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軟環境 引來投資熱

時間:2022-03-04 01:29:00

導語:優化軟環境 引來投資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化軟環境 引來投資熱

一、了解宏觀,把握微觀

1、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經歷的三次崛起

一是時代的政治崛起;

二是鄧小平時代的經濟崛起;

三是預計在本世紀中葉從一個政治大國向經濟大國、從一個地區性的大國向一個全球性的大國的和平崛起。21世紀中國的崛起舉世矚目,去年我國進出口總額1.1548萬億美元,已經成為世界第三貿易大國。

2、歷史跨越20多年,中國發生的巨變

從開放前的人均GDP不到100美元,發展到去年的人均GDP達到1270美元,從開放時的GDP只有1473億美元,發展到去年16494億美元,增長了11.2倍;進出口總額1978年只有206億美元,去年達到11548億美元,增長了56倍;外匯儲備1978年只有1.67億美元,到去年年底,已經達到6099億美元,增長3652倍,成為世界第二外匯儲備大國。

中國之所以享受20多年的繁榮,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告別了三個崇拜,一是突破了對的“兩個凡是”,告別了個人崇拜;二是告別了對計劃的崇拜;三是告別了對所有制的崇拜。

3、為發展營造一個零障礙的環境至關重要

民眾是創造財富的主體,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政府是營造環境的主體,要更新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要降低企業的行政成本,讓企業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中成長。城市競爭力、地區競爭力的差距在于政府工作的效率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差距。制度創新的差距就是城市和地區投資環境的差距。制度創新的核心就是市場化、規范化和法制化。政府服務的核心就是為企業創造好的投資環境,為人才發展提供好的人文環境。所以說,城市競爭力的基礎是制度環境,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是企業和人才的競爭,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是政府轉變職能、改善服務。作為一個地區的發展,要升華地區的理念,突破思想觀念,創新管理方式,完善服務功能。一個地區要招商引資,項目是生命;環境是基礎;服務是中心;特色是靈魂。

4、昆山經濟的發展之路

昆山之路實際上是一條解放思想,銳意創新,艱苦奮斗,團結合作之路,又是一條堅持始終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自覺實踐“三個代表”,與時俱進之路,實際上他的靈魂是一條制度創新,轉變職能,優化服務之路。

二、優化發展軟環境引來區域投資熱

地區的發展,環境是競爭力和生產力,是一種財富,是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有力載體,它能夠提高地區的知名度和品味,體現現代文明。環境已經成為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環境可以塑造城市的靈魂,形成城市的特色。目前中國對外開放的競爭演化為開放環境的競爭,誰的環境優、誰的服務好、誰的投資回報率高,就具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硬環境是基礎。經濟發展不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有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

軟環境是地區的資本,是生存之道、發展之路。軟環境是一個系統,包括團結合力的環境,服務優化的環境,人才發揮作用的環境,政府形象的環境。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快慢的決定因素。現在一個地區的發展關鍵在于政府形象,在于觀念更新,在于制度創新,在于優化服務。

1、昆山從80年代以來,在優化服務環境中采取的主要舉措

形成對外資企業服務的三個體系:項目審批的一條龍服務體系、項目建設的全方位服務體系、項目開工建成后的經常性服務體系。

成立外商投資企業服務中心。在服務上實現三個轉變,即由單項服務變為整體服務,由對項目服務變為社會服務,由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

成立“馬上辦”辦公室。對棘手難題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實行首問負責制,二問終結制。

成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外商投訴中心和外商沙龍,為外商提供優質服務。

每年召開隆重的外商為昆山招商引資大會,評出昆山的榮譽市民,給他們榮譽和一定的政治待遇,讓他們參政議政,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每年實際到位的引資中有三分之一是通過外商推介而引來的。

規范收費,增加收費透明度。讓雙方都了解和清楚,切忌實行零收費、亂作為或不作為甚至野蠻執法。

2、在軟環境建設上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看一個地區投資環境的好壞主要看兩條:一是外來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是否感到方便,二是外來投資者能否掙到錢。他們能夠感到方便和掙到錢就是好環境。

在優化軟環境中,要確立服務理念,服務是第一投資環境,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概念。服務是一種意識,不是機械的,不是某個領導,而是當地各個部門的服務,要樹立和倡導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理念,大力營造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的服務氛圍。

