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集體經濟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15 10:23:19
導語:村級集體經濟現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情況。鄉地處華鎣山中段,位于區東部,距離城區16公里。川陜公路、襄渝鐵路縱貫全鄉。本鄉東接達州市大竹縣,南與區龍灘鄉相鄰;西與區觀閣鎮、廣興鎮接壤,北靠渠縣。全鄉面積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2014年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僅村、村兩個村存在集體經濟收入,共計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個,占總村數的23%;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個,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個,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個。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全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資源承包、從企業收取公路維修費取得集體經濟收入。
村:出租10畝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體經濟收入2000元。
村:出租閑置空地900畝,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礦村村級公路損壞維護費用10000元。
(三)村級集體資產現狀。截止2014年,全鄉各村集體資產總額約為5萬元,主要為村級活動室、遠程教育設備、電腦、電視等固定資產,貨幣資產因維修辦公室、辦公經費開支、墊支保險費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級集體債務狀況。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有2個村負債,總計負債36000元。村因墊付社長工資負債21000元;村集體資金2000元因日常辦公經費開支目前已沒有剩余;村集體資金10000元因維修公路目前沒有剩余;村集體資金13500元因業主搞開發占用農民土地,已全部撥付群眾,此外,因維修村級公路滑坡負債15000元。
二、村級集體經濟狀況分析
(一)集體收入開支入不敷出。全鄉13個行政村除極個別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外,絕大部分村都沒有集體收入,全靠上級撥款維持日常開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級財政投入辦公經費維持日常運轉,無力興辦公益事業,也無力增加村民福利,更無力發展創收實體,全鄉收不抵支的村占絕大多數。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土地收益成為村集體的主要收入。2014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為15500元,占全鄉集體經濟收入的60.8%,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乏力。
(三)收入來源途徑單一。村級產業發展嚴重滯后,村辦企業破產,集體資源開發力度小是目前全鄉各村存在的普遍狀況。僅有的集體經濟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資源的方式取得,收入來源單一且集體收入低。
三、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集體經濟始終處于低落狀態,主要是受思想觀念、創業意識和生產資源的影響,使集體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嚴重地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積累。
一是村級領導班子素質不高,年齡結構、文化結構不合理。有的長期處于軟弱渙散狀態,有的村干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很好地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
二是集體資金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積累為負數,集體全部收入幾乎僅來源于少數的機動地。除利用土地資源為集體增收外,沒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閑置、浪費現象嚴重。如、五星、內槽、等村地處華鎣山區,林地資源異常豐富,村干部未能充分把握資源優勢引領群眾致富。
四是非生產性支出過大,財務管理不嚴。部分村干部亂支濫用,管理上有漏洞,導致集體積累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個別村集體賬目混亂,常年未向群眾公開賬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體資金支付黨報黨刊的情況。
五是產業帶動無助集體經濟發展。部分村除傳統的種養殖業外,大力發展了特色產業,如五星村萬畝油牡丹種植、村千畝茶葉基地、內槽村百頭山羊養殖,發展勢頭良好,為業主和群眾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集體經濟從中受益甚微,甚至沒有受益。有的村雖然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如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但沒有規范化運作,沒有形成集約化經營,村集體也沒有參與其中,更沒有任何受益。
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定位增收路徑
1.盤活現有集體資源。摸清村集體現有耕地、林地、荒地、礦山、山坪塘和閑置校舍等存量資產資源,明晰產權、完善產權有償使用形式,采取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統一開發利用。
2.積極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鼓勵村級集體建立土地托管平臺,通過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對多年荒蕪的耕地、林地、果園等,實行托管經營;同時,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3.開發鄉村特色觀光旅游。鼓勵集體經濟組織依托豐富的生態自然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現代化農業生產,積極開發特色“農家樂”、生態休閑、觀光采摘、民俗文化等旅游項目,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增加村級集體的資源開發收入和服務經營收入。如村海拔高,森林覆蓋率高,可引進業主開發休閑度假山莊、打獵場、滑草場等旅游項目,增加集體收入。
4.增強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村集體用好用活現行政策,以集體土地入股包裝項目進行招商,引進業主興辦實體經濟,與業主共同享受經濟利益,擴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申請使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生產、經營性用房或設施,出租給業主,獲取比較高的收益。如車壩村高粱種植面積已形成規模,可引進業主發展釀酒產業,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二)優化配置扶持政策
1.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區鄉兩級財政要切實加大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設立不少于20萬元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用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擔保貼息或其他補助。區鄉兩級現代農業產業扶持資金要保持每年5%的遞增速度,用于獎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現代農業。
2.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充分盤活現有存量土地資源,用好用活相關土地政策。通過土地調型整理過程中產生的土地增量和非農用地指標收益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返還村級組織,用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3.加大部門扶持力度。區鄉兩級有關部門要在人財物方面加強對各村的幫扶力度,既要在資金、技術、物資方面給予村集體幫助,又要在產業發展、村辦企業等方面加強指導,實現“輸血”功能向“造血”功能的轉變,提升村集體自主致富增收的能力。
4.加大金融支撐力度。鄉鎮金融機構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項目要優先提供金融服務,要加強涉農信貸和保險協作配合,探索符合農村特點的抵(質)押擔保方式和融資形式,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把扶持村級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作為信貸支持重點,切實加大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支撐扶持力度。
(三)嚴格落實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要建立健全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技站、經發辦、財政所等站所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推動集體經濟壯大工作落實。村級黨組織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以人為本,必須著眼于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干部隊伍素質的提高。要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注意從文化程度高、經營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干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2.強化財務管理。對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要建立健全財務監管機制,繼續采取“村帳鄉管”的辦法。成立以群眾代表為主的民主理財小組,對集體經濟組織日常運營、財務收支等工作進行監督。規范村級集體收入的開支范圍,嚴格資金使用審批程序。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要實現財務公開,嚴格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的內容。
3.嚴格考核獎懲。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鄉鎮對各村年度考核的內容,與村干部任用、獎懲等直接掛鉤。按年度細化目標考核任務,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村進行獎勵,對完不成目標任務的村給予適當處罰。
- 上一篇:紀檢監察素質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 下一篇:農村合作醫療繳納和報銷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