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勞動保護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8-01 03:13:16
導語:工會勞動保護情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v做好職工勞動保護工作,是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基本職責的重要內容,是維護職工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權益的最重要前提和基礎。今年7月份,由市總工會、市勞動保障局、市安全生產監督局對全市工會勞動保護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并對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佳通輪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通公司)、海爾信息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電子)、海毅精密塑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毅公司)、金工軸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工軸承)等企業進行了重點調研。
通過下基層、進班組、廣泛深入到一線與企業領導和職工交談、座談、查閱有關原始檔案資料、發放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形成了市工會勞動保護工作調研報告。
一、全市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現狀
近年來,市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在省總工會的有力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支持下,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以人為本”,以維護職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權益為落腳點,充分發揮工會在安全生產中群防群治、群眾監督的組織優勢,扎實做好新時期的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在安全生產這個黨政最關切、職工最關心、社會最關注的工作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為保證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加快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后被全國總工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授予全國“安康杯”競賽活動優秀組織獎、全國“安康杯”競賽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稱號。
1、工會勞動保護機構健全,為職工健康、企業安全生產提供了組織保證
經過對收回的200份調查問卷、183份問卷回答及有關檔案資料的分析,說明我市工會勞動保護組織是健全的,不僅縣區工會勞動保護組織健全,就是在企業廠級、車間、班組工會勞動保護三級監督檢查網絡也比較健全。各縣區、企業都高度重視職工健康、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工作,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充分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能夠做到充分發揮、調動一線員工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民主監督管理,查隱患堵漏洞已經成為各科室、各班組每天的必修課,對保障企業安全生產、將各種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起到重要作用。
2、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保護活動,為職工健康、企業安全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各縣區、企業高度重視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紛紛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勞動保護活動,為職工健康、企業安全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海爾電子強抓安全“十個一”工作,通過網絡、宣傳板報、培訓卡片、在崗教育、會議溝通、會議講評、月度表彰、案例警示、專項培訓、責任承諾等手段,不斷推進海爾電子的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在各班組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不僅實現了全員管理,有效提高了職工的安全意識,還帶動和促進了各部門安全生產的基礎創建工作,已連續多年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保證了公司正常、持續的生產經營。海毅公司工會深入開展“十個一”活動,即學習一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提一條安全生產合理化建議,查一次事故隱患或糾正一次違章行為,寫一點安全生產體會,做一件預防事故的實事,看一次安全生產錄像,接受一次安全生產培訓,記一次事故教訓,當一天安全檢查員,搞一次安全簽名。每年的6月份,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組織相關人員突擊檢查,消除安全隱患,做好超前預控,將安全工作落實到位,班組安全管理效果顯著。同時,在海毅公司二期廠房建設施工期間,公司工會積極參與監督相關安全設施的設計、安裝情況,并參與二期廠房的驗收工作,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佳通公司以六月“安全生產月”為契機,懸掛橫幅標語進行安全宣傳,組織車間開辟安全板報專欄,由工會、廠辦、安全環保處對安全板報進行評比,對優秀的安全板報給予獎勵;積極參加“安康杯”競賽、“濱湖杯”競賽、全國職業安全健康知識競賽、“十個一”等活動,公司工會積極參與了安全項目的“三同時驗收”。
3、定期發放勞保用品,為安全生產提供了物質保障
大多數企業都能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定期發放、按生產規程使用勞保用品,保障了職工的生命健康。佳通公司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對在粉塵、噪聲、有毒有害環境中作業的員工發放防塵口罩、耳麥等,夏季對高溫崗位員工發放綠豆湯、冰紅茶、礦泉水、十滴水、人丹、清涼油、風油精等,在作業現場放置冰塊降溫。制定了《勞動保護用品發放標準》,由安全環保處擬定,總務部實施發放,根據崗位不同發放的勞保用品和數量也有所區別,如對電氣作業人員發放絕緣鞋,對模具更換人員發放防砸的鐵頭勞保鞋,對露天作業人員發放雨衣、為防止纏絞事故,對所有一線女工發放女工安全帽等。為改善作業環境,投資數百萬元在全鋼四輥機臺、半硫化罐上方安裝抽排煙氣裝置;在斜交硫化、半鋼硫化、全鋼硫化車間的南北方向加裝氣樓,以改善通風狀況。海爾電子、海毅公司工會能夠有效監督勞動保護用品的發放,充分發揮工會在生產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監督作用。海爾電子的防熱手套,根據工作要求,隨時更換破損的防熱手套,確保職工安全。
二、存在問題
1、超時加班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在重點調研的4家
