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抓好青年干部的教育培養

時間:2022-12-03 04:10:00

導語:注重抓好青年干部的教育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注重抓好青年干部的教育培養

年輕干部在黨的事業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同志曾指出“加強對年輕干部的培養,是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戰略任務。”近年來,區委為加快富民強區的發展步伐,結合全區干部教育培養規劃,重點抓牢年輕干部這支黨政人才隊伍,著重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強化教育鍛煉力度,制訂多項有利于年輕干部脫穎而出的教育成長制度,在調動干部積極性、激發創造力、增強主動性方面狠下功夫,不斷豐富和提高他們的實踐經驗和執政能力。

一、讓培訓撥動心弦,突出“靠得住”教育年輕干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年輕干部人生價值取向的競爭意識,但同時也伴隨著出現了過分重視自我價值和追崇個人主義的傾向。在對年輕干部的教育上,一方面靠他們自身的不斷自我改造來完善人格品質和行為修養,另一方面通過強化全區各級組織的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幫助年輕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政績觀,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堅定信仰。

1、“有的放矢”式灌輸教育。我區根據年輕干部的不同特點,借鑒了醫學上“成分輸血”的概念實施分類指導培訓,即針對不同學員的需要,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克服以往培訓對象“一鍋煮”、培訓內容“一般粗”、培訓模式“一刀切”的弊端。培訓主要強化年輕干部的理論武裝,側重黨性教育,培訓內容主要結合當前一些熱點話題,增強系統理論教育,如正確理解“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并落實在工作實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等,提高教學的系統性和針對性,確保內容有吸引力、有時代性,達到培訓“學以立德,促提高境界;以增智,使開闊眼界;以致用,為改造世界”的目的。針對年輕干部思維活躍等特征,區委在抓好后備干部培訓班、新上崗干部培訓班、優秀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等主體班次上,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培訓形式上輔助以互動式研討手段,增強黨性教育的生動性,講課不單純地一味灌輸,強迫學員聽著學,被動地接受一些知識,而是讓他們結合實際,通過互動、開放、啟發式的教育模式,把個人的思想敞開,讓各自的觀念發生碰撞。在師資的安排上,力求精、優、專,除一些介紹區情區況等課程由區委書記或區長講解外,其余的主要邀請該課程領域的駐寧省市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集中系統性地授課。不少年輕干部反饋通過短期內集中突擊式的培訓,理論功底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對社會的認識較以往深刻,對自身人生價值等問題的考慮較以往成熟,夯實了基礎,堅定了信念。

2、“見縫插針”式長抓不懈。除了以專門辦班的形式強化年輕干部的黨性教育外,在日常工作中,區委始終高度重視提高年輕干部的理論水準和黨性修養,堅持干部“德才兼備”原則,尤其是對列入后備干部隊伍管理的年輕干部,堅決把年輕干部必須具備堅定的責任感和政治的敏銳感放在首位,做到基礎理論深入學、持久學、學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區委組織的多場如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講座、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反腐倡廉教育等一系列報告會輔導后,一再囑咐年輕干部要多聽報告、多作記錄、多寫心得,并責成組織人事部門對他們的學習情況不定期地加以檢查,對部分優秀的在本區工作動態等內部期刊上予以刊登鼓勵。在每年的訪貧問苦等活動中,要求全區所有年輕干部都要接受民情教育,把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冷暖、解決群眾疾苦的觀念牢牢置根在腦海中。

3、“準軍事化”式苦練心志。為了加強年輕干部的磨練,增強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蛻去他們身上的嬌氣、浮氣,區委在重點工程多、舊城改造任務重等占用全區較大資金量的情況下,擠出資金在湯山租賃占地近160畝的場地,用以作為全區年輕干部準軍事化教育的專門場所,并雇用人員負責基地的日常工作。在培訓期間,除接受政治學習、革命傳統教育以及基礎理論培訓外,部隊教官專門為他們定制了近乎于苛刻的體能培訓計劃,從晨練、隊列訓練以及野營、登山、拉練等項目,以勞其筋骨,提高今后在工作中遇到艱苦環境的韌勁和耐力。剛參加完一個多月時間封閉式培訓學員“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話語,道出了多數年輕干部在參加完封閉式培訓后的收獲。2年來,湯山教育基地已經迎來送往了120多人次3批青干學員。

二、以實踐滌蕩思想,圍繞“能干事”錘煉年輕干部

實踐出真知,鍛煉出人才。實踐是知識和才干的源泉,一個人成長的快慢取決于他參加社會實踐的深度和廣度,年輕干部只有到實踐第一線,到艱苦的環境,到大風大浪中去鍛煉,才能有進步,有作為。區委一貫堅持把實踐鍛煉作為年輕干部增長閱歷的“第二課堂”,培養提高能力的“催化劑”、物色后備干部的“探測儀”、提拔年輕干部的“試金石”,把他們放到社區去掛職鍛煉,到經濟一線去鍛煉,到重要崗位、復雜崗位鍛煉,在處理突發事件中鍛煉和培養年輕干部,通過“急、難、險、重”工作崗位的歷練,增益其所不能。

