學標準,每年開展評先選優活動,表彰先進,鞭策后進,推進工作。

(三)推動資源共享,抓好硬件建設。發展農村老年教育應從農村實際出發,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應致力于資源共享,做到“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現有條件下有四種資源共享模式供參考。一是老年學校與“新農村文化家園工程”相結合。“新農村文化家園工程”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級財政投入大量資金對鎮(街道)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動室進行改擴建,配備了桌椅條凳、圖書資料、音像設施、活動器械、文化教育用品等,這些場所和設施很適合辦老年學校。文化家園工程與老年學校在性質和功能上有著緊密的結合點,二者結合開展工作,可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老年學校開展的教學工作和課外活動,成為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文化家園”組織的各種培訓,廣泛吸納老年人參加,成為老年學校的一種教學形式。二是老年學校與敬老院相結合。隨著民生建設的不斷推進,由政府投資在各鎮(街道)建設中心敬老院,對孤寡老人進行集中供養,新建的敬老院基礎條件較好,配備了活動場所和娛樂設施。基層老年學校可探索與敬老院共建共享,敬老院為老年學校提供辦學資源和部分生源;老年學校開展教育活動活躍敬老院的文化生活,二者結合可實現雙贏。三是老年學校與成人教育中心相結合。各鎮(街道)的成人教育中心具備校舍、教學設施和教師隊伍等較完善的教學資源,目前這筆資源并沒得到充分利用,各鎮(街道)可探討成人教育與老年教育結合開展,共享教學資源和教師資源,成人教育與老年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各有側重又相互交叉,二者結合是老年教育辦學的一條捷徑。平度市的部分鎮已實踐了這種共享模式,市河頭店鎮成立了由鎮老干部協會、成教中心、本鎮東大寨村老年人協會“三位一體”的老年學校,依托成教中心開展老年教育工作,取得較好效果。四是老年學校與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相結合。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系統是目前應用于農村的先進的教育手段,利用網絡或電視開展教學工作,具有傳播快、覆蓋廣、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靈活等優點,目前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已覆蓋各個村莊,農村老年教育可爭取與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合作,利用現代的教育手段開展教育教學,突破辦學場所、資金、師資等制約。平度市于2006年開始了農村老年教育遠程教學的實踐,在遠程教育系統電視教育頻道開辦“空中課堂”,每天在固定時間滾動播出老年教育教學片,使農村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接受教育。

(四)健全辦學網絡,加強業務指導。目前老年教育網絡雛形基本形成,但網絡間的連接有待激活。要通過加強網絡建設,使老年教育網絡聯上下左右貫通起來,促進網絡內部的經驗、信息、意識、資源的交流,使老年教育網絡成為一個活躍、合作、和諧的整體,帶動農村老年教育工作開展。縣市級老年大學在整個老年教育網絡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對農村老年教育起著直接示范指導和輻射帶動作用,因而要充分發揮縣市級老年大學承上啟下的優勢,影響和指導基層老年學校教學工作開展。一要通過送教下鄉、提供教學材料、培養和培訓基層教師等具體形式,為基層老年學校提供直接幫助。二要通過組織研討會、教研活動、觀摩教學等形式促進基層老年學校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三要通過辦簡報、辦網站促進信息交流,為基層老年學校提供信息支持。

(五)建好兩支隊伍,開展靈活辦學。基層老年學校辦學要建好工作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議工作隊伍由1-2名年富力強,懂教育,會管理,有熱情的在職工作人員組成,適當吸收部分有經驗的離退休干部參加。教師隊伍的組建要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鎮級老年學校可從成人教育中心、職業學校、中小學、衛生院等單位或離退休干部中選聘;村級老年學校除有條件的可從以上渠道選聘教師外,鎮老年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可組建教師巡講團,到各村級老年學校巡回講課。開展教學工作要因地制宜,靈活多樣,適合農村老年人的需求和特點。適宜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有:1.定期舉辦健康講座、法律講座。2.開設特色農業和現代農業技術課程。3.開設烹飪知識和飲食衛生課。4.開展集學習娛樂一體的戲曲、歌曲、舞蹈、樂器、球類等教學。5.組織收看遠程教育“空中課堂”教學,必要時配備教師進行輔導。6.組織開展農村老年人喜聞樂見、喜歡參與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寓教于學,寓教于樂,以活動的形式開展教育教學。通過開展靈活多樣、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學工作,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綜合素質,豐富和活躍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前景廣闊,但任重道遠。老年教育工作者要從當前形勢出發,結合農村實際,不斷加強研究、實踐、探索,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農村老年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