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黨員分類教育管理法的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2-02-22 04:39:00

導語:流動黨員分類教育管理法的實踐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動黨員分類教育管理法的實踐與探索

流動黨員是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出現的黨員群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流動黨員人數在逐年增加,這對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六年多來,虹口區廣中路街道黨工委根據黨員隊伍管理中出現的這一新情況、新問題,大膽探索,積極實踐,使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走出了一條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增強流動黨員管理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子。街道流動黨員支部已連續兩次(1996~1997年、1998~1999年)被中共虹口區委命名為“先進黨組織”。1997年4月,虹口區委在廣中路街道召開了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現場會,在全區交流推廣了他們的做法。1997年年底,根據他們的事跡拍成的黨建電視片——《流動黨員支部》,被市委組織部評為黨建電視短片二等獎,在全市播放后引起一定的反響。流動黨員支部活動的部分做法還被選人由上海市委、市政府舉辦的“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上海”成果展,并曾在《解放日報》、《上海組織人事報》、《上海組織工作》、《支部生活》等報刊雜志上報道。

近年來,廣中路街道黨工委繼續開拓進取,不斷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創新工作機制,在對流動黨員的管理教育工作中通過有效的服務載體不斷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根據流動黨員實際,不斷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

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從本市各企事業單位辭職、辭退和個別自謀職業的轉業軍人黨員,他們的組織關系按居住地被分別編入各里弄黨支部。由于他們與里弄支部中的離、退休黨員在年齡、文化、閱歷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里弄支部書記常常埋怨:“流動黨員管理有‘三難’,即通知到會難、討論發言難、監督管理難”。流動黨員也抱怨:“和離、退休老大爺、老媽媽黨員一起過組織生活,語言談不攏、興趣合不攏、思想碰不攏”。造成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流動黨員的組織生活時斷時續、極不正常。為此,街道黨工委組成專門調查小組,對社區流動黨員思想、工作、生活情況進行了排隊摸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統一了認識,將流動黨員單獨編成一個支部,有利于加強對他們的集中教育和管理。又先后兩次召開了部分流動黨員參加的座談會,對成立流動黨員支部進行了充分的醞釀討論。1994年,廣中路街道流動黨員支部正式成立。流動黨員從內心感到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一個年齡、經歷彼此相仿,可以進行工作、事業、生活乃至思想感情交流的地方。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大量的社會管理、服務職能轉到了社區,組織關系轉到街道的流動黨員人數迅速增加,由原來的36名發展到現在的153名。流動黨員人數的增加與狹小的活動場所、有限的管理覆蓋面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黨工委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了黨組織的設置。1999年初成立了廣中路街道流動黨員黨總支,黨總支書記由街道組織科長兼任。按照就近活動和便于管理的原則,下設兩個黨支部,支部書記分別由勞動科科長和一名流動黨員擔任,支部委員由黨性強、作風好、熱心于支部工作的黨員組成。共劃分為8個黨小組,小組長由各支部委員擔任。黨總支每季度集中組織全體黨員開展一次活動,平時以黨支部、黨小組為單位開展日常的黨內活動。同時制定了《廣中路街道流動黨員黨支部工作條例》,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形成了一級抓一級的網絡,加強了流動黨員支部的組織建設。

近年來,廣中路街道流動黨員的范圍已由原來本市企、事業單位辭職、退職及個別自謀職業的轉業軍人擴大到破產企業職工、轄區內各類企業掛靠的黨員以及外省市來廣中社區經商的流動黨員,流動黨員人數驟增。為此,在虹口區委和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2000年10月,成立了“廣中路街道社區綜合黨委”,原組織科長任專職書記,使街道對流動黨員的管理走向了更高的層次。

二、創新工作機制,用好服務載體,增強工作實效

1.加強對外來流動黨員的分類管理,探索有效的組織載體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區社區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和市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實現黨對社區各類經濟、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消除黨建工作中的“空白點”,2000年,街道黨工委先后兩次組織力量對社區內的“兩新”組織中的流動黨員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發現外來經商的流動黨員已經達到325名。街道黨工委認識到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黨員流動了,但黨員的黨性不能流走,黨的組織觀念不能淡薄,對黨員的教育管理不能“流失”。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外來流動黨員的特點,又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采取就近分組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對“兩新”組織中有條件的,建立單獨支部或聯合支部,暫時條件不成熟的,建立外來流動黨員聯絡站或流動黨員活動中心。