企業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加班現象。其中尤以佳通公司、海毅公司較為嚴重。從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國家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征車輛購置稅,造成輪胎需求量增加;加之2009年6月3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建議從9月份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低成本輪胎征收最高55%的懲罰性關稅,促使美國經銷商在此法案實施前搶購中國輪胎,從而使佳通公司外銷訂單突然增加,佳通公司從今年4月份開始到6月底,部分工序實行連續的三班三運轉,沒有休息天,在換班的當天,工作時間長達16個小時,只有8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實際睡眠時間只有4個小時左右,大大超出了職工的身體極限,職工意見較大。雖然從7月份開始,公司為確保員工正常休息、維護員工身心健康,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對上夜班的員工換班可以休息24小時;離公司較遠的員工由員工自愿申請,公司為員工安排公司宿舍,以保障其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對于不愿意上三班三運轉或身體狀況不適應上三班的員工,可由本人提出,公司盡量安排其上四班三運轉;員工如有合理的理由要求請假部門主管應準許請假,如有不準假的現象員工可直接撥打高管手機,高管負責協調處理等。但以上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實行,員工對此意見仍然很大:因為這種規定實際上只有在夜班換班時可以休息一天,也就是17天才能休息一天;對不愿上三班三運轉的員工,公司為其調整崗位,實際上難以做到;如要請假一天,從工資中扣60元,扣款太多,等于有一天的工作是白干。最主要的是員工的身體無法承受如此連續高強度的工作任務,因此員工強烈要求實行四班三運轉。海毅公司長年堅持兩班制,即每天工作12小時,一周休息一天。企業卻以實行的是計件工資制為理由,員工多勞多得,工作時間長。金工軸承實行的也是計件工資制,基本上可以做到八小時工作制、每周休息2天,但有時也有加班現象,加班沒有加班費。
2、多種勞動用工并存。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單一的勞動用工制度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一些原來由企業正式職工承擔的工作,或采取區域承包的外協作業模式,或采取崗位插入的協力作業模式交由外來務工人員承擔。雖然外來務工人員與正式職工同在一個單位甚至同在一個崗位工作,但由于身份的不同,加上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安全意識、勞動保護條件和技能與正式職工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給企業安全生產帶來很大的隱患。如海爾電子有四分之三的員工是與企業直接簽訂合同,有四分之一的員工就是勞務公司派來的員工。
3、部分企業勞保用品發放不規范,存在較嚴重的安全隱患。金工軸承作為一家金屬加工企業,職工每天與鋼筋打交道,但企業的勞保用品發放存在較多問題。如勞保鞋,有的員工反映,從2005年發過一雙后到現在一直沒發過,穿壞后只好穿布鞋;手套一季度發12雙,員工普遍反映不夠用,只好將破損的手套一而再、再而三的縫補后接著用。據企業領導反映,勞保用品是交給各二級單位發放,規定是2年一雙勞保鞋,手套一季度12雙。從這可以看出,企業并不是按照職工工作需要來發放勞保用品,而是按照企業的生產成本來規定勞保用品的數量。
4、企業工會勞動保護人員的自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企業工會勞動保護人員的自身業務素質與當前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的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工會干部普遍“身兼數職”,投入勞動保護工作的精力受到影響。有文化、高素質工會勞動保護干部較少,影響企業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長遠發展和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有效發揮。
三、工會開展勞動保護工作存在的困惑
1、缺乏有效的監督檢查手段。工會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基本職責,在國家安全生產管理體制中擔負著“群眾監督”的責任。但是,工會要切實履行職責,掌握現場基礎資料,缺乏有效的必要手段,影響工會勞動保護職責的履行和作用的發揮。
2、非公有制的企業工會作用難以發揮。我市非公有制企業的工會工作者基本上都是兼職,并且大多數是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是老板的雇員。他們端著老板的“飯碗”,在工作中不能不顧忌老板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職工合法勞動權益的有效保護。
3、安全設施“三同時”實現難度較大。《工會法》、《安全生產法》規定:“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钡牵龂衅髽I在改建或擴建項目時能做到這一條以外,其他企業在改建或擴建項目時做到這一點很難。項目竣工驗收不需要工會參加,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可能在職工勞動保護方面存在隱患。
四、對策及建議
1、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保障職工身體健康。針對加班現象較為嚴重的問題,作為企業,要根據企業的規模、員工多少、生產能力等接受訂單,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要求員工加班加點,損害職工的身體健康。作為企業工會,要依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要求企業行政按法律辦事,執行8小時工作制,確需加班也要遵守每天不超過2小時,每月不能超過34小時的規定,確保員工的身心健康,維護職工的生命健康權。作為員工,對企業的超時加班現象,要注意收集加班的證據,為政府部門查處提供真實的依據,并及時向政府部門舉報或反映。作為政府的有關部門,接到職工的舉報或反映后,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嚴肅處理或限令企業及時整改。
2、增強職工的歸屬感。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缺乏對企業安全生產文化“認同感”、導致安全事故頻發的問題,工會組織要將他們視為“自家人”,增強他們的歸屬感,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家的溫暖,自覺地接受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并遵守企業的安全規章制度,從而減少違章違紀和事故的發生。
3、切實負起監督責任。針對勞保用品發放不規范的問題,企業工會要切實負起監督責任,監督企業不能以貨幣的形式代替勞保用品,對二級機構的勞保用品發放情況做到定期檢查和隨時檢查相結合,確保勞保用品及時發放到位,員工穿戴、使用到位。要形成員工向企業行政、工會及時反映勞保用品的發放、使用情況,企業行政認真聽取員工的意見,工會及時把員工的建議轉達給企業行政的機制,讓勞保用品真正發揮保護勞動者生命健康的作用。
4、加大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模式。針對工會勞動保護干部業務能力與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的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問題,各級工會要加大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模式。要采取工會勞動保護干部參加企業安全管理培訓班的專題學習方式,及時了解掌握企業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從中尋找工會勞動保護工作與企業安全管理的切入點,使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在與企業安全管理融為一體的過程中,形成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特色,建立起一支“精業務、懂理論、熟現場、會操作”的工會勞動保護隊伍。
5、上級工會出臺相應的、切實可行的辦法。要切實加強工會勞動保護職責,建議省總、全總能否出臺相應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如:為市、縣區工會勞動保護工作人員辦理執法證,便于暗訪嚴重損害職工權益的企業,賦予工會更多的調查權和參與處理權;在新建、改建或擴建項目的竣工驗收中,吸納工會參加,在驗收表中增加工會的驗收意見,真正落實法律賦予工會的權利和責任;等等。
- 上一篇:工會改革發展調查與思考
- 下一篇:工會組織履行職能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