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干部隊伍調研匯報
時間:2022-08-27 03:37:49
導語:共青團干部隊伍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全面而準確地掌握全區團干部隊伍建設情況,增強團干部隊伍建設和團干部素質培養的針對性,進一步加強全區團干部隊伍建設,共青團南譙區委通過各種形式對全區基層團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專題調研分析,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1、團組織結構及團員隊伍建設情況。我區共有基層團委19個,團總支21個,團支部328個。其中鎮辦團委10個,學校團委5個,區直機關團委3,團工委1個。團組織覆蓋率達90%以上,基本做到有青年人的地方就有團的組織。按照“區域覆蓋、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建立了以團區委為核心,各鎮辦團委為支點,學校團組織為支柱,各中心小學少先隊為基礎,全區團員青年為紐帶的共青團組織網絡。
2、團員隊伍情況。目前我區共有團員數15229人,14-28周歲青年數48750人,團青比例為21.7%,其中學生團員6476人,青年團員7985人。團員發展不平衡,發展新團員主要在學校,中學生是發展新團員的主要來源,農村發展新團員難度大,發展數量較少且團員流失現象比較嚴重,團青比例因行業而異,學校偏高,農村偏低;學校團青比例在56.1%左右,農村團青比例在15.3%左右。
3、團干部隊伍建設情況。我區團干(包括團區委機關干部,區直有關單位、鎮辦、學校團委書記,各中心小學少先隊總輔導員)配備齊全,由于現在年青干部較少,所以全區團干部(除團區委機關2名專職外)其他全部兼職。團干部年齡結構相對合理,25—30周歲20人,31—35周歲13人,36—40周歲8人。平均年齡31.9周歲,年齡最大的40歲,最小的25歲。團干部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大學以上學歷的27人,占67%;大專學歷的14人,占33%,文化素質較高。
4、加強團組織建設。4月30日,我區召開了共青團第四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委員會,配齊配強團區委班子成員,區委通過文件要求各基層黨委進一步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關心和支持共青團工作,通過共青團組織的換屆,配備好基層團組織班子成員,現在我區的各級團組織煥然一新、勃勃生機,在創新思路進一步提高,圓滿完成上級和黨委交給的各項工作。為落實團中央在全團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團區委整合資源,開通共青團網站,讓全區團干部和團員青年有交流和溝通平臺,;成立南譙區青年志愿者協會,要求各單位有一支青年志愿者和青年突擊隊,統一制作旗幟、志愿者帽和團委標牌,也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急難危重任務,在今年的洪水期間,我區青年志愿者和突擊隊就發揮作用,勝利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比如到烏衣老街清理衛生,到困難家庭收搳稻谷等等;加強少先隊組織建設,我委每年在經費不多情況下,拿出部分資金加強少先隊組織,今年為皇甫希望小學購置25名小學生的鼓號隊;積極完成上級團組織交待的任務,在推選市青企協第三屆會員工作中,我區在非公有制企業少、企業效益不好的情況下,區鄉團委共同努力、齊心協力,最后上報17名候選人,15名條件合格,成為理事和會員。
5、活動開展情況。我區團的工作在上級團委和區委的關心和指導下,結合自身能正常有序地開展活動,活動經費全是財政撥付。基層團委活動陣地存在,在活動經費方面,團組織只要開展能吸引和團結青年的活動,黨委政府都全力支持。
6、團組織“推優”情況
團組織每年向黨組織“推優”約45名團員,經“推優入黨”率約占90%以上,目前,黨組織發展黨員必須經過團組織推薦方可批準團員入黨,這樣就加強了團組織的影響力和作用,促進團的工作能夠更好的開展。
二、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1、兩新組織團建工作落實困難
我區是以農村為主,非公有制企業少,達到規模性以上企業更少,今年又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和全球性經濟危機,都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加上部分企業老板對團組織的認識不夠,存在建不建團組織關系不大。而且許多企業效益不穩定,職工勞動關系不明確,造成團員的流動性大。
2、基層團干部業務高,但政治意識有待提高。我區的基層團干部配備齊全,能完成交待的各項工作;但政治敏感性要加強,意識不到做為一名團干部作用,團干部是共青團組織各種活動和工作的組織者、指揮者,在整個共青團活動過程起著主導作用,共青團活動的最終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團干部所具備的素質。共青團干部是開拓、創新的領導者,領導功能是團干部政治思想素質的根據,是團干部在共青團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所以基層團干部在政治意識上必須加以提高,明辨是非的政治判斷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襲和影響。
3、流動性給青年服務聯系帶來困難。隨著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日益增多,直接導致農村團員青年流失嚴重,發展團員困難,“空殼村”的出現在所難免,特別是流動團員管理薄弱,多數外出流動團員游離了團組織管理。可以說原有比較僵化的管理體制已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三、建議與意見
1、以整體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強化鎮辦團委職能。鎮辦團委是鎮辦區域內基層團組織的領導核心,擔負著指導農村共青團工作的直接責任,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加強鎮辦團委建設,關鍵是抓好班子。首先要配好團委書記。鎮辦團委書記的配備,原則上應是黨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有一定的工作經歷并熟悉農村經濟工作或基層黨務工作。要根據實際、確定專職或兼職團干部,把年紀輕、素質高、懂經濟、事業心強的優秀青年人才選拔到團委一把手位置上來。在建立和完善鎮辦團委書記上崗培訓制度的同時多渠道、多途徑地強化對團干部職業、技術培訓,特別是要抓好對那些素質能力不適應要求或新上崗的團委書記、副書記的培訓,增強他們帶領農村青年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領。
2、打響品牌,以品牌塑造形象。組織動員廣大團員青年緊緊圍繞黨政大局,通過“希望工程”、“評優評選”、文明創建、志愿服務等品牌工程,再聚力量,再鼓干勁,勇于實踐,勇于勝利,不斷開創共青團事業新局面,加快構建青年工作新格局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3、加強宣傳,進一步打造以服務橋梁。各級團組織都要做好宣傳,以新知識普及、新技能推廣為主要內容,扎實深入地開展青年志愿者“三下鄉”活動;充分調動基層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真正做到“帶著青年干,干給青年看”,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帶領青年走上致富之路。通過活動服務社會,通過友情凝聚青年,通過文化等多種平臺架設橋梁紐帶。
- 上一篇:農村少先隊工作經驗交流
- 下一篇:全縣愛心助學行動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