1999年初,街道黨工委對轄區內4個農貿市場12名外來流動黨員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召開了座談會。了解到他們黨的關系都在外省市,常年在滬,無法參加正常的組織生活,有的一年只交一次黨費,有的甚至幾年未交。對這些黨員的管理,處于一種真空狀態。為了加強對這些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在區委組織部的幫助指導下,1999年10月,建立了“廣中路街道市場外來黨員聯絡站”,廣中市場黨支部書記兼任聯絡站站長。外來流動黨員憑黨員組織關系或黨員證明信到黨員聯絡站進行登記,他們終于在上海找到了自己的“家”。

廣中路街道轄區內的上海燈具城是上海最大的專業燈具市場,經商人員來自全國各地。據統計,黨員有52名。根據上海燈具城商戶集中、黨員集中的特點,2000年10月,在上海燈具城有限公司領導的積極配合下,建立了“上海燈具城黨員活動中心”和“上海燈具城員工之家”。街道黨工委選派責任心較強的科級黨員干部幫助上海燈具城開展黨建工作,并擔任黨員活動中心的主任,上海燈具城黨支部副書記和一名商戶黨員骨干分別擔任了活動中心的副主任,上海燈具城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開始走上了正軌。

2.不斷加強制度建設,逐步推進規范化管理

流動黨員支部、市場外來流動黨員聯絡站和上海燈具城黨員活動中心的建立,僅僅從形式上將流動黨員納入黨組織的管理范疇。街道黨工委認為,必須根據流動黨員的不同特點,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以加強對流動黨員的規范化管理。多年來,街道黨工委陸續制訂了一套便于操作、易于落實的制度,如固定黨日制度、簽到登記制度、監督評議制度、黨員外出管理制度和訪問制度等,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在,每月10日晚上7:00正,用不著通知,也用不著催促,黨員從四面八方趕到活動中心,學理論、談思想、敞心扉,或參加知識競賽或外出參觀。他們每個人雖然有著各自命運的沉浮坎坷,但共同的政治進取心使他們相互理解、成為知己。流動黨員們過組織生活,已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要我來”變成“我要來”。2000年6月10日晚,暴雨不停,同心路的積水深達三四十公分,各種車輛無法通行,但流動黨員們仍然打著傘,有的手里拎著鞋、赤著腳,淌水趕來,這天出席率競達80%。當時新任第二流動黨員支部書記的虞公亮同志深有感觸地說:“我沒想到流動黨員的組織紀律性是如此的強,實在感動人。”支部固定組織生活日,堅持數年,雷打不動。

流動黨員支部堅持每年一次的黨員民主評議。方法為:先由每位黨員撰寫書面自評報告,再由全體黨員對每位黨員一年來的思想、工作、作風及黨性觀念、黨紀意識等逐一進行評議,最后由支部根據大家的評議結合黨員居住地群眾反映等情況,分好、中、差三檔評議結論。流動黨員們都能把每年一次的評議作為一件大事認真參加。家住友誼三村的流動黨員何峰峰赴澳門工作,不能回國參加評議,為此他特意打來國際長途向支部請假,并委托他的母親(一位離休老黨員)在電話中記下他的思想匯報內容,代為填寫自評表慎重地交給流動黨員支部,此舉在廣大流動黨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流動黨員支部還制訂了《流動黨員“五要”》規定,即按時參加組織生活;按時按規定繳納黨費;堅決執行黨支部決議;堅持每季度向黨支部作一次思想匯報;積極參加社區精神文明建設。針對這“五要”,黨支部還經常組織對照檢查,獎優罰劣。對長期不參加組織生活、不繳納黨費的流動黨員王某作了除名處理,這給大家極大的觸動。