一是到基層社區接受一線教育。去年以來,區委克服了多重困難,在全區干部參與舊城改造等重點工作,部門人手緊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抽調了全區43個機關部門4批200多名年輕精干人員,帶著“三個為什么”即到基層鍛煉為什么,鍛煉期間做什么,鍛煉之后留什么,到全區66個社區擔任居委會主任助理或社區黨組織副書記,進行2—3個月的掛職鍛煉,直接體察社情民意,去向基層干部群眾學習,接受實踐教育。每次下派年輕干部到社區,區委主要領導都要開動員、總結會,對即將下派或學習回來的年輕干部提要求,談感悟,時刻做到掌握群眾的心態,體察群眾的疾苦,接受群眾的監督,能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慮,親民之所愛,為民之所急。組織人事部門或單位主要領導定期走訪基層,了解下派干部的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考察他們的工作表現。在社區掛職鍛煉學習期間,多數年輕干部不僅較快地適應了新工作崗位的要求,并就提高工作質量、加強社區建設等提出了積極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多數年輕干部回到原工作崗位后,對這段經歷深刻的體會是“虛而往、實而歸”,感到在接受實踐洗禮的這段時間,不僅汲取了鮮活的社會經驗,豐富了個人閱歷,更重要的是對個人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表示要“謙虛好學,把勤奮學習牢記心中;埋頭苦干,把艱苦奮斗牢記心中;與時懼進,把開拓創新牢記心中;牢記宗旨,把聯系群眾牢記心中”。區委決定今后將把這項工作作為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的方法,扎扎實實地延續下去。

二是到矛盾尖銳崗位蹲點實踐。年輕干部有銳氣、朝氣、憧憬,敢作敢為,但普遍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區委通過在全區階段性中心工作中給他們委以重任,負責處理大量棘手的現實矛盾和問題,提高工作能力。

在全市最大的老城改造項目寶善街拆遷工程中,區委有意安排了近50名年輕干部參與此項工作,把他們放在與群眾“零距離”接觸、處理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風口浪尖去摔打,其中有8名年輕干部擔任拆遷組組長,占該拆遷項目25個拆遷小組的32%。在拆遷過程中,區委主要領導經常深入到每個拆遷工作小組,了解拆遷進度、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等,傳授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要求年輕干部明確目的,端正態度,樹好形象,完成好所擔任角色的任務。面對拆遷補償標準低、群眾抵觸情緒大等矛盾,參與拆遷的年輕干部沒有徘徊,沒有退縮,決心干事業“要入癡入迷入佳境,出色出彩出佳績”。面對拆遷戶的冷臉、漫罵、毆打甚至圍攻,他們堅持人性化操作,友情拆遷,以真誠的服務,細致的工作,盡力幫他們解決各類問題,“甚至象兄弟一樣幫他們辦事,象孫子一樣替他們跑腿,象舅舅一樣為他們解決家庭糾紛”,努力做到以人為本,真誠溶“釘”,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淚,受了多少委屈,已經都記不清了,但是他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三是到經濟工作戰場豐富經驗。在全區經濟負重爬坡的壓力下,增強年輕干部的經濟意識被區委擺上了必修課位置上。為了更好地培養鍛煉年輕干部,做到全面發展,對一些缺少多崗位鍛煉學習的年輕干部,區委盡可能地增加其“短處”培養機會,在行政、執法、黨建、經濟、城建等各類部門之間進行輪崗培訓,對派往經濟部門的年輕干部,上崗前強化“四個管住”的教育,即管住自己的頭,做到頭腦清醒,是非分明;管住自己的嘴,做到不該吃的堅決不吃;管住自己的手,做到不該拿的堅決不拿;管住自己的腿,做到不能去的堅決不去。在全區經濟工作主戰場6個街道,區委派年輕干部通過擔任主任助理等方式,培養鍛煉出了4名年輕分管經濟工作的副主任。同時在考慮領導干部配備以及人員進出等問題上,嚴格把關,盡量選配政治素質好、發展潛力大的年輕干部,充實到經濟部門,目前在科級領導崗位上的年輕干部占65%以上。他們結合工作實際,思考摸索出“魚塘理論”、“騰籠換鳥”等經濟增長運行方式,在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成效。為更好地培養年輕干部的綜合能力,對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干部,區委明確要求必須在基層社區學習鍛煉滿兩年,如區外經局為培養各街道具備從事外經工作的年輕骨干,分批次從街道抽調街道干部到區機關學習,培養他們的業務能力,提高綜合協調能力。

三、以績效篩選優才,側重“干成事”選拔年輕干部

在對年輕干部的提拔使用上,區委尤其強調培訓教育經歷的不可或缺性,堅持做到五個“不能”:年輕干部必須有基層工作的實踐經歷,沒有經過相應鍛煉的不能提拔;年輕干部在提拔為科級及科級以上領導試用期內,必須經過相應的上崗培訓,否則不能予以試轉正;除經組織人事部門同意外,年輕干部不能以各種理由或借口,拒絕參加各類調訓及實踐鍛煉;凡沒有通過組織或人事部門認定的正規化培訓和考學的年輕干部,不能提拔;沒有經過作為區管后備干部的強化培訓,原則上不能作為區管干部的考慮人選。

對年輕干部來講,提拔使用是最好的培養鍛煉機遇,是站在更高層次工作的新起點、起跑線,培而不用或備而高閣既是對年輕干部黃金使用期的莫大浪費,也對干部用人導向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近幾年來,區委通過實施多方面的教育培養計劃,遵循客觀干部成長規律,對年輕干部的使用既不拔苗助長,也不求全責備,做到小步快跑與越級提拔相結合。在年輕干部的培訓教育和管理使用上,區委制定了《關于設立區管領導干部助理制度的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快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做好區中青年優秀人才推薦選拔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以實績論英雄,在年輕干部的培養選拔上開展了競爭上崗、千人薦才、公推公選等改革措施,保障各行各業的優秀年輕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施展才干有舞臺,有作為,對一些在實踐鍛煉中脫穎而出、工作實績顯著的年輕干部,大膽將他們推上領導崗位或領導助理崗位。目前在職的區管黨政領導干部中,35歲以下領導干部所占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長4%,區管后備干部隊伍中年輕干部占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