在建設和維護軟環境中,要做到“四講”,即講規則,比講承諾更重要;講信用,比講信誓更重要;講服務,比講優惠更重要;講效率,比講笑臉更重要。堅持“三多三不”,即多服務,不收取;多幫助,不添亂;多支持,不刁難。要克服兩頭熱、中間冷和中梗阻的現象,克服不怕大官怕小鬼的現象,克服為了個人和部門利益而不顧全局的現象,克服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

在優化軟環境建設上,要做到六個方面:一是減化行政審批,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減少行政收費,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三是規范行政檢查,優化企業生產經營的環境;四是密切政企關系,不斷改善對企業的服務;五是強化紀律,約束規范各項管理行為;六是加強效能監察,進一步優化軟環境。

在招商引資過程,要把引進的項目抓在手,在手的項目抓到位,建設項目抓投產,投產的項目抓增值,關聯的項目抓配套。要克服只注重前期,不注重后期協作或服務現象,只把招商當作任務的完成,不注重資金是否到位,經營是否正常,后期工作做不好也會影響投資效果。外資企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就是對一個地方最好的宣傳,通過他們的推介比自己千言萬語的宣傳效果要好的多。

3、在打造產業鏈上下硬功夫

軟環境的競爭分為三種:低級競爭拼優惠;中級競爭拼環境;高級競爭拼區域主導產業的最低交易成本。產業是經濟發展的脊梁,產業鏈形成的直接好處就是降低在產業鏈上企業的物流成本,有利于匯集信息資源,有利于所有企業的發展。在各種生產要素流動加速、制造業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客觀上形成對產業鏈的強烈需求。企業如何在市場上掙錢,靠買和賣來實現,可以通過降低產業鏈上所有企業物流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所以應該在具體規劃地方產業發展中,形成龍頭企業跟著配套企業走,配套企業跟著龍頭企業走,下游企業跟著配套企業走,龍頭引配套,配套引龍頭的良性循環。有意識地集中同一產業的投資,完善產業鏈,是創造投資環境的有效途徑。產業的配套是比硬政策更重要的一種環境,注意引進行業的領頭項目,具有極強的規模支撐效益和產業的聯動效益,上一個大項目,帶來一批相關的產業,支持一個行業,帶動一個產業,擴大利用外資的有效途徑。

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觀念問題對一個地區的發展很重要,改革的本質就是發

展,發展的本質就是創新,創新的本質就是要對現有規則的一種突破,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每一個發展的關鍵時刻,要比別人醒的早、走的快、干的實,體現領先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的率先理念。解放思想的程度決定著改革開放的力度,改革開放的力度決定經濟發展的速度,對待一個地區的發展,觀念和認識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觀念和認識的突破決定開放的水平,開放的水平決定經濟發展的水平,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本質上就是開放水平的差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員干部要少講官為本,多講市場為本、發展為本、以民為本,少想級別,多想發展。城市不論等級,企業不論大小,關鍵靠實力,實力靠努力,有作為才有地位,地方才能發展,老百姓才能富裕,才能穩固我們的執政基礎。

解放思想貫穿于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要想爭創新優勢,贏得新發展,必須以思想解放為先導,過去每一步的發展都伴隨著思想的解放、思想的創新和思想的領先,沒有思想的大解放,不可能有改革的大突破、經濟的大發展和面貌的大變樣,實踐不斷發展,認識永無止境,思想解放也決不能停滯不前。

四、幾點體會

1、堅持十五個“不”,即不爭論、不觀望、不等待、不看形式看效果、不看過程看結果、不看經驗看成果、不浮夸、不浮躁、不內耗、不高調、不反調、不胡調、不招旗、不左不右、不管東西南北風要抓住發展不放松。

2、正確看待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能僅是一種空洞的口號,只有真正轉換成實踐成果,才能顯示其思想的光芒和價值。要從本地實際出發來解決思想,作為一個地區的發展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不管哪級地方政府,其領導核心層必須要有發展思路,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就沒有財路;二是當地政府的所有職能部門要團結合力,觀念的攏合是關鍵,為快速發展出力;三是要讓老百姓看到解放思想過程中財富的增長,生活質量提高,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重實踐、輕本本;重實效,輕形式;重市場,輕官場;重個性,輕共性;重理性,輕盲目。