街道黨工委根據流動黨員中有近40%在外省市工作和國外工作或留學的情況,制定了流動黨員外出管理制度,對流動黨員實施跟蹤教育,規定每年定期兩次以書面形式向支部匯報思想、學習和工作情況。如楊錦春、張曉、吳珍妹等在國外留學、工作,他們除了按時辦理保留黨籍手續,還按時寄來或委托家屬交來黨費,定期向支部書面匯報思想,不論身在何地,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3.解決經費困難,貼近思想實際,努力提高對流動黨員的黨性教育效果

流動黨員活動經費籌集難是對流動黨員實施有效教育管理的一大難題。廣中路街道黨工委卻有自己的辦法,即建立流動黨員活動基金,并采取“三個一點,’的辦法來保證:街道行政撥出一點,黨費拿出一點,經濟條件、經營情況好的流動黨員捐出一點。活動經費的解決,使流動黨員的組織活動載體就豐富和多樣化了。

在對流動黨員的教育上,街道黨工委針對轄區內流動黨員相對來說年齡比較輕、文化層次較高、業務活動比較頻繁,思想比較活躍的特點,積極開動腦筋,使流動黨員的教育活動開展得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成效。一是堅持正面教育,系統灌輸理論;二是圍繞熱點教育,聯系實際研討;三是組織開放教育,提高教育效果。近幾年,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1)結合“雙學”、“雙爭”活動,學習黨的理論。將《黨章》和鄧小平理論知識編撰成問答題或判斷題,采取知識競賽的形式,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大家參與的熱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在實施對市場外來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中,做到“三個結合”。一是結合他們經商業務活動,開展了“創文明柜臺”、“文明商戶”的活動;黨員帶頭掛牌亮證服務。通過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促進了市場和燈具城經營人員服務質量的提高。二是結合黨員的思想實際,貼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情況,進行增強黨性的教育。先后在流動黨員中開展了“體現人生價值,爭做合格的共產黨員”和“流動黨員如何在各自崗位上堅持黨性原則,增強黨性觀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等專題討論。2000年以來,還開展了“爭創新業績,迎接新世紀”的主題教育活動;并請老勞模安根娣向流動黨員傳授服務技能,受到流動黨員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歡迎。三是結合市場黨支部在職黨員的民主評議活動,在外來黨員中開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和“離崗、離鄉、不離黨”的主題教育活動。

(3)利用電化教育的優勢,經常組織流動黨員觀看黨紀教育錄像片。如,組織觀看:《從嚴治黨,警鐘長鳴》《“三個代表”促黨建》《海南特大受賄案的反思》《胡長清警世錄》等錄像片,增強了流動黨員在經濟大潮中拒腐防變的能力。

(4)結合建黨七十八周年和建國五十周年,在流動黨員中開展了“走走看看、講講議議”系列活動。組織他們到高橋烈士陵園和龍華烈士陵園緬懷解放上海犧牲的烈士,參觀嘉興南湖紀念館,聽革命老人講解放上海的故事,看浦東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建設成就,參觀中外合資企業,還結合教育內容開展演講活動。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激發了流動黨員參與教育的熱情,提高了他們的素質,從而使流動黨員們真正做到了“人散心不散,形散神不散”。

(5)引導流動黨員參加法律知識培訓,增強法治觀念。上海燈具城內有250家商戶,經商人員1000余人。個別黨員和部分經營人員長期以來埋頭經營,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在經營過程中經濟糾紛時有發生。街道黨校積極配合“上海燈具城黨員活動中心”和“員工之家”,在燈具城全體黨員和經商人員中開展了“經濟合同法理論與實踐”培訓班,請虹口區司法局和工商局的專家為他們授課,并進行現場咨詢。增強了燈具城經營人員在經營活動中運用法律實行自我保護的能力。

4.營造溫馨的發展氛圍,為流動黨員的發展提供服務

幾年下來,廣中路街道黨工委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總結出“三個需要”,即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是促進社區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黨員要有一個歸宿、自覺自愿接受黨組織教育管理的需要。為此,在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中,廣中路街道通過為流動黨員提供服務,讓流動黨員真正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懷和引導,從而使他們“流”而不“失”。

街道黨工委為了使流動黨員有一個固定的活動場所,專門建立了廣中路街道流動黨員活動中心,讓流動黨員共享街道圖書館、健身房等設施;黨工委還撥出了一定經費用于流動黨員開展組織活動,對流動黨員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難,黨工委總是千方百計幫助解決。幾年來,在街道黨工委關心支持下,在流動黨員中形成了團結互助、扶貧幫困、奮發向上的氛圍。無論是誰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或經營上的麻煩,黨工委、流動黨員支部、黨員聯絡站、黨員活動中心都會給予一份關愛,使流動黨員體會到“家”的溫暖。

養老金和醫保金是流動黨員關心的熱點,關系到他們的切身利益,黨工委曾多次向區養老保險中心咨詢。滬勞保業(1998)39號文出臺后,黨工委請勞動科長專題為流動黨員進行有關政策的講解,積極為具備條件的流動黨員辦理養老金、醫保金手續。目前,已為20多名流動黨員辦理妥當,從而解決了流動黨員的后顧之憂。

一些從事經營的流動黨員,難免會遇到經濟糾紛和政策法律上的困惑,對此,街道黨工委總是熱心相助,請街道律師為他們義務咨詢,排疑解惑。去年,兩名流動黨員由于在經營中發生糾紛,黨工委及時幫助,請律師進行咨詢;同時積極做好兩位黨員的思想工作,對其中一名有不當行為的黨員提出嚴肅批評,進行黨紀黨性教育,最終以法律為依據,解除了因經濟糾紛帶來的矛盾。,。

流動黨員方霞芹原在弄堂里搭了一間簡易房做早點心。2000年拆違后,她的生活困難牽動著黨工委的心,經多方聯系,幫助她解決了一輛點心車。方霞芹臉上又露出了微笑。黨員王東華辭職后一時找不到工作,心里很苦悶,黨工委及時向有關科室推薦,讓其擔任新中居委會的里弄干部,最近根據她的特長推薦她到強生出租公司擔任駕駛員,使王東華得到一份較為穩定的工作。

三、規范管理顯示成效。“兩個文明”建設獲得雙豐收

街道黨工委將流動黨員納入組織管理的真正目的,是發揮這一群體的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每一個流動黨員自覺地履行黨員義務,從而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實現新的飛躍。

根據流動支部的黨員中有不少同志經營效益較好,個人收入較高的情況,街道黨工委經常教育他們致富不忘報效社會,賺錢不忘為民服務,積極發動流動黨員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幾年來,在流動黨員中開展的“向社區孤老獻愛心”、“為貧困地區送溫暖”,以及“為社區特困黨員解憂愁”等活動已形成了風氣。他們每年定期走訪社區孤老和特困黨員家庭,送上一份慰問金,老人們感動地說:“他們跟雷鋒一樣。”1999年夏天,我國部分地區發生歷史上罕見的洪澇災害,黨工委開展“弘揚抗洪精神,奉獻一份愛心”的活動,流動黨員紛紛響應,慷慨解囊,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災區人民表達了流動黨員的一份愛心。2001年年初,洛陽居委一下崗女工家中失火,流動黨員黨總支和市場聯絡站共同發動黨員捐款捐物,一位流動黨員知悉后當即拿出1000元現金。幾年來,僅流動黨員自發支助邊遠地區和本地困難家庭的捐款就多達3萬元。

流動黨員為社區、為社會做好事、辦實事已形成制度化、經常化。幾年來,街道黨工委沒有接到社區居民對流動黨員的不良行為舉報信或上訪,而表揚信卻不少。如流動黨員劉敏、潘銀龍等積極參與社區的建設和管理,參加居委義務值班和巡邏,受到居民的好評。在街道黨工委對流動黨員實施規范化教育管理的幾年里,先后有12名流動黨員被街道黨工委評為“好黨員”。2000年,廣中市場有5名黨員被評為“文明柜臺”,上海燈具城有6名黨員被評為“文明商戶”。

有了流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上海燈具城和廣中路集貿市場的商戶文明經商,童叟無欺,生意紅紅火火。2000年,燈具城和廣中街道的4個集貿市場分別為國家實現稅收400多萬元和200多萬元。在非公經濟組織中較早成立獨立支部的景瑞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一年為國家創稅350萬元。據燈具城和集貿市場的負責人講,近幾年,由于街道黨工委的關心,燈具城和市場內經商風氣良好,產值和利稅水平每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